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朱元璋,為何感覺沒有一個朝代是從南到北統一中國的?

作者燭鳴


西北是乾卦是開門。地形上居高臨下。另,南京不屬於純南方,它基本上在淮河線上。而且明代穩定是在朱棣遷都之後。


wong


除了朱元璋以外,還有一個蔣介石。不過,兩人都是“佔了便宜的”。

首先,朱元璋能夠從南向北統一中國,主要是元朝自己作死。

朱元璋收拾陳友諒、張士誠,統一南方的時候,你知道元朝那幫人在幹什麼嗎?

在內鬥!元順帝(帝黨)和皇太子(太子黨)打的你死我活。

起初,帝黨的孛羅貼木兒打敗了太子黨的王保保。王保保就帶著太子去了太原,另立朝廷。這一年(1663年),元朝出現了兩個朝廷。

幸好,這個孛羅貼木兒也是個混賬玩意,穢亂後宮,欺君罔上,被元順帝給殺了。元順帝趕緊把太子接了回來。

可以說,這段時間裡,元朝統治者對南朝的起義軍採取放縱狀態,任由起義軍“自相殘殺”。可是,元順帝忘了,等朱元璋他們打完了,就該他上場了。

終於,“英明聖武”的王保保勸動了皇帝,開始決定南征起義軍。可是,王保保剛走到河南,就被內部軍閥混戰跟攔住了。王保保和李思齊、張良弼等諸多軍閥在河南、山西、陝西等地的混戰,一直持續到元大都被明軍攻破的前一天!!!王保保不僅沒有從河南南下鎮壓起義軍,反而被內部其他軍閥打回了山西。。。。

1368年,朱元璋休息夠了,派徐達和常遇春北伐。老朱也很“擔心”,再不北伐,元朝就該自己把自己人殺光了。。。

徐達和常遇春一路上跟本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唯一能和明軍一戰的王保保老實的待在太原,王保保是傷心了,所以,他沒有救援元大都,而是眼睜睜的看著元順帝帶著兒子從元大都倉皇北逃。

收復河北等地後,老朱又派徐達進攻山西。熟讀兵書的王保保給徐達來了一出“奇襲”,遠攻大都(北平)。徐達沒有引兵回援,他覺得大都丟了再打回來便是,沒什麼大不了的。於是他跟王保保玩“換家”:直取王保保老巢冀寧(太原)。王保保懵逼了,太原失守,自己就成了甕中之鱉了,趕緊回救。結果,王保保被以逸待勞的徐達打的只剩下18騎。

就這樣,北方大局已定。王保保一敗再敗,一路北撤,從大同、蘭州、一直退到蒙古高原的和林。

再說國民政府北伐。

寧漢合流後,蔣介石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繼續北伐。1928年,蔣介石在西北的馮玉祥和山西的閻錫山支持下,打入了北京。不久,皇姑屯事件爆發,張學良身負國恥家仇,宣佈東北易幟。此時,蔣介石完成了形式上的統一。

注意,真的只是形式上的統一。

因為,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軍閥並不服從蔣介石政府。兩年後,幾個軍閥還跟蔣介石打了一仗,這就是著名的中原大戰。雖然蔣介石贏了,但是,內部軍閥矛盾還是沒有徹底解決。

東北軍、粵軍、川軍、滇軍,等等,都是各自為政。蔣介石的勢力,主要是存在於以江浙為主的東南沿海地區。後來的“西安事變”,其實也是其內部存在軍閥矛盾的一種表現。

後來,日本侵華時走的時候“由北向南”的戰略。這個戰略對我國來說,確實是非常致命的。最後,還是在蔣百里的策劃下,蔣介石主動發動淞滬會戰,引日軍由東向西入侵。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根據我對中國古代史的瞭解,我得負責任的說一句——題主的感覺是正確的,除了朱元璋以外,中國古代史中,沒有哪一次統一,是從南到北的。

