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孫自有兒孫福”的後半句才是文史教訓的精隨所在。

在閩南的文化傳說中,有位早年間有位居住在泉州地區的秀才,眾人稱其為羅秀才。羅秀才因為家境貧困加之科考失意,這時的羅秀才被迫到外地當私塾來維持生活的基本開銷。

“兒孫自有兒孫福”的後半句才是文史教訓的精隨所在。

������01�����

羅秀才由於長期在外出打工,多數不在家中。這時羅秀才的妻子原先是個富家小姐也不太懂得操持家務。羅秀才這一走,家裡的一切事務基本都是由羅秀才的妻子一手打理。羅秀才的妻子忙不過來時還會經常性的拉上兒子羅倫一快乾活。也因為家裡的主心股羅秀才長期在外,導致兒子羅倫的功課無人能夠加以提點和監督,所以羅倫對於文學的啟蒙知識知之甚少。

“兒孫自有兒孫福”的後半句才是文史教訓的精隨所在。


�����02�����

有次到了年末,羅秀才正休年假趕忙回老家準備過年。羅秀才一到家中便開始忙活著考慮自己兒子未來的前景,準備為7歲的羅倫找學校讀書,以便繼承自己先前的意願,考取功名將來可以光耀門楣。

羅秀才為了檢驗羅倫的天資是否卓越,便想著和羅倫對句子。這時的羅秀才出了一個“天”字讓羅倫來對,但羅倫由於長期幫助家裡操持家事,也沒人有時間教他如何對對子。結果一時間反應不過來,壓根對不上出來。

羅倫的母親看見寶貝兒子答不上,便偷偷的側過身來,暗地裡用手指了一下地,示意羅倫“天”應該對“地”。萬萬沒想到的是羅倫的母親沒注意到自己手指著的方向正是家裡的雞拉出來的臭臭,這時的羅倫懵懵然的答到:“天對雞屎”。

羅秀才夫妻倆直接被寶貝兒子羅倫的答案驚呆了。很是不滿意的羅秀才再次發問兒子:“父親應該對誰?”羅秀才的妻子生怕丈夫不高興。又看到自己的孩子正在觀望著自己,羅秀才的妻子心有不忍的又側過了身子,偷偷的把手指向了自己的胸口,暗示羅倫答案是“母親”。羅倫看到自己母親手指的方向是胸口的位置,當下的羅倫依然不明所以然的答到:“父親對奶。”

此時的羅秀才內心的小宇宙頓時爆發,既恨自己科舉無望,又見兒子如此這般“蠢笨”。心灰意冷的羅秀才眼見著前途渺茫,自己的志向頓時成空。一氣之下的羅秀才便不管不顧的拋妻棄子,遁入佛門出家當了和尚。

“兒孫自有兒孫福”的後半句才是文史教訓的精隨所在。


������03�����

在羅秀才離家出走的這段日子裡,羅秀才的妻子和兒子羅倫原本拮据的生活變得更加的貧困。在羅秀才走後的最初,羅秀才的妻子非常的悲憤,每天以淚洗面。但她的心中還是有一絲的期盼,認為丈夫只是一時賭氣,過後不久還是會迴歸家庭的。但日子一長,眼見丈夫不歸家。在忙碌的生活重擔裡,她也慢慢的學會了承擔和堅強,為自己和孩子扛起了一片天。

此時羅秀才的妻子看到年歲尚小的兒子羅倫需要家的溫暖便開始發奮圖強,紡紗織布,日夜趕工來維持家中的日用開銷。這時的羅秀才的妻子也反思了自己過往對羅倫家庭教育的缺失,開始想盡各種辦法提高羅倫的學習能力並監督他的功課。

雖然羅倫年紀尚小但看到母親如此的幸勞,羅倫自身也非常的爭氣,每天依舊嚮往常一樣上山放牛和柴砍,但現在的羅倫已經不在是過往毫無所學的孩童,這時羅倫的已經開始隨身攜帶書本並且刻苦勤學。長大後的羅倫也因為勤奮好學得到了名家的指點,文學造詣就此突飛猛進。

“兒孫自有兒孫福”的後半句才是文史教訓的精隨所在。


������04�����

後來到了羅倫二十五歲時,羅倫上京趕考並高中舉人。羅倫為答謝母親大人的養育之恩,為母親過生日慶祝。這時羅倫中舉的消息已經四處傳揚開來,離家十八年的羅秀才聽到兒子羅倫的喜訊不由得喜出望外,開始收拾行裝急忙忙的往家中趕。羅秀才方才走到家門口要進家門時,看守宅院大門的人員由於不認識羅秀才,便入內院稟報說有一位和尚(羅秀才)前來化緣。

羅秀才的妻子看見兒子中舉不由得心中大喜,感念信仰於心。便慷慨地吩咐下人拿出一千文錢想要捐贈給和尚(羅秀才)。哪曾知曉和尚一直搖手並口唸佛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看守大門的人再次將門外的實情稟報給羅秀才的妻子,羅秀才的妻子以為和尚是嫌棄家中所捐款的銀錢過少,又吩咐下人要再加一斗米贈送於和尚。這時的和尚依然不肯接受羅府送出來的善意,卻只是要求想親眼見識羅倫的風采。

正當值的看門人員正在左右為難之計,羅秀才剛好看到羅倫從大廳裡走了出來,羅秀才藉著這個時機仔細的將羅倫端詳了一番。過了不久之後羅倫又走進了內院不見其影。這時的羅秀才又向看門護院的人員提出了一個看似無理的要求:“我有話想同羅夫人當面訴說,可否代為傳達。”看門家僕認為這個和尚屢次三番的言語怪異再加上封建思想傳統裡的男、女授受不親。此時看門的家僕認為羅秀才的要求很是無理,便不再加以理睬。

“兒孫自有兒孫福”的後半句才是文史教訓的精隨所在。


������05�����

羅秀才無可奈何之下只得求取來筆、墨,想要提筆給自己的妻兒留書。看門的家僕雖然很是不樂意,但還是發善心的滿足了羅秀才的請求。這時的羅秀才也不願和看門的家僕多作辯解,自顧自的拿起筆來在牆壁上題詩一首:

離別家鄉十八秋,

千錢鬥米我不收;

兒孫自有兒孫福,

莫為兒孫作馬牛。

羅秀才在提筆過後便淡然的轉身離去,消失在人來人往的街道中。後來,羅倫和羅秀才的妻子得知事件的原委,便到大門口一觀究竟,看到門口的題詩頓時愕然不已,原來家僕所通報的和尚正是羅秀才,是羅秀才的妻子和羅倫日思夜想的至親之人。這時的羅倫和羅秀才的妻子急忙吩咐家人四處尋找羅秀才的蹤影,此時的羅秀才早已不見蹤影。 而羅倫在接下來的時光中奮發圖強,終於在十一年後高中狀元,光耀門楣。而“兒孫自有兒孫福”為隨這個文本故事被世人口口相傳流傳至今。

“兒孫自有兒孫福”的後半句才是文史教訓的精隨所在。


結語:

在夢想面前,我們總有太多的理由和藉口來推脫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卻忘了夢想需要我們用實際行動去努力奮鬥。怨天尤人,只會為自己留下遺憾。活在當下積極進取才是我們面對生活困境的上上策。

原文盜搬者必究其責。

在下:“寫紅塵作夢語”,

感謝各位看官的賞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