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的童年,兒孫覺著不可思議

回憶起我們出生的那個年代,是從“早請示”“夜彙報”“看遊街”“批林批孔”“唐山大地震”“打倒四人幫””“聯產承包到戶”從經歷這些大事件中一步步成長起來的。諸如“爆米花”,“聽評書”,“露天影院”。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那些生動、有趣的溫馨畫面,在我們眼前重現,從而喚醒了我們這一代人的童年記憶。

六七十年代的童年,兒孫覺著不可思議

說起那時的情景,兒孫不相信,有些事情覺著不可思議。那時胸帶主席像,手拿毛主席語錄,早上吃飯前站在主席像前請示保證一天上學的好好學習,工作的好好工作,種地的大幹快上等等。晚上吃飯前到主席像前彙報這一天干沒幹壞事,工作學習情況,做了什麼好事等等。每一個年代都會有象徵著這個年代的獨特的記憶符號,而針對於我們來講曾經伴著《東方紅》的樂聲起床,聽著《國際歌》的旋律進入夢鄉的。軍帽、白球鞋、假領頭,油渣面、寶塔糖、赤豆棒冰,乃至地道戰,地雷戰,賣花姑娘,現代京劇。以及紅燈牌收音機、三五牌檯鐘,西湖牌14寸黑白電視機,雙獅牌全自動手錶,(永久牌)(鳳凰牌)二十八寸自行車,樣樣都要憑票子購買,這些無疑就是令我們這一代人難以忘懷的記憶符號了。

六七十年代的童年,兒孫覺著不可思議

無論什麼年代,物質生活的富足與否,均不能當作衡量快樂、或者憂傷的唯一標準。就拿我們六七十年代的童年生活來說吧,所謂“奢侈的美味”,不過我們小時候沒有挑吃零食的概念,偶爾能吃到的一根冰棍、一包五香花生、一粒水果糖相當於現在吃肯德基,麥當勞了。那的確是一個零食稀缺的年代,但是,惟其難得,所以珍貴——不僅我們吃到的每一種零食都能夠打動我們的味蕾,而那些有關零食的記憶,也早已與我們的童年時光深深地融合在一起,成為我們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味的一部分。所謂精神的滿足,不過是讀過一冊小人書,或者一本手抄本。然而,儘管物質如此匱乏,生活如此簡單,我們的童年時代卻始終充滿了快樂的記憶。那時候我們的生活離自然很近。

六七十年代的童年,兒孫覺著不可思議

那時候,我們都很容易得到滿足。熱愛祖國,思想端正,互助互愛,愛憎分明,一心一意建設新中國,沒有私心雜念,沒有勾心鬥角,毛澤東思想武裝的頭腦覺悟很高。如果說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童年,那麼我們童年雖然也有些許傷感、些許辛酸,但回首既往,那又何嘗不是一種值得珍藏的美好感受呢?

六七十年代的童年,兒孫覺著不可思議

我知道,在很多人的印象裡,說我們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大都以生活刻板、內心保守而著稱,呈現給世人的完全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樣,特別與今天的“新新人類”相比,他們的童年簡直就無法稱其為童年。我要說的是,那種想當然的印象是何等的不靠譜——我們的童年歲月雖然簡單,卻決不單調;我們的童年生活雖然貧瘠,卻決不卑微。我們的故事很多,我們的青春很長。留下了一些令人難忘的片段,一份讓人久違的感動。

六七十年代的童年,兒孫覺著不可思議

這是哪個時期的童年簡述,你以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