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懂得保密才是官場第一要義

魏明帝曹叡想伐蜀,於是把這個話題拿到朝廷上討論。 這種事,除非範圍比較小,保密措施特別強,否則不宜討論。

這麼大的問題拿出來討論,說明皇帝在左右遊移,群臣本著知無不言的精神紛紛發言,大家都認為不要打了。我說過,當時和平主義很盛行,只要是大討論,一般都是不打的意見佔多數。一種意見一旦成了多數,很多平常不發表意見的人也要湊數,多數往往就會變成超多數絕對多數。

有個中領軍(皇家衛兵首領)叫楊暨的,對這事還特別上心,反正他見曹叡的機會也多,見了就唸叨這事。終於惹毛皇帝了:“你是個書生,怎麼知道軍國大事!”——中領軍雖然是皇家衛隊長,但也得有文化,沒事陪皇上聊聊天。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懂得保密才是官場第一要義

魏明帝曹叡


楊暨不樂意了,他持寵頂撞起皇上了:“我的話當然不靠譜了,可是劉曄劉大人,他可是先帝的謀臣,不,他是先帝的先帝的謀臣,那水平,剛剛的,他也說蜀國不能打的。”

曹叡急了,劉曄這樣有影響力的人,本來是站在朕這邊的呀:“胡說!劉曄伯伯說蜀國是可以打一下的。”

這主僕倆頂撞上了,最後把劉曄找來對質。劉曄來了,看了曹叡一眼,不吭聲。

等只有劉曄和曹叡了,劉曄還毫不客氣,那口氣不是教訓也是訓導:“兵者,國之大事也。決定對誰發起戰爭,這是您和幾個重臣小範圍討論的事。咱不能和美國似的,什麼事都在參眾兩院嚷嚷,透明得連小褲衩都不穿。我忝列謀臣能夠參與這事,晚上睡覺連暖被窩的小妾都趕開了,生怕說夢話把這事捅出去。陛下您這麼一來,這事就等於過了保密期了。得,我現在是真的反對進攻蜀國,因為消息肯定都傳過去了。”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懂得保密才是官場第一要義

劉曄


曹叡一聽,哎喲,還真是這麼回事,小臉一會兒紅一會兒黃的。

不論做皇帝還是做老闆,只要是當家的,都應該修煉一種靜默的功夫,把自己修煉成機密黑洞,只進不出,打死也不說,摟著小蜜說夢話也只說風月。

《韓非子-三守》講:“人臣有議當途之失,用事之過,舉臣之情,人主不心藏而漏之近習能人,使人臣之慾有言者,不敢不下適近習能人之心,而乃上以聞人主,然則端言直道之人不得見,而忠直日疏。”做部下的不論軍國大事、人事安排、或者檢舉舉報同僚,君主們都應該把這些信息深藏不露。這樣,你才會有源源不斷真實準確的信息,你也才能瞭解真實的情況。如果你嘴巴走風露氣,見了秘書也說,見了司機也講,肯定要出問題,這樣你身邊就沒有講實話的人。

作為領導,耳朵根子要硬,嘴巴要嚴,這就叫城府。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這個“失身”不是被色狼強暴,而是丟了身家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