歷史上有哪些行善積德之人?

洪浩江蘇南通


1.曹騰

曹騰年少的時候就進了宮,之後就一直陪伴在太子身邊。這個太子就是漢順帝,所以等以後太子繼位之後,曹騰的身份自然是水漲船高,不但得到了很高是賞賜,而且還被升為中常侍。但是漢順帝當皇帝的時間不長,十幾年之後就去世了漢朝就被一些大臣控制在了手裡。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所以之後漢衝帝、漢質帝相繼登基,但是兩個孩子皇帝也沒有在位很長時間,之後曹騰就遊說大臣立了漢恆帝。這算是漢恆帝的大恩人了,又經歷了好幾代的皇帝,所以曹騰的身份地位是比較高的,並且曹騰在這差的四十多年來,一直沒有大過錯,所以算是難得的好宦官。


細說中國帝王


老人老家叫十字河,當街原來有個旅店,是他們徐家本宗開的。-

曾經有一個夫婦帶一個孩子來住宿。他們一住就不走了,住了一個多月。- 當時是夏天。有一天忽然下了暴雨,旅店內有個小糞坑,大概半尺深,被雨水下滿了。-

雨過天晴,那夫婦一不留意,孩子自己跑著玩,居然淹死在那個小坑裡了。而且是臉朝下。如果臉朝上,就不會淹死。- 這是,夫婦才說出實情。-

原來是一個算命算他們的孩子最近有水災。他們就到處躲。到了我們十字河,發現這裡地勢很高,而且旅店在當街最高處,於是決心住在這裡躲水災。 沒想到還是沒有躲過去。


MysunshineiT


戰國時期,齊國的孟嘗君想要到薛邑收租子,門客馮諼主動要求前往,到了薛邑之後,馮諼主動把借契都燒掉了,假借孟嘗君的名義,赦免了薛邑的賦稅。回來後,孟嘗君很不高興,馮諼也沒說什麼。 一年之後,孟嘗君被齊王猜忌,被迫離開朝堂,貶黜到薛邑,薛邑的百姓夾道歡迎,支持服從孟嘗君。赦免賦稅的善舉為他贏得了民心,孟嘗君這才明白馮諼的苦心。正是馮諼的善良,讓他有了棲身之所,也為他東山再起打下基礎。

2、范仲淹,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少有的完美人格典範,他品德高尚,帶兵打仗、治理郡縣又十分在行。死之後,獲得了中國文臣的最高評價“文正”,更是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 這樣一個偉大的人物,從年輕到去世,一輩子恪守行善的準則。幾十年如一日,大事小事從不含糊。 年輕的時候,他去算命,算命先生問他,將來想做什麼。他回答:官員和醫生,因為這兩中職業才能夠救人。 當官之後,有人給他送了一個風水很好的地方——錢氏南園,說是人住了之後,官運亨通,子孫會出公侯卿相。他把這座院子捐了出去,建了學堂。讓天下的士人都沾沾運氣。 范仲淹去安撫江淮的災民。每到一個地方,就搬出倉庫的糧食救濟災民。 他奏請皇上除去政治上十幾種弊端。 敵軍侵犯邊陲,他自己請求親赴邊疆。麟州發生寇匪,許多人請他不要去,他不避風險,親自前往。修築舊寨,招服流亡的人,免除他們的租稅,並且把酒的專賣權開放給人民經營,河外從此便恢復安寧。 他生性好施,凡是貧窮的親戚或沒親戚關係的賢者,他都施捨。從西陲掛帥後,他常在故鄉買千畝良田,號稱“義田”,以幫助族人,達到每天有飯吃,每歲有新衣,婚娶兇喪有補助的理想。



難忘6943


行善積德得好報

歷史上記載有一個故事,在清朝崇明這個地方,有個叫做黃永爵的人,有一天一個相命的來跟他看相,就說:你這個人只能活到六十歲,而且福報也不怎麼樣。後來這個黃永爵就出海,在岸邊看到海上一艘船,突然遇到大風,那個風快要把船給掀翻,這黃永爵非常焦急,趕緊就拿出十兩黃金給岸邊的船伕,請他趕緊划船去那裡邊搭救人,結果救了十三條人命。後來黃永爵又遇到了那位相士,相士看他的相貌大吃一驚,他說:黃先生,你的陰騭紋都出來。臉上都出了陰騭,陰騭就是陰德,那你是不是做了什麼大好事?黃永爵說:是!我最近救了十三條人命。這算命的說:你的面相都改了,你的命運也一定改了,你不但是有福報,而且能得長壽,而且你將來會考上科第。後來果然黃永爵他考上功名,自己活到九十多歲。他生了一個兒子,叫黃振鳳,考上了康熙己未年會試的榜首,這都是斷惡修善得來的果報。


