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科學家還是不能沒有良知


420年前的1600年2月17日,我們中學課本里學過的那個叫做布魯諾的科學家被燒死了!


說到底,科學家還是不能沒有良知


當時布魯諾52歲。


布魯諾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思想家、科學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作為思想自由的象徵,他鼓勵了16世紀歐洲的自由運動,成為西方思想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布魯諾被燒死的理由也只不過是因為他相信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還堅持到處和人說,甚至傳遍歐洲,當時的人們都認為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布魯諾這樣說,不是和政府有意作對、和大眾唱反調嘛!


所以當時的人民都覺得布魯諾是瞎逼逼、神經病、反教會,世人不能忍、警察也不能忍,於是,布魯諾在1592年被捕入獄,在監獄住了8年竟然還死不認罪,真是頑固頑抗到底,最後宗教裁判所判布魯諾為“異端”,活活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


直到392年後的1992年,羅馬教皇才宣佈為布魯諾平反。


無疑,布魯諾是一位堅持說真話講良知的科學家。


什麼叫科學家?


說到底,科學家還是不能沒有良知


也是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有一批人,從傳統哲學和宗教中往前跨了一步,開始用實驗來弄清事物的原理,這就是被培根那個時代的人們稱為的科學。


那時候,從事這種實驗工作的包括伽利略、康德等,並不是職業的科學家,多半是有社會地位的貴族和宗教人士。科學試驗只是作為一種時尚來滿足貴族階層對原理的好奇。


十七世紀以後,英國皇家科學協會資助格林威治研究機構,才開始出現以科學為生的學者階層。此後,這些拿薪金、靠科研為生被僱用的人就被稱作科學家。


說到底,科學家還是不能沒有良知


科學家是一種職業,是對專門知識、專門本領有高要求的職業。同時,科學家應該有社會責任。因為,比起一般人,科學家的影響面要廣得多,如果沒有社會責任或社會責任意識淡薄,後果肯定嚴重的多。

然而,人性的弱點,科學家也難免。迫於現實的壓力,不敢堅持真理,即使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科學家也會說出讓人難以置信的荒唐話來。況且,市場經濟條件下,科學家還面臨著金錢的誘惑。


科學家的良知,靠自身的素養、修養,更需要外部的土壤。


在沒有外部土壤的情況下,還能堅持自己的良知,布魯諾的偉大顯然是在這裡。



2008年的8月3日,90歲的前蘇聯作家索爾仁尼琴去世。


索爾仁尼琴是誰?


當然他是作家,但和別的作家不同的是:別的作家一輩子最巔峰的成就或許是獲得諾貝爾獎,而他,則是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才出版自己最重要的作品。


他還被稱為是俄羅斯的良心。


1918年12月11日,索爾仁尼琴出生,老爹是個獵人,在自己出生前半年去打獵,沒打到獵物,反倒把自己給賠進去了,索爾仁尼琴是個從沒見過爹的遺腹子。


他老媽省吃儉用供他讀書,少年的索爾仁尼琴也像高福院士小時候一樣很爭氣,文史哲數理化,樣樣都優異。


連泡妞都優異——大學還沒畢業,他就結了婚。


1941年6月,德國軍隊攻入蘇聯,他和老婆的甜蜜小日子剛過了一年,就毫不猶豫地入伍。

說到底,科學家還是不能沒有良知

1942年的索爾仁尼琴

可在1945年,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前一天,索爾仁尼琴被叫到指揮部,還沒反應過來就被人摁住,他被捕了!


在那封成為罪證的信中,索爾仁尼琴被指控說自己的領導斯大林是個“留八字鬍的傢伙”。


涉嫌尋釁滋事,索爾仁尼琴被投入監獄,一勞改就是8年,輾轉蹲遍莫斯科各個監獄,挖土、搬木頭及各種苦力活。

說到底,科學家還是不能沒有良知

5年後,索爾仁尼琴因為得罪獄長,直接被扔去了勞改終極地——西伯利亞。


什麼是西伯利亞?人間最艱苦的地獄,比起來莫斯科的監獄舒服得像度假村。


犯人在那裡沒有名字,只有編號,號碼縫在胸前、帽子和褲腿上;在雨水、泥漿或刺骨的寒風中步行至工地,一天兩次接受搜身,每個月休息只三天,大批勞改犯死於非命。

說到底,科學家還是不能沒有良知

勞改中的索爾仁尼琴

1952年,已經7年勞改的索爾仁尼琴的患了腫瘤。在那個不拿犯人當人看的地方,根本沒人給他治病,絕望中的索爾仁尼琴想要留下點什麼,他開始醞釀寫小說,名字就叫《854號勞改犯》。


