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為什麼說發財不難,保財難?不聚財的原因原來很簡單

家好,歡迎來到容和學堂,今天我們來分享《道德經》裡的一句話,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影響

在《道德經》裡有這樣的一小段話,你可以學到活得強大的智慧:


老子:為什麼說發財不難,保財難?不聚財的原因原來很簡單


一、為什麼“財聚人散,財散人聚?

老子講: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您的目的是讓家裡的錢變得越來越豐盈,您可能就守不住它了。這裡其實有一個淺顯易懂的道理,我們一定要認識到:在這個世界上,錢只是一個附屬品,而做這件事本身才是一個關鍵,如果您做這件事只是為了錢,把眼界只放在一個附屬品上,沒有放在根本上,做事情反而會很難成功。

有一句話,叫做“財聚人散,財散人聚。”好多人說這不是提醒我們要仗義疏財?這麼理解也對,但是還可以更深入的理解一下。這話其實是對一個領導者講的,如果您的主觀意願是聚財,為了個人撈取利益的話,大家就不願意追隨你,人就散了;如果您散財,願意和大家齊心協力,帶領大家掙錢,讓大家變得富有,大家就願意追隨你,人也就聚起來了。


老子:為什麼說發財不難,保財難?不聚財的原因原來很簡單


所以,所謂的財聚和財散,都是領導者選擇的結果。您的出發點,起心動念如何,決定了您的著眼點是在做事上還是在其他方面,也決定了最終您取得什麼樣的結果。

我特別欣賞順豐老總王衛的那句話。他說,人的成就和本事是沒有關係的,成就與福報有關係,所以有錢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賺到錢只是因緣機會而已,所以個人上的成就不值得宣揚。

福報就是您做了越多的好事,幫助越多的人,世界給您的回饋就越多,您的財富就會越多。但是您要是把著眼點放在財富上,為了撈取財富,就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最終就會損害做事的運程。如果有人把這兩者的關係看清楚了,這個人就是有智慧的人。大家想想,現在多少人都在為財苦惱,每天算來算去,這都是他們陷在名利裡面跳不出來了。


老子:為什麼說發財不難,保財難?不聚財的原因原來很簡單


二、為什麼發財不難,保財最難?

有一篇叫《保富法》的文章,是民國時期一位叫聶雲臺的先生寫的。聶雲臺是曾國藩的外孫,他曾創辦上海大華紗廠,是當時紡紗界著名的企業家,後來被推選為上海華商紗廠聯合會董事長,最後成為上海總商會會長,他在這篇文章中提到,發財是不難的,保財最難。

  • 聶雲臺先生舉了個例子,他五十年前認識一位江西的周翁,特別有錢。有一次他在一個朋友家裡見到周翁,周翁當時氣沖沖的,因為他接到了湘潭分號經理的來信,信上說湖南發生了荒災,官府向他們勸捐,那位經理人代周翁認捐了五百兩銀子。周翁嫌那位經理太自作主張了,所以他發怒。

當時,這位周翁有數百萬的財富,出五百兩座位救濟,他都不捨得。後來有一位朋友去請教周翁,說您是如何發財致富的,他說沒有別的法子,只是積而不用,天天攢錢,把家裡堆滿。這位周翁活到八十去世,給子孫留下三千萬兩銀子,不過幾十年的時間,這些錢基本就被揮霍一空。


老子:為什麼說發財不難,保財難?不聚財的原因原來很簡單


  • 還有一個例子,說的是民國時期上海有一位地產大亨陳某,家中的財產有四千萬銀元,很有錢。聶雲臺到他們家吃飯的時候,看到他們家房屋十分奢華,四壁全都裝了玻璃櫃,裡面陳列的銅鼎,都是上千年的歷史古物。有一位客人指著這些銅鼎告訴主人,這間房子的銅器價值一百五十萬銀元,中國有名的古銅器有一半在此。

這幾句話正是主人最高興聽到的。但是,要是請這家為賑災出幾千元就不大容易了,這家人很不喜歡做善事。他們希望那個財富一直在自己手中,想“金玉盈室”。結果,不過七年的時間,這家就敗落了。所有的古玩珍寶,房屋地產,都失去了。


老子:為什麼說發財不難,保財難?不聚財的原因原來很簡單


建議大家看看《保富法》,裡面舉的例子非常生動,因為作者本身就是商業大亨,他觀察身邊的事,寫的非常詳盡,而且他的身份寫這本書也很有說服力,舉了這些例子說明,雖然這才富翁是有本事的,他們有創業的能力,但是他們聚集財富以後,太把錢當回事了,重點都在斂財上,他們把這種對財富的國度關注的人生態度傳給了後代,於是家族最後就很容易衰敗下去,因為他們沒有一個好的價值觀,忘記了來這個世界的重點是什麼。

在我的價值觀裡,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最主要的事情核心的使命是做事,做好事,做對大家和社會有意義的事情,這麼做其實不經意間就會收穫很多,比如我們苦苦追求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