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琅琊榜》中經典“戰役”頗多,但論及跨度時間之長、牽連人數之多、智商謀略之高,非“營救衛崢”一戰莫屬,從第30集譽王、夏江制定計劃到第39集夏江入獄、梅長蘇獲救,整個過程耗時10集,牽涉人員下至江湖山野,上至朝堂至尊,雙方各自祭出強手,互有勝算,最終以梅長蘇、靖王大勝,夏江、譽王大敗的結局收場。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下文全面回顧和賞析:這場經典的營救事件始末和發展。

(*以下內容5500字,共分六個篇章,閱讀時長約在10分鐘*)

01:背景概述

在賑災事件中,譽王再次被梅長蘇用“天雷”砸中,潰敗不已,不但丟失了“賑災”這一肥差,另一邊的靖王還順勢崛起,更會在賑災歸來之後加封兩珠,直與譽王比肩。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此時的譽王開始漸有頹喪和放棄之意,但在秦般弱的指點和勸誡下,譽王重拾戰意,並將戰略目標鎖定在直接打垮靖王,而他計劃中打垮靖王的唯一武器便是:“十多年前的謀逆舊案”。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那場謀逆舊案是橫在靖王與梁帝之間的刺,靖王一直不相信林帥以及赤焰軍有反叛之實,而梁帝於公於私,都不希望再有人對這一舊案提出任何不同看法,故而用“謀逆案”掀起反擊,對於譽王來說,實屬高招。

但他需要一個契機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懸鏡司首尊”夏江作為那場舊案中,最為重要的兩位主審人之一(另一位是已經下線的“一品軍侯”謝玉),一旦靖王登位,等待著他和懸鏡司的便是靖王的怒火和重啟調查,最可能的結局便是夏江與懸鏡司集體“覆滅”。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所謂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於是在秦般弱的周旋下,夏江與譽王首次聯手

02:整盤計劃

夏江藉助遍佈全國的懸鏡司密探掌握到多年前謀逆案中的舊犯衛崢正是此時的藥王谷少谷主,於是他與譽王制定反擊計劃,簡易版本概述如下:

先行圍捕衛崢,然後將衛崢收押在懸鏡司地牢,當靖王知道此事以後,必然會出手相救,而因逆案乃梁帝心中梗刺,靖王的出手必然會導致梁帝勃然大怒,靖王的大好局面便會因此葬送。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而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夏江需要完成三件事。

第一:成功抓住衛崢;第二:確保靖王來救;第三:離間靖王與梅長蘇。

第一件事辦的最為順利,懸鏡司本身高手眾多,又在有心算無心之下成功將衛崢以及藥王谷眾人圍堵起來,而不願意藥王谷兄弟陪自己葬身的衛崢選擇了放棄搏鬥。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此時等待夏江和譽王需要去做的事情,便只剩後兩件。

譽王以己度人,很是擔心靖王會否因為一箇舊犯而去涉嫌,就此丟掉手上的大好局面,同樣夏江也有這一層擔憂,

他雖然並不懷疑靖王想救的初衷,但擔心會出現另外兩種不可逆的情況(第二個是譽王提醒之後,夏江發現)

1、懸鏡司地牢本身嚴密、易守難攻,即便靖王想救,但礙於難度,恐會選擇放棄;

2、梅長蘇已經屢建奇功,靖王對他很是信任,以梅長蘇的智慧一定會阻止靖王此次行動;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故而這兩個情況一旦出現任意一個,都會導致靖王放棄,繼而計劃潰敗。

於是為了完成計劃,夏江有針對性的開展了另兩個輔助計劃。

03:輔助計劃

第一個輔助計劃:藉助夏冬之手,將地牢的防守情況,通報給靖王,並協助靖王的人裡應外合,直接突進地牢;

第二個輔助計劃:離間靖王、梅長蘇,以達到靖王不再相信梅長蘇的目的;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從觀眾視角去看,夏江的第二個輔助計劃,在譽王、皇后的協助下進行的很順利,再加之年關時節大雪紛飛,彼時的梅長蘇正進入一年之中身體最衰弱的時節,在晏大夫的治理下梅長蘇進入長眠狀態,沒有接觸到一手消息和做出及時反應的梅長蘇,等於反幫了夏江一次。

劇情走到此時,夏江藉助“靜妃一事”離間靖王與梅長蘇的計劃,已經成功一半。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靖王在賑災回京以後,第一時間知曉了衛崢被捕一事,由於事發突然,未做準備的靖王在大殿之上與梁帝發生頂撞,耿直的靖王雖未直接明言會去救衛崢,但老狐狸般的夏江已經知曉靖王必定會來救,而他剩下唯一要做的只是要加大靖王的這種信心。

