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不如求己

求医不如求己


求医不如求己

前几天,看了两个小患者,就想写些东西记录下来。

患者一,是弟弟,5岁,因“干咳,无痰2天”来诊。妈妈诉,孩子睡觉时可听见拉弦音(痰鸣音),鼻干,无涕,但自我感觉有鼻涕,舌红少苔,大便1—2次/天。和宝妈聊病情时,得知:宝妈是音乐老师,小宝是二胎,老大是姐姐,大女儿小时候生病,去儿童医院,急诊的队都排老长,就带了女儿去做中医推拿,发现推拿有效果,此后,能推拿就不吃药,能吃中药就不用西药,能用药解决,就不打吊瓶。到了二宝这,有了经验,自己买来罗大伦的全套、火柴棒医生的全套书,孩子生病了,就按图索骥,给孩子揉揉耳穴,捏捏小手,推推脊柱,出汗了,第二天,孩子的病就能缓解了!对于这个宝妈说的两种书,我没看过,听宝妈说完,网购了全套, 仔细看了一下,有些观点和理念虽略有偏颇和唯心,但是我总体的大方向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正确观点占主导的。

我特别赞成这个孩子妈妈的做法。这个小患者,在我这吃完1付药,咳嗽明显减轻,睡觉的拉弦音没有了,2付药吃完,基本不咳嗽了。

总结:诊小宝的脉,肺有伏火,所以每到春秋二季,外邪引动肺内伏火,就会咳嗽、咳痰,甚至发热。清•李用粹在《证治汇补•痰证》中提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指出了脾脏在肺系痰证的发病、病机及治疗中的重要性。而明•万密斋在《育婴家秘》一书中指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中国2500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指出了:“天知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治疗大法。弟弟好了以后,宝妈又带来了姐姐,与弟弟不同的是,姐姐是“肝常有余”之脉。

为什么要把这个写下来,其实就想告诉宝妈们:最近看了太多的孩子,有湿疹的,肺炎的,咳嗽、感冒发烧的,西医治不好了,找中医,我觉得有那个时间,还是宝妈们自己先看看中医方面的相关书籍,未雨绸缪,求医不如求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