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前絕後 李麗芳《海港》已成絕響 後學者為什麼唱不好?

八大樣板戲之一的《海港》,是根據淮劇移植改編而來的,最早起名叫《海港早晨》,劇中主要人物支部書記金樹英,這個女一號是由上海著名“荀戲梅唱”的坤伶大家童芷苓首演的,後在江青的直接干預下,特從寧夏京劇團調來李麗芳主演,拍成了電影,劇中的“金樹英”也變成了後來的大家熟悉的“方海珍”。而李麗芳更是憑藉該劇為全國人民所知曉,不論你喜歡不喜歡京劇。


空前絕後 李麗芳《海港》已成絕響 後學者為什麼唱不好?

(樣板戲《海港》劇照)


本來正在籌拍與李鳴盛合作老生版“烏豆”《杜鵑山》的李麗芳,也果然不負眾望,成功的塑造了海港裝卸隊女支部書記一角。其實當年童芷苓等為演該劇曾長期深入生活,實際情況是:別說女書記,裝卸隊中女性都是鳳毛麟角。為了迎合當時的政治宣傳需要,以京劇的表演方式憑空塑造一個“高大全”式的女書記,也真的難為李麗芳了。好在李麗芳與其胞姐李慧芳一樣,具有全才,不僅旦角唱的好,小生戲唱來也駕輕就熟,其厚實磁性、膛音飽滿、富有金屬質感的特色嗓音,在《海港》的“忠於人民忠於黨”大段反二黃唱段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成為京劇現代戲經典中的經典。特別是於2003年3月28日在慶祝上海京劇院建院45週年的紀念演出的開幕式上,身患絕症抱病演出的李麗芳一襲藍衫,隨著悠揚的交響音樂想起,神完氣足的再次唱響“進這樓房------”,可稱是用生命來演唱,不僅是李麗芳藝術生涯的絕唱,更是達到了她畢生從藝的藝術巔峰,從藝術角度來講,水平超越了她本人當年的電影版。


空前絕後 李麗芳《海港》已成絕響 後學者為什麼唱不好?

(李麗芳最後一次登臺唱響“忠於人民忠於黨”)


這段“忠於人民忠於黨”的聲腔藝術至今無人能及,能達到李麗芳水準50%的也沒有。其實所有旦角演員都知道這段很難唱,一般感覺這段不適合自己的演唱風格也就不再動它了,唱過“忠於人民忠於黨”的比較不錯的大概有以下幾位:

1:李莉。 天津京劇院,楊榮環弟子,宗尚派;

2:張學敏。 天津京劇院,張君秋弟子,宗張派;

3:李國靜。 上海京劇院,楊榮環開蒙,宗梅尚;

4:遲小秋。 北京京劇院,王吟秋弟子,宗程派;


空前絕後 李麗芳《海港》已成絕響 後學者為什麼唱不好?

(天津張派名家張學敏老師)


這些演員可算是當今名家,但唱出來總給人以內涵不夠的印象,覺得與李麗芳的原唱存在風格上的明顯差異。拋開先入為主的主觀影響,我想有這麼幾方面的原因:

1:李麗芳雖大體宗梅派,但嗓音天賦異稟,十分厚實,高寬亮之外,極富金屬質感。這是任何女演員都不具備的先天條件,就如同讓言菊朋言派嗓子唱周信芳的麒派,薄而尖利的嗓子唱出來自然味兒不對。

2:李麗芳正是具有好的特殊嗓音,旦行之外,經常上演小生劇目,我在天津中國大戲院曾看過她的全本《白門樓》,謝幕返場又加唱的正是這段“進這樓房”。其實這段裡本身就融入很多小生唱法。如“敵人曾架起機槍”的“槍”字處理,幹板垛字唱的擲地有聲,已超越了旦行的吐字行腔法則,完全是雉尾小生的唱法。類似的“勢如巨浪”、“衝鋒號震盪海港”、“意義深長”、等等,均是這種落腔處理,後學者如無小生功底,基本駕馭不了這種唱法。相比而言,藝宗尚派且同樣能唱小生戲的李莉則明顯優於其他旦角,頗能唱出幾分原唱的“剛勁兒”。(原來網上有視頻,由湯振綱老師操琴伴奏,現在找不到了)其他演員大多遵循傳統旦行四平八穩的唱法,基本唱不出現代戲特別是樣板戲固有的慷慨激昂韻味。

至於遲小秋所唱的“忠於人民忠於黨”一段,綿軟無力,哆哆嗦嗦,字、腔不到位之處甚多,基本屬於中等業餘水平。


空前絕後 李麗芳《海港》已成絕響 後學者為什麼唱不好?

(天津尚派名家李莉)


3:樣板戲產生於那個特殊年代,本身已超越京劇藝術的範疇,完全是一場政治運動。演員們調動身體全部能量去塑造劇中“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是真正的全身心的投入劇情、人物,也是在完成政治任務。後學者脫離了那個時代背景,單純從演唱的角度去演唱,少了那份政治激情,難免給人以“勁頭不足”的懈怠之感,腔對而神不對。

4:還有一個主要原因之一:那就是後學者自身藝術功力相較於李麗芳確實有明顯不足。

個人觀點,歡迎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