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攀上《紅樓夢》這棵大樹,從透境裡觀人生悲劇之內核

原以為讀《慶餘年》是輕鬆自在的閱讀享受,看網劇《慶餘年》明明笑點多多,不曾想今日突然沉重起來,許是心之沉淪,悲從中來。《慶餘年》攀著《紅樓夢》這棵大樹,從透境裡觀人生悲劇之內核。


《慶餘年》:攀上《紅樓夢》這棵大樹,從透境裡觀人生悲劇之內核


《紅樓夢》的人生悲劇和《慶餘年》的悲劇人生

小說《慶餘年》作者貓膩應該是喜歡《紅樓夢》的,因為小說裡處處有拽紅樓的橋段。

先是書名“慶餘年”就有紅樓淵源,“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留餘慶,留餘慶,忽遇恩人;幸孃親,幸孃親,積得陰功。勸人生,濟困扶窮......”這是寫給巧姐兒的判詞,有恩仇,有因果,有報應。

然後是男主範閒的生活日常,自比寶玉與丫鬟的曖昧,意淫與丫頭冬兒和思思的虛虛實實。

更過分的是在書中範閒搖身一變,將紅樓一書背下來,通過儋泊書局謄印出來,廣為流傳。

《慶餘年》:攀上《紅樓夢》這棵大樹,從透境裡觀人生悲劇之內核


小說《慶餘年》架構在穿越的前提之下,也就是胡鬧一場罷了,況且小說來來回回的頗有討喜之處,本來就是輕輕鬆鬆的網絡小說,讀過也就罷了。然而花了一週的時間,讀到最末心裡卻空蕩蕩,雖然小說結局大男主範閒,最終得以和妻兒隱居山林,貌似一個喜劇結局也彌補不了其人生悲劇的本質。

總有一感,真正的人生結局根本不是如此,所有的美好和安寧只是臆想出來的,這段人生本來就是想象出來的,最終空空如也才是真實的結局。

這是一本跳脫的小說,時空交錯有“精分”之嫌,但不割裂,通過想象,濃縮了歷史的瞬間,“自然地理空間+人文地理空間”的雙層結構,也因此《慶餘年》臺詞可以融匯古今,令人捧腹之處多處可見,然而其人生悲劇卻不可避免。或許受到《紅樓夢》的遺毒太深,《紅樓夢》的徹底悲劇深入吾心,揮之不去,難以釋懷,那“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結尾確定了人生的基調,而《慶餘年》也是如此。

《慶餘年》:攀上《紅樓夢》這棵大樹,從透境裡觀人生悲劇之內核


範閒以絕症之軀穿越時空,以現代人的思維窩居在一個四歲稚兒體內,早熟而開掛的人生不斷推進,雖然運氣好得超出想象,但終究充滿了無奈,充滿了宿命。和《紅樓夢》裡的頑石寶玉一樣,體驗人生悲歡離合,世態炎涼,最終也只得一個瞭然超脫的空空如也。

範閒的人生轟轟然,但隨著情結推進,陳萍萍、長公主、太子、二皇子,都以絕決的方式死於非命,他們對於範閒而言,亦敵亦友,卻對範閒都有所託付,所以說他們只是範閒人生的一個個註腳。生父貴為慶帝,生母葉輕眉是一位奇女子,雖然開篇便死了,卻一直貫穿其人生,從未離開。這個心懷天下的穿越女子,個性十足卻因其理想主義的大義人生光芒太盛而遭殺身之禍。最終真相大白,父殺母,子弒父的結局,是不是他來此世一遭的必然,弒父弒君為母為陳萍萍復仇,也為大義,彼時內心的苦痛不言而喻,傷心慘目。

這便是人生悲劇的本質,讀到此處莫名地想起尼采的《悲劇的誕生》:“由於悲劇精神的淪亡,現代人已經遠離人生的根本,貪得無厭、飢不擇食的求知慾和世俗傾向恰恰暴露了內在的貧乏。”不管如何抗爭,怎樣熱鬧非凡,都掩不了人生悲劇的基調。沉浸於書中,最終還是沒有跳出現實的慾望。

《慶餘年》:攀上《紅樓夢》這棵大樹,從透境裡觀人生悲劇之內核


《紅樓夢》的喜劇橋段和網劇《慶餘年》喜劇橋段掩蓋不了悲劇本質


《紅樓夢》有一處喜劇橋段讓人念念不忘,那就是劉姥姥二進大觀園,這是一個自帶喜劇光環的人物,有著五味雜陳的人生況味,《慶餘年》書名恰與劉姥姥有著某種牽連,紅樓大觀園裡,劉姥姥頭插鮮花盡顯風流,娛人娛已,她妙語連珠,幽默獨具,頗有當代相聲評書的天賦,實在叫人歡喜。

喜劇是對於比較“壞”的人的摹仿,這裡的壞不是惡,而是“醜”,是一種是滑稽,是一種醜到極致的美。

而網劇《慶餘年》也是極歡喜的,郭麒麟釋演范家二少年範思轍,地主家的傻兒子,相聲式的臺詞,充滿著誇張的輕鬆爽朗的嬉戲,還有雜耍式的表演,實在是搞笑擔當。剛開始這位又慫又搞笑的小財迷,瞧不起初來乍到的哥哥範閒,結果被自己的哥哥懟到懷疑人生。範思轍是一個媽寶男,又是一個姐姐奴,被姐姐打了手心受了委屈就去找媽媽。但他並不是一無是處,秒變小財迷的他變成口算、速算、推牌九的機靈鬼,瞬間可愛起來。

《慶餘年》:攀上《紅樓夢》這棵大樹,從透境裡觀人生悲劇之內核


還有田雨釋演的財迷二號王啟年,也是頗為喜慶且溫情的角色,原來愛財之人也可以真實可愛。王啟年一出場是坑蒙拐騙的形象,但隨著劇情推進,人物逐漸豐滿可愛起來,他雖只是監察院一卑微文書,卻是一個百事通,而且還身懷絕技,輕功了得,你見他飛簷走壁,盜號追蹤,劫富濟貧,溫情滿滿。田雨老師一出場,就透著絲絲笑意。

因此觀此劇是一種享受,然而郭麒麟的鬧,田雨的喜都掩蓋不了範閒的悲。

還有臉癱式的五竹叔、不苟言笑的滕子京,也別有一種幽默,這諸多的笑點陪伴範閒與高人鬥狠,精彩且煙火氣十足,然而這一切都掩蓋不了其悲劇的內核:世道的不公,人性的壓抑,勾心鬥角,一個都少不了。

美學家高爾泰說:“喜劇的要素不是喜,不是善良或者幸福,而是一種深刻的幽默。”

幽默是發自內心的,表面上有些荒誕,有一種隱藏的深沉,以及令人憂鬱的結局。

《慶餘年》:攀上《紅樓夢》這棵大樹,從透境裡觀人生悲劇之內核

人生客旅之悲涼和無奈。

也許是心存悲涼,所以處處生悲。

正如小說寫到肖恩之死的時候,借範閒之口,表達出作者人生觀點,“其實我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更多的時候,是像一位遊客,我想走遍這個世界所有有趣的角落......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

不知為何,人生客旅之說生出諸多悲涼和無奈。


(全文完)

關注 ,願一路有你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