終於到了1953年2月,他的勞改期到了尾聲,人還活著。可好不容易從哈薩克斯坦北部勞改營放出來,他又被流放到哈薩克斯坦南部。


索爾仁尼琴的老婆實在熬不下去,只好離婚。

說到底,科學家還是不能沒有良知

永遠苦大仇深

沒自由,還賠了夫人,惟一支撐索爾仁尼琴活下去的就是寫作。


因為寫作,對於索爾仁尼琴來說,是一種確認生命存在的方式。


1956年,索爾仁尼琴被通知:你自由了。


勞改歸來的索爾仁尼琴與妻子復婚,一邊在中學教數學和物理,一邊業餘搞文學,好歹過上了稍微安定一點的生活。


索爾仁尼琴把多年來銘記在心底的故事變成了白紙黑字,小說《854號勞改犯》被改成《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在1962年11月,一時轟動整個前蘇聯。

說到底,科學家還是不能沒有良知


索爾仁尼琴勇氣和才華讓國內外讀者深深折服,甚至被拿來與托爾斯泰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相提並論。


但政治風向說變就變,像娃娃的臉,說變就變。


1964年10月,赫魯曉夫下臺,勃列日涅夫接掌大權,機靈點的作家紛紛站到勃列日涅夫旗下。


索爾仁尼琴偏不,自然而然,他也被禁止作品出版,連手稿也予以沒收。


索爾仁尼琴不服,他向蘇聯作家協會寫了一封公開信,表明自己“不自由,毋寧死”的決心。

沒有任何人能夠在通往真相的道路上設置障礙。為了揭示真相,我已經準備好接受死亡。

自己的國家禁止索爾仁尼琴發表小說,他就到國外去發表,他創作的小說《第一圈》和《癌症樓》先後在法國出版。


1970年,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索爾仁尼琴諾貝爾文學獎,評語是——

他的作品充滿道德的力量,籍此,他繼承了俄國文學不可或缺的傳統。

當局肯定不讓不服從管理的索爾仁尼琴去敵對國家領獎。


所以,索爾仁尼琴缺席了頒獎禮,但留下了一句流傳至今50年的名言——

“一句真話能比整個世界的分量還重”。


隨後又於1973年在法國巴黎出版了50年來、人類最偉大的文學作品之一——《古拉格群島》。

說到底,科學家還是不能沒有良知

結果是,1974年2月12日,索爾仁尼琴被永久剝奪蘇聯國籍,戴著鐐銬被押上一架飛往西德法蘭克福的民航班機,強行遣送出境。


20年後,1994年,俄羅斯首任總統葉利欽邀請索爾仁尼琴回國,索爾仁尼琴終於結束了自己的流亡生涯。

說到底,科學家還是不能沒有良知

1994年5月27日回到俄羅斯

即使在國內,高齡的索爾仁尼琴依然不斷批評普京。


在索爾仁尼琴心裡,沒有權威,只有真相。

說到底,科學家還是不能沒有良知


索爾仁尼琴是俄羅斯的良心,還是人類的良心。



如果說布魯諾太古老、前蘇聯離得遠的話,那講一下距離我們近的泰國的一個科學家,他是氣象學家塔瑪薩羅吉。


說到底,科學家還是不能沒有良知


1998年7月,太平洋上的巴布亞新幾內亞附近海域發生七點五級地震,身為泰國氣象局局長的塔瑪薩羅吉,敏銳地預測到這可能會引起一場大海嘯,可能會影響到泰國西南部海域。


當時,屬下以他1993年因預報海嘯失誤而遭受批評的例子,勸他別再發這樣的海嘯預報。他卻認為,氣象局就要說真話,要對民眾的生命負責,於是毅然發出了海嘯警報。果然海嘯發生了,只是後來沒有波及泰國。


說到底,科學家還是不能沒有良知


這一海嘯警報在泰國南部引起了恐慌,並影響了普吉島等地的旅遊業。塔瑪薩羅吉被國內的一些愛國大小粉紅罵作“害群之馬”、“大騙子”,並被迫退休。


直到2004年太平洋海嘯發生後,泰國人在海嘯悲劇中才終於醒悟――塔瑪薩羅吉當年的海嘯警報是多麼必要。海嘯發生一週後,塔瑪薩羅吉被泰國總理任命為副部級官員,負責管理新成立的國家災難警告辦公室。


說到底,科學家還是不能沒有良知,而沒有底線和良知的科學家也不配從事科學研究!


參考資料:“一個國家的良心:沒有權威,只有真相”,俺就是波叔,bookface。



END

更多精彩請關注必記本、胖妲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