中國歷史上,結束全國性的大分裂從而統一中國的,總共有四次——嬴政統一天下、司馬炎滅吳、楊堅滅陳以及忽必烈滅南宋。

這四場統一戰爭,無一例外,全部是由北向南打,並且最終取得了勝利。

除了這四次大戰以外,之後的每一次大一統王朝,除了朱元璋北伐以外,幾乎無一例外,全部如此:

劉邦打項羽,一個在漢中一個在彭城,恰好是西北對東南;

劉秀統一全國,基本上是四面出擊,不存在從哪兒到哪兒;

李淵父子起兵,也是從相對北方的太原動身,逐步攻略天下;

趙匡胤統一漢地,更是從華北逐步收復巴蜀和江南;

滿清入關就更是如此,從山海關外一路南下,將大明、大順和大西全部剿滅……

實際上,中國的地理特點,就決定了中國的統一戰爭勢必是要從北打到南的。在北方血拼之中打出來的軍頭,對付南方的部隊就會遊刃有餘。而且隨著生產力的逐步發展,這種統一速度越來越快——

五胡亂華以後,北方花了近三百年才徹底平定南朝;

宋金對峙以後,金元花了一百五十年就把南宋打到了崖山;

南明建立總共不到十七年,幾位皇帝就接連遇害,甚至被一路追到了緬甸……

在這裡還要補充兩點:

1.儘管從南到北統一成功的只有朱元璋一人,但也有一人曾差點成功,他就是劉裕。

東晉末年,劉裕接連滅掉南燕和後秦,收復洛陽和長安,距離徹底統一中國只有一步之遙。然而最後,他卻功敗垂成,長安也陷於敵手。

當這位老英雄準備第三次北伐時,戎馬一生的他卻終於無法再忍受病痛,溘然長逝了。後人有詩讚曰:

讀史(陸游)
蕭相守關成漢業,穆之一死宋班師。
赫連拓跋非難取,天意從來未易知。

2.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當時的國民政府所確立的“以空間換時間”的總規劃,就是為了避免再次出現從南到北的窘境。當日寇在京津太原一帶大兵雲集時,國民政府卻在淞滬囤積了所有精銳與之一戰,將日本人的視線從南北向轉成了東西向。必須承認,抗戰的最後勝利,與日本當時這種推進策略有著一定的關係。



青言論史


因為這個確實是這樣的。從南到北統一的確實是歷史的絕無僅有的,而這也恰好可以看出來朱元璋他確實不是那麼簡單的一個人物。

要說,朱元璋其實最多的人想起來的都是他的草根出生,而且還是比曾經的帝王劉邦還要草根的草根皇帝。至於統一這個東西,在歷史上也已經演繹了無數遍了,似乎並沒有值得再提的驕傲。即使是作為草根,甚至有人還是將他與劉邦相比較。



但是,唯有這一件事情,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那就是朱元璋的統一天下是從南到北進行的,而歷史上按照這個方向運動的帝國,幾乎都失敗了。甚至都快演繹成為了宿命。


但是,確實從南到北要比較難打,因為看北方的地形明顯的易守難攻。於是他們可以節節據守,但是往南呢?過了長江天險,一馬平川。

所以,造就奇蹟的也就只有少數人了。但是這個少數人漫漫歷史長河中竟然只出了一個,那就是朱元璋。而這一點,即使是劉邦都無法與之相比。


是阿維啊


中國歷史上的統一基本都是由北向南。根本原因是地理地貌。近代以前中國是農業社會,戰爭靠的是糧食和人口。而決定糧食和人口的是地理。

北方多平原,糧草和人口充足。

中國有四大平原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關中平原。大平原基本都在北方,長江中下游平原也處在南北交界處。