靖王在回到王府之後,夜晚與梅長蘇相會,梅長蘇勸靖王放棄營救衛崢,這一件事再加之前面的“靜妃事件”,兩件事的相互疊加下,夏江的第二個輔助計劃,得以完全實現。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而為了加大靖王營救的信心,夏江借用了徒弟夏冬,彼時的夏江已經感受到夏冬知曉了某些秘密,而這些秘密讓夏冬對自己和懸鏡司產生了極大的憎惡和懷疑,再加上衛崢本就是夏冬亡夫聶鋒的赤焰軍同僚,於情於理夏冬一定不會坐視不理,故而夏江推斷夏冬一定會去地牢打探並將地牢情況告知靖王,同時也會在關鍵時刻助靖王一臂之力。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於是夏江刻意安排地牢守衛似緊實松,而夏冬把這一切反饋給靖王之後,靖王必定信心大增。

諸多準備之後,夏江此時明面之上掌控的形式如下:靖王與梅長蘇已有隔閡,同時靖王藉助夏冬的幫忙,已經知曉地牢守備構成,由於地牢鬆懈,靖王一定會來營救!

準備了這麼多的夏江,為了讓自己立於不敗之位,還選擇了另兩個後手:“將衛崢轉移”以及“在地牢安放炸彈”。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前一個後手:是因為守備鬆懈以後,衛崢真的會存在被救走的風險,為了確保衛崢不會從自己手上逃脫,只有轉移才是最安全之策,而夏江可以準確推斷出靖王出手時間,恰是梅長蘇的一次假意暗示,這個放後面再說。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後一個後手:是為了坐實來救之人為靖王人手,因為夏江推斷即使靖王來救,也未必會使用自己的勢力,為了在證據層面坐實這一切,夏江會在炸燬的地牢中偷偷地放上一些屬於靖王的事物。

04:全面反制

夏江所做的一切,有些是梅長蘇和靖王已經知曉的,而有些是他們目前尚不知曉的,比如“靜妃事件導致的梅、靖二人產生隔閡”,在劇集中這裡耗費了大概三分之一集的時間,去描寫這二位的和好歷程,簡單來說便是:拗不過靖王的梅長蘇,答應協助靖王去拯救衛崢,而即便對梅長蘇已經不滿的靖王,也知道只有梅長蘇的籌劃才可能會讓這一切得以實現。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但梅長蘇提了一個要求:出手營救的人,不得有巡防營和靖王府人員參與其中。

此時靖王提出疑問:偌大的京城之中,除了自己還會有誰去救衛崢,即使自己不出手,一旦發生劫持事件,梁帝一定只會懷疑到靖王身上。

這個疑問,也是這起營救事件中,最難處理的一件,也是梅長蘇不同意靖王出手的最大原因,因為無論是否救出衛崢,靖王都註定了無法安然脫身。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同樣夏江在地牢安置炸藥的目的也在於此,在炸的粉碎的地牢中,夏江隨意安排幾位巡防營的衣物、裝備太過容易,再加之梁帝本就有的偏見,靖王一定百口莫辯。

而此時的梅長蘇早已計劃好了這一切,並算準了夏江的一切後招,梅長蘇的安排分別如下

(1):安排江左盟人模仿太行巨盜在除夕日犯下多起盜竊大案(也不排除太行巨盜本就是江左盟之人的可能性),這一安排的目的是為了靖王的巡防營可以名正言順的在京城之中安排兵力調度,從而可以在日後懸鏡司門口的衝突中脫身出來。

(2):聯絡言侯父子,並分別派於不同任務,給言侯爺的任務是讓其在年初五那日約夏江離京,給言豫津的任務是讓言豫津提前安排紀王與宮羽碰面,此處的目的我們放後面再說;

(3):與藥王谷眾人推演進攻過程;

(4):安排靖王與夏冬見面,並提前交待相關“要點”,以及其他更多的細節安排;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走到此時,梅長蘇的主要安排,皆是圍繞在如何增加營救衛崢的成功性,但並未解決掉“如何排除靖王的嫌疑”這一難題,而處理這一難題的關鍵便在於前面的第二個安排中的言豫津那一步。

我們做一個這樣的分析:衛崢如果被救,在整個京城除了靖王出手以外,有沒有其他可能性?