汙力文


古人基本上在道德方面都很高,遇到自己能幫助的人都會幫,他們講究的就是行善積德好給自己的後人或來世帶來福報。這類人很多,我就舉幾個大家都知道的事吧:

1、漂母飯信。淮陰孤兒韓信靠在淮河邊釣魚為生,經常因為釣不到魚而要餓肚子,一個漂洗絲絮的老大娘見他可憐,經常把自己的飯分一半給他吃。韓信說以後有發達之日必定感謝她,可是她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自己維持生活,我是可憐你才給你飯吃的,哪裡指望回報?”

2、蘇洵救濟鄉民。蘇洵遇到大家饑荒或收成欠佳時,便賣田地來救濟鄉里的災民。等到稻穀成熟,別人要償還時,他卻堅辭不接受。甚至,家產弄光了好幾次,仍然毫不後悔。

3、吳王闔閭。《左傳·哀公元年》記載,每次發生天災瘟疫,他都會親臨災區,看望民眾,安撫孤寡,資助貧困。

4、南朝齊竟陵王蕭子良創辦六疾館。《南史·齊文惠皇太子傳》記載,他還與文惠皇太子蕭長懋一起,創辦了“六疾館”,專收貧病不能自立者,即所謂“立六疾館以養窮民”,時間在公元五世紀末六世紀初。


鍋盔餅子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

1.對對春耕象,紛紛雲草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孝感動天】

2.戲舞學嬌痴,春風動綵衣。雙親開口笑,喜色滿庭鬧;【戲綵娛親】

3.親老思鹿乳,身掛褐毛衣。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鹿乳奉親】

4.負米供旨甘,寧辭百里遙。身榮親已歿,猶念舊劬(qú)勞;【百里負米】

5.母指才方齧,兒心痛不禁。負薪歸未晚,骨肉至情深;【齧指痛心】

6.閔氏有賢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賢母在,三子免風霜;【蘆衣順母】

7.仁孝臨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賢母,湯藥必親嘗;【親嘗湯藥】

8.黑葚奉萱闈,啼飢淚滿衣。赤眉知孝順,牛米贈君歸;【拾葚異器】

9.郭巨思供給,埋兒願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埋兒奉母】

10.葬父貸孔兄,仙姬陌上逢。織縑償債主,孝感動蒼穹;【賣身葬父】

11.刻木為父母,形容在日時。寄言諸子侄,各要孝親闈;【刻木事親】

12.舍側甘泉出,一朝雙鯉魚。子能事其母,婦更孝於姑;【湧泉躍鯉】

13.孝悌皆天性,人間六歲兒。袖中懷綠桔,遺母報乳哺;【懷橘遺親】

14.冬月溫衾暖,炎天扇枕涼。兒童知子職,知古一黃香;【扇枕溫衾】

15.負母逃危難,窮途賊犯頻。哀求俱得免,傭力以供親;【行佣供母】

16.慈母怕聞雷,冰魂宿夜臺。阿香時一震,到墓繞千回;【聞雷泣墓】

17.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須臾冬筍出,天意報平安;【哭竹生筍】

18.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一片臥冰模;【臥冰求鯉】

19.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風。父子俱無恙,脫離饞口中;【扼虎救父】

20.夏夜無帷帳,蚊多不敢揮。恣渠膏血飽,免使入親幃;【恣蚊飽血】

21.到縣未旬日,椿庭遺疾深。願將身代死,北望起憂心;【嘗糞憂心】

22.孝敬崔家婦,乳姑晨盥洗。此恩無以報,願得子孫如;【乳姑不怠】

23.貴顯聞天下,平生孝事親。親自滌溺器,不用婢妾人;【滌親溺器】

24.七歲生離母,參商五十年。一朝相見面,喜氣動皇天;【棄官尋母】

這就是流傳千古的中國24孝,在陝西藍田縣境內有個王順山的地方,上面有24孝雕刻,雕塑,稱之為天下第一孝順山,希望大家都能給自己的孩子流傳下去,讓孩子從小知禮謙和!


