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海幢寺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和南华中路之间,占地面积1.97万平方米,以环境清幽、园林优美而著名。其原址南汉时称为“千秋寺”,明初这里成为郭氏花园,明末改为寺院,称作“海幢寺”,清初该寺大规模扩建,成为广州“四大丛林”之冠。1993年8月,海幢寺被定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在广州有一位认识了十几年的摄友:辉哥,他关注到我的旅游专栏后时常会在微信上鼓励我,同时极力邀请我去广州,说要陪我同游,跟我介绍广州的古建筑寺庙。两年前辉哥中风了,现逐渐康复中,能拄拐走一段路,在我眼里他一直亦师亦友,很多年没见他了,也很想去看望他,辉哥是个老广州,知识很渊博,多年前我们有过几次结伴出去摄影采风,能有他导游全面感受广州实在是幸事。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摄影:陈俊林

一直到2019年最后几天,终于成行来广州。第二天上午我们从辉哥住的海洋研究所乘公交出来,辉哥说先带我来看广州四大丛林之首“海幢寺”。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我们从位于南华中路的北门(正门)进去,一块镌刻着红色“佛”字的大石头立在路边,一座上书“海幢寺”金字的牌坊突兀的立在狭窄的街道上,牌坊背面则书“灵光万丈”四字。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穿过牌坊是一个两棵大榕树占据的小院子,正面是海幢寺山门,上悬“海幢寺”牌匾,门口两只巨大石狮子,门廊立着两尊门神。辉哥很喜欢对联,认真的读出门口的一副对联:“海晏河清逢盛世一门直入登觉岸,幢摇幡动透禅机万象澄清转新程“,辉哥指出句首藏着寺名。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从两个放生池中间走过,迎面上台阶有一座天王殿,正面供奉着弥勒佛,两侧有四大天王。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天王殿背面是韦陀菩萨,手持降魔杵,面向面向著寺院,守护着伽蓝(即道场)。辉哥告诉我韦驮手中的降魔杵触地而立表示该寺院为民间寺院,皇家寺院降魔杵是扛在肩上的,这个知识点我还第一次听说。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出了天王殿,走过一段石砌过道,走上台阶可以看见正面就是大雄宝殿,里面供奉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佛。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大雄宝殿内两侧原本有16尊罗汉像,有一个传说故事:当年济公和尚路过海幢寺,挑着两个破布袋佯作疯癫要来寺中借宿,住持只准住一晚上就要赶他走。济公说要去南华寺,让住持帮他挑行李,住持大怒道:若有本事,让大殿的罗汉帮你挑吧。济公作法,果然有两个罗汉跳了下来,挑着行李跟着济公韶关南华寺而去。从此,海幢寺的大雄宝殿就只剩下16尊罗汉,而南华寺的500百罗汉则变成了502尊。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觉得这个故事应该是海幢寺最好的噱头,奈何怎么也找不到16罗汉,拦住一个路过的僧人求问,说重修后一直没有塑18罗汉。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辉哥信佛,中风后行走困难的辉哥在保姆的搀扶下,非常虔诚的手持线香绕大雄宝殿三圈。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我独自去大殿后参观了一下,再往里走是一座铁塔和一座海会塔殿,供奉着许多亡人的灵牌。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海幢寺进深至此,我有些失望,感觉寺院太小,与名气不符,辉哥告诉我,现在的海幢寺只是当时古寺的一小部分。原来的海幢寺范围是北至珠江之滨,南倚万松岭、宝岗,东起现在的前进大街、牛奶厂街,西侧与伍家花园为邻。今天的广州红十字会医院、海幢街道办事处、海珠区公安分局、南武中学,以及同福大街、福场路都属于当时的海幢寺范围,其面积之大相当于三四倍今天的光孝寺。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重新折回大雄宝殿,来到院落中,欣赏门前对称对两株古松盆景。两株古松造型优美,展现着海幢寺的与众不同,清代,这里曾经是广州地区最大的园林,被官府选为接见外使的地点,有纪录可查,乾隆58年(1793)12 月,两广总督长麟在海幢寺为马戛尔尼率领的英国使团接风;乾隆59年10 月,两广总督长麟在海幢寺接见德胜率领的荷兰使团,验看国书。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再往前追溯,五代南汉时(917-971),大越国兴王府在珠江两岸建二十八座寺庙,其中的千秋寺就在此地,当时的千秋寺只有一座佛堂和菩提堂。后来的数百年间,逐渐隐没在一片民居当中。明末富商郭龙岳购得此处建为花园,再往后,光牟、池月两位僧人向园主郭龙岳募缘得该地,建立佛堂取名为“海幢寺”。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清代顺治年间(1653),空隐和尚出任海幢寺主持,开辟了花园院圃,后来天然和尚和阿字和尚将海幢寺扩充,形成了庭院楼宇的布局和规模。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康熙18年(1679)海幢寺藏经阁建成,比大殿高三分之一,与对岸城北的镇海楼遥相对峙,被称为岭南雄刹。1686年,藏经阁改为后殿,1719年又改为观音殿。