理論上是沒有的!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但有一個可能性是夏江忽略,而梅長蘇考慮到的,這個可能性便是夏江參與黨政,導演了一處衛崢被救的假戲,繼而將其嫁禍給靖王。

這是梅長蘇能夠想到的唯一可以解除靖王嫌疑的後招,夏江沒有考慮到這種可能性的原因是在於他不認為靖王等人有能力救出衛崢,而梅長蘇為了達成這個目的必須要完成下面兩步:

1:靖王絕對不能出手;2:救出來的衛崢要再次回到懸鏡司的手中,並被人看見,而看見的人是可以傳遞消息給梁帝的人;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第一步很好完成。

第二步的完成則需要藉助夏冬,所以靖王與夏冬的私下會面,所說的主要內容也正是在於這塊以及提點夏冬其後如何在殿上供述。

簡單來說這個計劃是這樣的:靖王的人從頭至尾未曾出手參與營救衛崢,同時在衛崢救出來以後,安排夏冬與衛崢一起巧合的被紀王看見,而紀王作為人證,便會證實所謂被人救走的衛崢,其實是被夏冬帶走,而夏冬是懸鏡司的人,又是夏江最為得意的徒弟之一,如果梁帝知道這一切,夏江註定無法解釋。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如果再加上夏江將衛崢從懸鏡司地牢轉走這一不合理情理的舉動,兩相疊加之下,夏江協助譽王,製造衛崢被救的假戲,已經落入實證。

有人會有疑問,梅長蘇是否已經猜測到夏江轉移了衛崢?

答案:是的。

他確實猜到了夏江會轉移衛崢,同時也備有後手(其後梅長蘇問“衛崢被轉移到了哪裡?”他說:我確實沒有想到大理寺,這句話的言外之意便是他已經知道夏江會轉移,但無法推斷出轉移何處),這個後手便是:在梅長蘇的計劃中藥王谷的人在夏冬的配合下突進地牢,若地牢警衛很多,且防守嚴密,則衛崢在的可能性很大,那藥王谷便會啟動第二計劃調派人手發動總攻,但如果突進容易,說明衛崢已被轉走,那藥王谷放棄進攻,立馬撤退。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這是行動層面的後手,而在謀略層面,梅長蘇則推斷出夏江一定會轉移衛崢,這一點前面說過夏江想讓靖王出手,就必須要降低防禦質量,同時夏江又不願意衛崢真的存在被救走的可能性,就只能選擇將衛崢轉移走。

同時他讓言侯爺約夏江初五見面,這個時間便是一次暗示,夏江也就此推斷出靖王會在初五動手,於是選擇了提前一夜轉移衛崢(衛崢是不能提前太早被轉移走的,因為夏冬會發現這一切)。

但衛崢轉移去了哪裡?只有夏江與夏春知道,而為了讓夏江願意“帶路”,梅長蘇安排了前面所說的:言侯約見夏江,故布迷陣!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初五這日言侯與夏江相約在城郊道館,一段插科打諢、互相嘲諷的試探(暗示)對話以後,言侯爺用一句:我可以走了,結束對話!

夏江從來的那一刻就已經知道言侯爺是為了拖住自己,而拖住自己的目的在夏江自己的推斷中是因為靖王擔心夏江的武功和現場指揮,都會對營救計劃產生干擾。但由於衛崢本就不在懸鏡司,以及密佈的炸藥,再加上那個他不得不去的消息,夏江便樂於成全言侯,陪他演完這一場戲。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但此時的夏江被言侯爺臨走的這句話,“我可以走了”裡的“可以”二字弄糊塗了,按理言侯聽到自己安排的炸藥以及自己早已知曉靖王的計劃時,應當會緊張、詫異甚至想要阻止這一切才是,但頗為蹊蹺的是言侯似乎根本不在意真實情況,只在意“時間是否已到”,所以他推斷靖王營救計劃,一定出現了某些自己沒有想到的意外,於是他選擇了速回懸鏡司。

回到懸鏡司的夏江發現:地牢火藥未炸,前來營救之人雷聲大雨點小。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這種種的一切都與自己的推斷出現了重大反常,此時他猜測言侯拖住自己,並不是擔心自己的武功,而是擔心自己在現場會識破靖王的真正目的。

夏春此時說了一句:難道?夏江突然醒悟:難道是自己轉移衛崢的事情和地點已經敗露,所以這裡的總攻實際是佯攻,真正的人已經去了關押衛崢的地方。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於是他與夏春緊急趕往大理寺,另一邊梅長蘇的高手陣營,就在此時尾隨而去。

走到此時,由於飛流這一位頂尖高手的存在,夏江被制服、衛崢也被救走!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梅長蘇的計劃前半場全部完成,下半場則在此時全面開啟。