其中華北平原人口最多,是漢民族的根基,中原就主要指這裡。而南方多山地丘陵,在近代以前雖然物產豐富,但總量是比不上北方的。又加之分散,運輸困難。人口也遠不及北方。

北方沒有退路

天下動亂,群雄並起。北方廣茂平坦的大地上,是沒有退路的,要麼壯大要麼被消滅。活下必然是強者,且身經百戰。再對南方用兵,往往就很順利了。

南方偏安一隅

南方多山川丘陵,進難攻,退可以守。南方內部難以統一,但也難以被消滅,就容易偏安一隅。比如東吳,比如項羽,比如南明。

南方統一尚且困難,冒然北伐,就會腹背受敵。所以北伐成功的少。


代康


中國歷史上從南到北統一中國的朝代確實只有一個,就是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除此之外,再無其他。朱元璋之所以能夠憑一介布衣的身份從南到北完成統一大業,離不開當時政治、經濟、文化方方面面的時代背景,主要原因如下:


政治、經濟、思想的整體南遷

在中國歷史上曾多次發生過中原人口大舉南遷的歷史事件,像魏晉時期、南宋時期等等,其中南宋時期的南遷影響力是最大的。北宋末年,北方遊牧民族政權實力不斷壯大,不斷蠶食著宋王朝的北部疆域。

公元1127年,金軍一舉攻破北宋首都開封,宋徽宗、宋欽宗兩任帝王被虜,北宋滅亡。同年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稱帝,建立了南宋王朝,中國歷史上影響力最大的南遷運動正式爆發。原本居住在北方黃河流域的漢民族不願接受少數民族政權的欺淩統治,紛紛扶老攜幼、拖家帶口的前往南方地區,同時帶走了數千年來沉澱積累的文化底蘊和高度發展的科學技術。


這些漢民族先輩在南方地區定居之後,使得南方經濟獲得了一個空前的發展,除了農業、手工業等傳統行業之外,由於南方特有的地理環境,南宋商業貿易也呈現出史無前例的繁榮狀態。經濟的發展帶來的必將是政治和文化多方面的欣欣向榮,這是北方少數民族很難企及的一點。

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二者缺一不可

公元1279年,忽必烈南下滅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大一統王朝——元。元朝雖然是一個大一統王朝,但少數民族固有的落後思想和經濟體制註定了其命運的短暫。漢民族的大面積反抗,元朝統治者的驕奢淫逸,經濟文化的落後發展使得元王朝逐步走向了滅亡的深淵。



公元1388年,天元帝被害,元朝滅亡。朱元璋所建立起的大明王朝崛起,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大一統封建王朝。朱元璋在當時之所以能夠從南向北完成統一大業成功,主要還是因為當初南遷的漢人群體所帶來的強大經濟文化基礎以及元朝統治者自身的腐朽統治,二者缺一不可。得民心者得天下,朱元璋又何嘗不是如此?沒有宋末南遷的漢族主體,統一大業恐怕也只是痴人說夢。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廣東國民政府不算?

北伐戰爭,是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國民政府以國民革命軍為主力,蔣介石為總司令於1926年至1928年間發動的統一戰爭。1926年7月9日,國民政府成立國民革命軍從廣東起兵,在連克長沙、武漢、南京、上海等地以後,國民政府內部因對中國共產黨的不同態度而一度分裂,汪精衛和蔣介石決裂,北伐陷於停頓。寧漢合流後,國民革命軍繼續北伐,並在西北的馮玉祥和山西的閻錫山加入下,於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軍閥張作霖撤往東北途中被日本刺殺於皇姑屯,其子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至此北伐完成,中國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


旅行顧問招財貓


研究中國古代王朝史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每一個一統的中央王朝,幾乎都是從北向南統一起來的。

為何會出現這種奇怪現象呢?