檸檬國度檸檬心


宣秉雖然官至三公九卿,被皇帝尊為“三獨坐”,權勢很大,但他一生節約,從不亂花,“服布衣”,“蔬食玉器”,帝嘗其府舍,見而嘆曰:“楚國二龔(“二龔”反映的是漢代的兩位著名高逸之士龔舍和龔勝),不如雲陽宣鉅公。”即賜布帛帳帷什物。

宣秉身居高位卻如此節約,那麼他豐厚的俸祿都幹什麼去了呢?“所得祿俸,輒以收養親族。其孤弱者,分與田地”原來把他歷年所得薪俸,盡數贈與貧苦親族和孤寡之家,以致逝世時“自無擔石之儲”。


來自SS的凝視


1、莊周的故事

莊周生活貧困,家裡經常缺米糧。有一回,他向朋友監河侯借三升小米。監河侯卻對他說:“可以啊!不過我家現在沒有很多米糧,你稍等一段時間,等我向老百姓收一點稅之後,再借你三百兩黃金。”

聽了監河侯的話,莊周很感慨地打了個譬喻:“我來您家的途中,聽到有魚兒對我呼喚、求救,我回頭一看,看到路上有一個坑洞裡的水快乾了,那魚兒希望我能在坑裡倒幾杯水。”

“於是我對魚兒說:‘我先到南方向吳王、越王商討借水,然後再將西一江一 水引來這裡救你,讓你回到東海。’那尾魚很生氣地說:‘我失去了在水中的正常生活,現在只求升斗的水就可以活命了,你卻這麼回答我,不如你明早就去賣魚店看,那時候我的身體都已經變成魚乾了!’”

莊周的肚子餓是眼前最迫切的問題,所需要的只是果腹充飢的三升小米而已,根本不必多求其它東西,更無法等待那遙不可及的三百兩黃金。

所謂“救命要救急”!他以魚兒做諷喻,魚兒已命在旦夕,若時間拖太長了,就算給它再多的水,也發揮不了效用、救不了命啊!

2、蘇東波的故事,《德育古監》 蘇東坡 (樂善好施,乃獲吉地)

蘇洵、蘇軾和蘇轍是宋朝文壇的三位巨匠。相傳他們文章會那麼出名,跟蘇軾(東坡 居士)曾祖母墳墓的風水有關。

蘇東坡的祖父端正道人,樂善好施。曾經有一位異人,接受他許多恩惠。那位異人因此告訴端正道人說:「你對我這麼好,我無法報答,我有兩個穴地,一個會致富,一個會尊貴,希望你選擇一個穴!」

端正道人回答:「我希望子孫讀書,而不願他們有錢!」於是,那位異人便邀他去眉山,指示穴地後,叫他拿著一盞燈,在穴地上點燃,雖然有風,燈火仍不會熄滅。端正道人便把自己母親的遺體下葬在那塊地。端正道人生了蘇洵,蘇洵又生了蘇軾和蘇轍,文章名震天下。

蘇洵遇到大家饑荒或收成欠佳時,便賣田地來救濟鄉里的災民。等到稻穀成熟,別人要償還時,他卻堅辭不接受。甚至,家產弄光了好幾次,仍然毫不後悔。他的兒子蘇軾和蘇轍,後來卻成為一名儒。

3、王公的故事

宋代時建康江寧縣衙之後,有個開酒店的王公,一生平直,敬信神佛,從無一點欺心之事。平日以買賣公平聞名,時常接濟窮困之人,人們都稱他為王老實。

癸卯二月十五日黃昏之夜,店小二正要關店門,忽見朱衣幞頭將軍數人,帶著不少車馬僕從,來到店前大喊:“可速開門,我們要在此歇馬。”店小二急忙走進對王老實說知此事,王老實說快快接進來,到店裡一看,那數個將軍都已進來坐下了。

王老實恭敬的端上酒食奉請,又拿些酒食犒勞僕從。頃刻間,一群從人手裡拿了一大捆繩索,長千萬丈,又有幾十個人,手裡拿著木釘籤子幾百枚,走到朱衣將軍面前稟道:“請布圍。”朱衣將軍點頭應允。