到了乾隆31年(1766年),增建毗庐阁等多处,咸丰2年(1852年)设立学馆,以诗学教授僧徒,光绪年间,海幢寺到了全盛时期,光僧人就有三四百人。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从大雄宝殿往东南方向继续往前,可到达南门,南门边新修了念佛堂,规模相当宏大,殿内供有1800多尊小佛。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念佛堂前有一个水池,水中种莲花,水池中央那块石头也是大有来历,名为“猛虎回头”石。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资料记载:该石为清代广州十三行首富伍崇耀(伍家第四代 ,1810-1863年)花了数百两白银从太湖买来运回广州,安置在伍家别墅“万松园”小苑之中(在海幢寺西侧),成为“万松园”别致一景。嘉庆年间(1796-1820年)羊城书院掌教,广东知名书画家谢兰生等文人骚客常来此举杯挥毫。后来,伍家家道中落,“万松园”逐渐残破,此石中的珍品也被荒废在园中。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曾将“猛虎回头”石强行夺取到江南宪兵司令部 ,此后,“猛虎回头”石流落坊间。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有一位姓黄商人赏识此石,花2000元港币购回家中放花园中观赏。解放后,“猛虎回头”石最终被放置在如今的海幢寺内,供市民观赏。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水池的西边有回廊花架,种有一株奇异植物-鹰爪兰,立有石碑介绍,这株鹰爪兰年代比海幢寺还要久远,有“未有海幢,先有鹰爪”之说。明朝末年,富商郭龙岳购得此地,在千秋寺旧址建花园住宅,鹰爪兰即为当时种植,这株美丽稀奇的花却有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郭龙岳怀疑婢女兰香偷了他的玉扣,严刑拷打,兰香为表清白跳井自尽。郭命家人将井封填,不许再谈及此事,过了不久,填平的井上长出一株鹰爪兰树,该树越长越茂盛,郭一看见鹰爪兰开花就心惊胆战忏悔不已,为解困赎罪,郭龙岳将花园献给光牟、池月两位僧人开设僧堂,依佛经上“海幢比丘潜心修习《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成佛”的典敌,命名为“海幢寺”。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辉哥坐下休息,给我讲寺庙还有一古物值得搜寻,于是我沿着东侧往北门方向走完先没走过的部分,有一座树着游客止步牌子的小院子,里面正在施工,海幢寺住持光秀法师正好送客出来,看起来海幢寺正在努力募资建设中。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在寺庙的东北角落里终于找到了“幽冥钟”,高约1.5米,上面有铭文记载:“海幢禅寺幽冥钟一口,重一千五百余斤”。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在《广州往事》和《海幢寺》中均有记载,清顺治七年(1650)年,平南王尚可喜攻打广州,杀了几十万的广州人之后,打算把河南的乡人统统杀掉,但当他来到海幢寺时刚好听到了悠扬的钟鼓声,顿然觉悟,收起了杀心。自知杀戮过重,为了赎罪便出巨资修建海幢寺天王殿,铸造幽冥钟超度亡者,相传他的女儿也出家当了尼姑。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此处还收藏了一块“禁妇女入寺烧香示”碑,晚清时期,海幢寺逐渐被更多的国外人所知,善男信女、洋人国人接触越来越多,久而久之,禅院里时不时传出一些“绯闻”。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的“无遮大会”,在寺院里竖起了这块《禁妇女入寺烧香示》石碑,从此,海幢寺的香火渐渐淡了。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海幢寺内保留了很多参天古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院中不同的角落。更有特色的是四处都摆设着盆景,引起了园林专业毕业都作者极大兴趣,回来后查阅资料才知道,原来海幢寺都“素仁格”盆景极为有名。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素仁是广州海幢寺前主持、佛教界大师,创作的盆景多仿前人倪云林和八大山人画意,取法乎上,干条清瘦,因树取势,不求枝茂,形成扶疏挺拔的“高耸型”盆景,个性鲜明、独树一帜且富有禅意。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海幢寺原有 “花田春晓、古寺参云、珠江破月、飞泉卓锡、海日吹霞、江城夜雨、石磴丛兰、竹韵幽钟”八大景观。由于历史都原因海幢寺日渐衰落,1930年海幢寺被改名为河南公园,开辟马路后寺院更被一分为二,如今的海幢寺与当时的面积相比已经缩小太多了。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老广州辉哥告诉我,抗日战争期间,公园内的古建筑,大部分被毁。“文革”时天王殿被砸烂,真正原装正版的古建筑,只剩下大雄宝殿和塔殿两座。上世纪90年代初海幢寺与海幢公园还是同属一体,那时寺院内还有“碰碰车”和酒家,成为一道怪异的风景。

与老广州同游四大名寺之首,镜头追寻海幢寺前世今生的遗存

听辉哥讲诉了那么多有关海幢寺的传说与故事,从南门离开海幢寺,走在围墙外,轻吟:“漱桥外花船客,纵欢场,都属愁城。红尘勘破,海幢寺近,又报钟鸣。”


我是啡著名摄影师陈俊林,网名咖啡虫、因图君。一名拍了30年照、开了18年咖啡馆的摄影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