首先,北人強南人弱。

冷兵器時代,士兵的體質是一個決定兵員素質好壞的重要標準。小說中那種文弱書生大敗孔武大漢的情況,在現實中幾乎沒有實現的可能。而北方人因為自然環境相對於南方而言更加惡劣,在這樣的生存環境的長期影響之下,北方人的身體素質要遠遠強於南方人。

所以在其他方面實力相差無幾的情況下,北方軍隊對南方軍隊總是會呈現出碾壓的局面。

另外,因為北方環境惡劣,也造就了北方人豪爽的性格。這種性格很適合軍旅生活,所以北方好出名將。

其次,北方是古代中國的文化中心。

黃河流域特別是中原地區是華夏民族的發源地。我們的先賢在此創造了先進的文化。隨著華夏民族的逐步擴大,才有了後來中國的版圖。但是北方作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在文化上自然要強於南方。

再次,北方遊牧民族的影響。

每一箇中原王朝幾乎都會受到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而如果帝國的統一從南向北。在南方平定後,北方早就落到那些遊牧民族手中了。而想要從沒有了長城阻礙的北方奪得土地,其難度對於中原帝國而言幾乎是地獄級的。而從北向南統一,則一般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最後,南方自古以來較為鬆散。

春秋戰國時期,楚地就是所有國家中最大的。然而,土地面積最大,但是楚人卻始終沒有能佔據霸主地位,就很好的說明了這個問題。再往南,則是一片蠻荒。因為受到中華文明的影響較為薄弱,總體實力不太強大。

結語:明朝能夠一反常態從南向北一統中國,其主要原因是元朝本身已經平定了北方所有的遊牧民族。這個時候,朱明王朝面對的僅僅是已經不得人心江河日下的元帝國。而非是正處於上升時期的各個遊牧帝國。另外,再加上明朝有了剋制蒙古騎兵的武器——火器。所以,相對而言對於地勢的依賴也就小了許多。


Crazy歷史


歡迎收看影妹侃歷史。

氣候導致的後勤問題

中國南北氣候差異較大,以秦嶺淮河為界,秦嶺淮河以北的中國處於溫帶氣候,冬季寒冷導致古代南方政權北伐的時候需要準備過冬的衣服和物資,特別是中國古代北伐打擊遊牧民族更是需要準備大量物資,塞北寒冷的天氣可以使得軍隊因寒冷造成非戰鬥減員甚至引發瘟疫。

因寒冷導致軍隊戰鬥力下降的戰例在歷史上數不勝數,寒冷造成的軍隊戰鬥力下降的問題直到現代戰爭也沒有得到徹底解決,例如二戰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抗美援朝長津湖之戰,敵我雙方都因為寒冷導致戰鬥力降低。

在中國古代生產力不足的年代,軍人的後勤補給更加可憐,面對寒冷的北方,南方北伐軍隊往往會因為糧草和衣服的緊湊使得北伐大多數以失敗告終!

北方多騎兵戰鬥力強大

騎兵在古代戰爭中扮演的角色就是“陸戰之王”的存在,一個騎兵可以對付五個步兵,十個騎兵可以對付一百名輕步兵。例如北宋失去了燕雲十六州和西北養馬地被動挨打幾百年。

南方的步兵面對移動能力更加迅速的騎兵往往是打贏追不上,打輸了跑不了的局面。一旦和北方騎兵交手贏了好說輸了就要面對全軍覆沒的危險!

中國古代的北方多平原,而且北方的割據政權大多吸收了遊牧民族的騎兵和作戰技巧,甚至有的北方政權就是遊牧民族所建立的對騎兵的用法更是瞭如指掌,反觀南朝政權北伐時候在平原地區難以阻擋鐵騎的衝鋒戰鬥一直處於劣勢,只有極少數優秀將領能擊敗北方的騎兵!

南方政權貪圖享樂

刨除氣候和裝備因素,中國古代的南方政權大多不爭氣,帝王往往認為憑藉長江天險就可以守住自己那一畝三分地,認為北方人不善於水戰過不去天險導致南方政權的帝王進取心不足,例如三國時期的東吳政權,南陳最後一代帝王陳叔寶。這些皇帝往往在王朝後期因長江天險的保護沉迷於享樂政權腐朽讓自己成為了亡國奴!