在他的安排下,被救走的衛崢、夏冬,以及宮羽、言豫津合夥在紀王眼皮子底下演了一場早已寫好的戲,而這場戲就在其後的鬥爭中,起到了絕地反擊的作用(紀王是真知還是假知,並不重要,有言豫津的推波助瀾加之梅長蘇對紀王品行的瞭解,紀王的上告一定不成問題,即使紀王未曾主動上告,言豫津也會首告,紀王面對梁帝的詢問,自然也不必撒謊)。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05:朝堂辯論

在衛崢被救走以後,此時的夏江雖然遭遇了重大打擊和挑戰,但局面上並未失控,因為衛崢被人劫走是事實,而願意出手以及有能力救走衛崢的人,整個京城只有靖王。

於是,他去了朝堂之上,直面梁帝,告知一切。聽聞消息的梁帝勃然大怒,即刻宣告靖王上殿對峙。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而靖王在上殿之前,梅長蘇告知了他兩個要點:

第一、無論如何都要咬定此事與己無關;第二、最關鍵的時候拋出下面的這個疑問,衛崢為何要被轉移到大理寺?

大殿之上的辯論不再贅述,但就在大殿之上譽王的一個反制,卻反而變成了助攻,這個助攻並不在梅長蘇的計劃中,雖然沒有這個助攻,靖王一樣可以達成目的,但會比現在困難的多。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這個助攻便是“皇后搜查芷蘿宮,發現靜妃供奉宸妃一事”,在譽王的設想中,如此大逆不道的行徑再加上此時的衛崢被救,靖王母子百口莫辯,必將潰敗無疑。

但天算不如人算,譽王怎麼也想不到這個牌位恰是梁帝自己授意靜妃設置的,而這個事情的發生,則讓梁帝起疑,他覺得譽王與皇后在此時發難,懸鏡司又在此時被劫,如此巧合的事情之間是否有必然的聯繫?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公公高湛的那句“今日犯衝”,起到的作用是讓梁帝緩和情緒,繼而變得冷靜,並沒有太多幫助靖王的明面意思,這又是一位智商爆表的人物,有機會再說他)

回到殿上的梁帝,對靖王態度明顯緩和,並讓其站起說話,聰慧的靖王覺得機會來了,就在此時繼續強調了前面的那個疑問:“為何衛崢是在大理寺被劫持走的?”

是啊!為何是在大理寺?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這個問題,夏江很難回答,因為懸鏡司的地牢,如果有意防守,以靖王的能力除非造反,否則一定無法救出衛崢,他本不必去做轉移之事。而如果夏江說自己把衛崢轉移走,是為了放鬆懸鏡司的守衛,那便有了刻意引誘靖王來救之嫌。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走到此時,夏江陷入被動,但衛崢被劫是事實,於是殿堂辯論進入僵局,夏江請求調查此事,梁帝准許!

06:定局一擊

在夏江回到懸鏡司並帶走梅長蘇以後,梅長蘇的最後一招“紀王、夏冬”聯袂出手,在言豫津的表演下,紀王知曉了那天看到的“另一個人”便是衛崢,而此時京城正在傳的便是懸鏡司地牢被劫,衛崢被救!

在紀王的眼中,這一切就很奇怪:因為所謂被救走的衛崢,明明還在懸鏡司的夏冬手裡,又何來被劫一事。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於是他去了皇宮,告訴了梁帝,而梁帝聽聞此事以後,同樣不解,召見了夏冬。

最終夏冬的超強表演,完美的麻痺了梁帝,再加上蒙摯、紀王、高湛等人的神助攻,“懸鏡司參與黨政,陷害靖王”一事已成鐵案。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最終結局:衛崢被救、譽王幽閉、夏江被捕,梅長蘇安然無恙,靖王完全摘身出來。附屬提示:這一起戰役中的時間計算,梅長蘇借用的是長香,言侯藉助水壺燒開的開水次數,以及無數次的推演、測算。


2015年上映的《琅琊榜》不是最近10年最為出名和人氣最高的古裝劇,但論及權謀對戰、跌宕起伏、邏輯順暢,《琅琊榜》一定可居榜首,而整部《琅琊榜》中最為關鍵的一次戰役便是這場“營救衛崢之戰”,梅長蘇化腐朽為神奇,將本是敗局和死局的局面,一步步扳回成了反助靖王再登一級的局面。

為何說《琅琊榜》貢獻了近十年最佳謀略戰,答案就在這場“對決”

原著作者、劇集編劇、執行導演以及參與到其中的每一位演員,都“功不可沒”,正因為他們的才能和出色發揮,才有了這場讓人驚歎的對決大戲。

寫在第三次回顧《琅琊榜》之後,也寫在全民戰“疫”的關鍵時節,願疫情早日結束,願國家更加富強,願人民幸福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