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那片殺人的雪花


楔子

間斑寇蛛毒性劇烈,在全球劇毒昆蟲名錄上赫赫有名。雌性間斑寇蛛在交配後,會立即咬死雄性配偶,故得名“黑寡婦”。


有這麼一個女人,身材豐腴,相貌平平無奇,與現代所謂“美女”的標準相去甚遠。


她通過約會網站“搜尋獵物”,騙取大量金錢,後因被懷疑殺死6名交往對象並偽裝成事故騙取保險金而被捕入獄;


因其事件聳人聽聞,以致開庭審判時,有1千多人排隊,只為爭奪僅40餘席的旁聽席位;


身陷囹圄後,她擁有許多“粉絲”,還經常接受“腦殘粉”送來的價值不菲的禮物;


在獄中三度結婚,其中一次是與採訪她的知名雜誌編輯,而且對方原本已婚……


等等,到這裡你是不是要問了:這是什麼離奇小說,腦洞這麼大的嗎?


不,這個女人確有其人,她就是被稱為“平成毒婦”“黑寡婦蜘蛛女”的木嶋佳苗。


木嶋佳苗於2009年被捕入獄,2012年被判處死刑,期間屢次引發日本全民熱議。謀財害命並非鮮見,人們之所以對木嶋佳苗其人其事如此關注,不僅是因為其手段駭人、蛇蠍心腸,更多的是困惑與好奇:像這樣一個其貌不揚、甚至可以說是有些“醜陋”的女人,是如何騙到那麼多男人甘心情願為她奉上鉅額錢款,甚至入獄後還有一群腦殘粉為她聲援開脫的呢?難道真的是能操控人心的惡魔?

你就是那片殺人的雪花

你就是那片殺人的雪花


由於木嶋佳苗的事蹟實在太過獵奇,因此各類採訪約稿不斷,也不乏以之為原型改編的影視作品,比如廣末涼子主演的《聖女》、寺島忍主演的《索多瑪的蘋果》,還有《legal High》第二季貫穿全季的 “安藤貴和案”(加藤小雪飾演),以及松雪泰子、小池榮子等主演的《五個Junko》等。


你就是那片殺人的雪花


不同於其他影視劇作品均以“惡女”為焦點,《五個Junko》並沒有將“惡女”放在舞臺中央,而是放置一邊,任其冷冷地看著聚光燈下人性惡欲糾纏不清,一出“惡魔在身邊”的劇目就此開啟。


五位“日劇學院獎”影后以可圈可點的表演將人性的弱點表現得淋漓盡致,發人深省。但與原作小說相比,影視作品劇情經過設計,更加完備,在小說中原本深埋於情節之下的線索被標上顯眼的記號,甚至還有幾分美化,雖然觀劇體驗更加順暢,卻也少了幾分思考、腦補的空間。小說的情節邏輯並非完美自洽,但它通過細緻入微的心理描寫、情緒刻畫將人性之惡赤裸裸地拋向讀者,讓人無處可逃,更可怕的是,讀者時常能從某一個細節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而這,正是小說原作者真梨幸子的拿手好戲。


真梨幸子被譽為“日本致鬱系推理小說女王”,與湊佳苗、沼田真帆香留等被稱為抑鬱系推理小說旗手,尤擅挖掘女性內心深處令人難以直視、卻又欲罷不能的執著與慾望。她曾說:“我想描寫徹底追求幸福的女性。我想寫那種就算用錯方法,即使自食惡果,仍舊對自己的慾望誠實到近乎憨直的女性。”


究竟是人性本惡,還是在病態的社會下無人能夠獨善其身?真梨幸子在《引惡之名》這本書中,以木嶋佳苗為原型,營造出一個人性修羅場,描繪在惡念的蝴蝶效應下個人的抉擇,尤其是在家庭、職場和社會的多重重壓下當代女性的困獸之鬥。


小說以“Junko”這個名字串聯起五個不同身份職業、揹負著不同壓力的角色:


佐竹純子(Satake Junko),作為連環謀殺案嫌疑人被捕入獄,卻因姿色平庸成為媒體獵奇熱點;

筱田淳子(Shinoda Junko),曾深受校園霸凌之苦的派遣員工,如今費盡心思轉正後,卻再次面臨工作不保的威脅;

田邊絢子(Tanabe Junko),兢兢業業甚至因工作導致流產的紀實作家助手,卻目睹著自己曾視作榜樣的紀實作家囿於育兒困境不得自拔;

守川諄子(Morikawa Junko),作為御宅族家庭的主心骨,突遭車禍離奇身亡,家人卻選擇放棄追究肇事者責任,看似美滿的家庭裡實則暗流洶湧;

福留順子(Fukutome Junko),為了買房省吃儉用的家庭主婦,在企業住宅樓等級制度下勾心鬥角求生存。


在故事發生之前,她們各自尚能在困境中勉力支撐,艱難生存,但與彼此的邂逅,成了壓倒理智與良知防線的那最後一根稻草。而佐竹純子似乎成了眾矢之的,或者說,成了眾人為自己開脫的絕佳的靶子——那可是“世界上絕不能邂逅的女人”,如果不是遇到了她,“我”不至於墜入地獄……


你就是那片殺人的雪花

圖片來源:電視劇《五個JUNKO》片段

但細究起來,佐竹純子真的是一切事件的罪魁禍首嗎?其他人真的無辜被動嗎?如果是佐竹純子誘發了人心之惡,那又是誰誘發了純子內心的惡念?每個人每天都會與形形色色的人邂逅,為什麼偏偏是佐竹純子催化了他們的惡念?將矛頭對準佐竹純子,這樣作出的判斷,未免過於簡單粗暴。


在小說中,真梨幸子藉由媒體的追蹤報道做出了回答——所謂案件之間的蝴蝶效應,“從電話開始普及的時代起,原因和結果之間的距離正在逐步縮短……如今,網絡如同血管一樣遍佈全球,因果距離近到無法確認,相互之間的影響更為緊密起來。可是也由於過於緊密,反而會使因果關係變得難以分辨。因為網絡匯聚成團,哪條線與哪條線相連,拆解起來變得更加困難”。在所謂案件的蝴蝶效應下,其實是惡意的蝴蝶效應在肆意蔓延,每個人都困於羅網無從倖免,也無從判斷源頭究竟來自何處




在這個萬物皆可互聯的時代,惡念與慾望的傳播並非難事,我們每個人都是被波及的對象,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我們也都是源頭。幾乎無法脫離網絡互聯生活的人們時常旁觀著事件的發生,甚至被群體性的情緒裹挾,在冷靜思考之前就急匆匆地下判斷、上價值,事後隱入集體之中,悄無聲息。


前不久,在知名韓國女星自殺後,網絡上幾乎人人都在反思: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然而,每一片雪花都不會覺得,自己是直接造成惡果的那關鍵性的一片。所謂“法不責眾”,蝴蝶效應的催化令惡意幾乎無孔不入,卻也給“幫兇們”提供了便利的“保護罩”,它模糊了個人面貌,因此,即使是懺悔或反思,也會因為集體性的行動而失去幾分對個體的自我衝擊。而反思過後,也許下一場鬧劇舞臺正在搭建……


古人云: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我們與惡之間,並沒有距離,因為惡原本就根植於人的心中,如何接受這個事實,如何與惡共存、向善而生,是一道永不可解的謎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