南宋之前,南方實力不如北方

南宋之前,北方一直是中國古代的經濟中心,各地的物資和人口都集中在如今的河北,河南,山東地區。南方在東漢末年之前一直被稱為蠻夷之地,南方生活的少數民族被稱為南蠻,百越。

在經歷了衣冠南渡,安史之亂,靖康之恥後,北方人口大量湧入南方並帶了北方先進的生產製度和文化教育使得南方發展勢頭超過戰火紛飛的北方。

在南宋之前北方的人口數量,騎兵規模都遠遠多於南方,所以中國古代分裂時期,南方政權面對人口更多,騎兵更多的北方政權所進行的北伐難度堪稱地獄級別!

朱元璋北伐成功有很多偶然性因素

朱元璋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南方統一北方建立大明王朝的帝王,在他的北伐戰爭不僅因為南方人口密集經濟更發達,生產力提高的原因,而且也有很多偶然性。

元朝貴族腐朽不堪

朱元璋面對的元朝政權已經是日薄西山,這個96年的短命王朝早已經腐爛到骨子裡了,草原的野狼被困在中原變成了溫順的羔羊,蒙古貴族們已經無法繼承先祖鐵木真的衣缽,變化了腦滿腸肥的官宦子弟。靠一個脫脫根本無法挽大廈於將傾!

紅巾軍耗費了元朝的大量實力

朱元璋是一個很聰明的統帥,面對元朝迴光返照的反撲朱元璋會假意稱臣,暗中招兵買馬高級糧緩稱王,同時掃平自己最大的兩個敵人—陳友諒和張士誠。從而讓自己變成南方最大的義軍!

和朱元璋對元朝的“曖昧”態度不同的是,劉福通的紅巾軍和元朝之間的關係是不死不休的,雙方的戰場從山東蔓延到西北,彼此之間都損兵折將消耗了大量的人馬,。

在朱元璋有了實力北伐的時候,元朝和劉福通已經是兩敗俱傷,面對垂死掙扎的元朝和奄奄一息的同袍,朱元璋毫不手軟揮師北伐攻下北伐統一了全中國收復了丟失幾百年的燕雲十六州。

總結

古代中國南方統一不了北方的原因有氣候、後勤不足、人口劣勢、戰鬥力低、君主不努力等原因導致,朱元璋北伐成功正是南方經歷千百年的積累讓人口和後勤在戰術上強於北方,而且朱元璋當時遇到的敵人腐朽,隊友給力等因素讓敵我態勢此消彼長,自身高級糧緩稱王的戰略方針上十分正確讓朱元璋成為了當時天下實力最強的軍閥也開啟了南方政權統一全國的先例。


影妹談


地理結構。

北方比較完整,南方比較破碎。

北方,尤以華北平原,沃野萬里,沒什麼阻隔,基本是一整塊。

南方,山巒起伏,河湖眾多,被分裂為若干小塊。

環境決定了,北方更容易統一,而南方,卻由於分散,“十里不同音”,連說話都很難統一,何況軍事。

當南北對峙時,北方可以輕鬆聚集起所有資源、兵力,形成優勢。

而南方,卻要跋山涉水,不但緩慢,而且耗費極大。

所以,人家都大軍集結完畢,準備發動攻擊了,你這人都沒湊齊,這仗怎麼打?

其實,歐洲也一樣。

為啥中國古代能夠統一,就算偶有分裂,最終也會走向統一。而歐洲卻一直處於分裂狀態?

就因為,歐洲的地理結構也很破碎,一個阿爾卑斯山杵在中間,四周就被分為德、法、意、奧等國,再被其他山脈河流一分,一下分出幾十個國家來,誰也吃不下誰,最後只能維持分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