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郯”第一講:郯城方言(二)


“百家講郯”第一講:郯城方言(二)

郯國故城遺址


【導讀】郯城縣位於山東省最南部,處於中原官話鄭曹片、洛徐片和膠遼官話以及江淮官話的交界地帶。郯城方言屬北方官話系統,李榮在《漢語方言的分區》一文中把它劃歸中原官話鄭曹片,錢曾怡等在《山東方言的分區》一文中把它劃入山東西區西魯片。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郯城方言不僅具有中原官話的一般特點,還有比較濃郁的地域特色。

近年來,由於學校教育的普及和普通話的推廣以及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郯城方言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些較古較土的說法逐漸消失。錢曾怡在《山東方言志叢書序》中說,“山東方言具有豐富的特色,在漢語發展中影響深廣,歷來受到相關學者的注意。……可惜就目前出版的十二種(方言志)來說,魯西南和魯南地區還是空缺。隨著全國方言調查工作的開展,學者們發表了一些關於郯城方言的論文,這些文章都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出郯城方言的特點。


“百家講郯”第一講:郯城方言(二)


【緒論】

本文以《方言調查字表(修訂版)》為調查底本,以郯城縣(包括1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區和12個鄉鎮)為方言調查點,以田野調查法為基礎,結合個案研究法、抽樣調查法以及共時與歷時比較法等,對郯城方言進行比較全面的描寫與分析,進而說明郯城方言語音系統的獨特性及內部差異。

“百家講郯”第一講:郯城方言(二)

農村農業特色發展


【目錄】

第一章為緒論部分,簡要介紹郯城縣的地理、人口狀況及歷史沿革,概括郯城方言的研究現狀、說明郯城方言的研究意義;

第二章重點描述郯城(重坊鎮)方言的語音系統;

第三章是郯城(重坊鎮)方言的同音字匯;

第四章運用歷時比較方法,從聲韻調三個方面來歸納總結郯城方言的古今演變規律;

第五章從聲韻調三個方面描寫郯城方言內部的具體差異;

第六章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探討古知系合口字的聲母在郯城方言中的演變。


“百家講郯”第一講:郯城方言(二)


【郯城方言研究的現狀】


郯城縣方言屬於北方官話。在李榮的《官話方言的分區》中,根據古入聲字的今調類,郯城方言應屬於中原官話區。賀巍在《河南山東皖北蘇北的官話(稿)》中,又把郯城方言劃歸到了中原官話區的鄭曹片。錢曾恰等學者在山東方言的研究中做出了很多開創性的工作,其研究成果不僅具有方言研究的指導性,還具有普通話學習的實用性。

“百家講郯”第一講:郯城方言(二)

郯城縣紅花鎮獻禮中國結


郯城縣作為一個縣城,時至今日,其方言的研究成果是比較少的。

郯城方言最早的研究始於1987年,研究成果見於郯城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寫的一本內部材料《郯城方言志》,編者是王希文(棗莊師專中文系教師)。王希文受山東省方言志編委會的委託到城縣進行方言調查,後來把調查的成果編纂成了這本內部資料,存放於郯城縣史志辦公室。由於當時調查的時間非常緊張,他只能從發音人那裡獲取資料,不可能親自走到郯城人中間採風,進行更加詳實和客觀的記錄描寫,在後記中他也提到了這種遺憾。再者,王希文作為棗莊人“土人感”顯然是先天不足的,儘管棗莊與郯城同屬於一箇中原官話的鄭曹片,但除一致性外,差異還是比較大的。加之方言的不斷變化,今天來看當時的記錄描寫或多或少有一些不符合現在的語言事實。

自1987年至2003年,郯城方言的研究一直處於休眠時期。


“百家講郯”第一講:郯城方言(二)


2003年3月,錢曾怡主編的“山東方言志叢書”中的《臨沂方言志》出版,編寫者為馬靜、吳永煥。在《臨沂方言志》中只是記錄了郯城方言的聲韻調系統和代表詞語,據錢先生介紹其中的郯城音系並沒有重新進行調查和記錄,仍然用的是王希文的調查成果。所以,《臨沂方言志》中的有關郯城方言的部分不詳實。她多次說過郯城方言太需要進行詳細的調查了。

同年6月,郯城縣重坊鎮人顏峰對重坊鎮方言進行了研究(蘇州大學碩士生畢業論文),他對家鄉重坊鎮的方言的同音字匯進行了比較詳細的描寫,收入重坊鎮方言詞彙731條(根據顏峰的論文統計),對相關的方言現象進行了研究和分析但僅限於一個鄉鎮方言的研究,而不是針對全縣境內的方言。


“百家講郯”第一講:郯城方言(二)


【郯城方言研究的意義】

鑑於當前郯城方言研究的現狀,對郯城方言進行比較系統的研究,尤其是有地域特色的語言事實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首先表現在郯城方言本身的需要上郯城方言迄今為止缺乏比較系統的或是比較深入的研究,這種研究將使郯城方言的研究走更加科學化、有序化發展的道路。

其次從當地人民的文化生活和傳承的需要上來看,20世紀80、90年代以來,郯城縣在各個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經濟富足的基礎上,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了。記錄、描寫和研究郯城人民政治、經濟、文化和精神領域的生活,將不僅是各方面生活的需要,還是郯城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發展的需要以及郯城文化傳承的需要。

“百家講郯”第一講:郯城方言(二)


2004年,郯城縣文化局組織編寫了一套四卷本的叢書《郯城民間文學集成》份(內部資料),這套叢書花費了郯城縣民間文學編輯委員會同志們的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蒐集、整理到最後的編寫,都傾注了他們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心血。其中的三卷“歌謠卷”“諺語卷”、“故事卷”(另外一卷是“書法繪畫卷”)都要進行方言的記錄、描寫和解釋,這種工作不僅僅是工作量大的問題,還有不知如何去操作的問題。本人感受到如果把方言學的研究和風俗文化、民間文學等方面結合起來,將更加有利於民風民俗、地域文化的發展和傳承。


“百家講郯”第一講:郯城方言(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