這些眾人們就出去,都將木籤子釘在地下,又將繩索縛在上面,四圍系轉,凡街前街後、巷裡巷外坊曲人家,並窩窩凹凹之處,盡皆圍了繩索。

這些眾人都弄完了,走來稟道:“繩索俱已圍完,此店亦在圍中。”朱衣將軍數人議論道:“這王老實,一生無欺心之事,誠善待人,樂善好施,上帝所知,此一店可以單單饒恕。”眾將軍都說道:“若咱們不饒恕這一店,便不見天理公道之事了。可將此店移出圍外。”眾人應允,急忙拔起木籤,解去繩索,將此店移出在圍外。

朱衣將軍對王老實道:“以此相報。”說罷,都上馬如飛而去,轉眼就消失了。王老實和店小二再看那四圍釘的木籤和繩索都已不見了,非常驚駭。恰值這時夜巡官帶人巡夜來到酒店前,問王老實為什麼深夜開著門還點著燈燭,王老實一一說知。夜巡官將此事稟與上官,上官不信,說他妖言惑眾,遂將王老實監禁獄中。

兩天後,建康發生大火災,自朱雀橋往西直到鳳台山,凡前日繩索經系之處,盡數焚燒,片瓦無存。惟王老實酒店安然無恙,周圍卻是一片灰燼。王老實於是被釋放回家了。

人的命運與禍福,都是有因有果,都是取決於自己行為的結果,惟有行善向善才是人明智的選擇,才是給自己積累福德。人的一舉一念,神明都在監察著。只有正視因果法則,一切遵循天理而為善,才能得到上天的保佑和庇護,縱使是在危難關頭,他們也能夠趨吉避凶,化險為夷。

4、趙簡子的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建都邯鄲。晉國有一個勢焰熏天的大臣趙簡子,他就喜歡在過年時讓老百姓替他捉斑鳩鳥送到他府中,讓他放生。

大年初一這天,邯鄲地方的老百姓能夠破例地紛紛擁進趙簡子的府第,他們都是來向趙簡子進獻斑鳩,好讓趙簡子放生的。趙簡子非常高興,對他們一個個都發給很優厚的賞賜。初一這天,從早到晚進獻斑鳩的人絡繹不絕。

趙簡子的門客在一旁站了很久,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趙簡子回答說:“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對生靈的愛護,有仁慈之心嘛!”門客接著說:“您對生靈有如此的仁慈之心,這是難得的。

不知大人您想到過沒有:如果全國的老百姓知道大人您要拿斑鳩去放生,從而對斑鳩爭先恐後地你追我捕,其結果被打死打傷的斑鳩一定是很多很多啊!您如果真的要放生,想救斑鳩一命,不如下道命令,禁止捕捉。

像現在,您獎勵老百姓捕捉這許多的斑鳩送給您,您再放生,那麼大人您對斑鳩的仁慈確實還不能抵償您對它們人為地造成的災禍哩!”趙簡子聽了門客的一席話,揹著雙手在府門裡踱來踱去,仔細地思考了一陣子,默默地點了點頭說:“對的。”

5、清朝書生的故事

又隔了一代人,王某的孫子王以銜和王以鋙竟同時考取了清朝乾隆年間的舉人,還同時參加了乾隆六十年(1795年)在貢院舉行的會試。結果弟弟王以鋙奪得第一名,哥哥王以銜奪得第二名,這引起了許多人的懷疑。

乾隆皇帝的寵臣和紳一直和主考官不和,便說王家是走了後門。結果乾隆皇帝便取消了王以鋙的殿試資格,王以銜則降到第四名。神奇的是,殿試結束後,當前十名的卷子送給乾隆皇帝御覽時,排在第一名的竟是王以銜的。乾隆皇帝問是怎麼回事。紀曉嵐說是他取的,和紳定的。

乾隆嘆息道,看來王氏兄弟會試中取得一二名不是偶然為之,而是天意註定。既然考卷已拆開,也不必再換了。因此王以銜就做了乾隆六十年的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和禮部右侍郎。弟弟王以鋙後來也被恩准參加嘉慶六年的殿試,也進入了清朝官場。


白給的仲某某


世上還是好人多,現在我也記不太清了 行善積德是中國人民的優良傳統 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 社會將變得更美麗


遊記小江


孫思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