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房地產金融監管政策的主要變化,找尋突破策略與機會


【引言】疫情當前,各行各業所受的影響顯而易見,各個行業的創新與發展也在日異月更。在疫情發生後,博志成高管團隊迅速組織行業專家團隊共同研討,經過多次調研和溝通,結合市場需求,創新模式,推出了【博志成地產學堂·2020專業提升系列營】課程,通過線上直播+線上研討的形式,解決房企面臨的工程、戰略、營銷、運營、投資、設計、成本招採、財稅融資、融資、人力、法務審計等專業條線難題。並且在疫情期間,線上直播與線上研討會免費開放,與房企一同修煉內功,共同蓄力。非常的2020年,需要我們必須養成強度工作同時還要系列練內功的良好習慣,來應對疫情後的影響! 2月21日博志成地產學堂【財稅融資專場第一期】如期開講,G50專家委員會財稅融資專家、博志成股份副總裁王震老師帶來主題為《疫情下中國房地產金融監管政策的主要變化及機會》直播課程,在線解讀疫情下的財稅與融資應對與突破策略。 本文為王震老師在財稅融資及財稅專題研討會及線上直播課程中的部分成果,觀看視頻課程,請掃碼觀看【直播回看】:

解讀中國房地產金融監管政策的主要變化,找尋突破策略與機會

碼上看【回看】


疫情以來,最要命的衝擊是對公司的現金流,對現金流的衝擊會對各個企業中高層、包括老闆的心態產生變化,打亂過去排布好的投融產銷的節奏,打亂過去的三年規劃,甚至中長期戰略,因此財稅融的地位更為重要。疫情當下,融資條線人員的工作能力是否足夠高,手法是否足夠多樣,對企業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疫情期間,中國房地產金融監管政策的主要變化及機會要有足夠的認知和理解。

一、宏觀政策調整


1. 黨中央、國務院的總體決策部署: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完善精準有效的政策環境。穩定就業工作,鼓勵城鄉融合試驗。2. 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地方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貨幣信貸支持力度。3. 窗口期內企業財稅管理的重點圖:2020年社會融資規模匡算

解讀中國房地產金融監管政策的主要變化,找尋突破策略與機會

解讀中國房地產金融監管政策的主要變化,找尋突破策略與機會


(1)小微企業信貸3萬億元,我國企業戶數1500萬,其中小微企業1200萬戶,25%的首貸率,戶均100萬元。(2)2.4萬億的股票融資,按照每家首募資金16億元,2020年需要完成1500家企業IPO。

二、地方政府提振經濟的政策


1. 支持各類就業人員就地落戶。例如,駐馬店市對城區購房人群實行購房補助政策。對於地產企業來說此項利好政策出臺,將會大大刺激當地人群的購房需求,房企需抓住時機,做好現金流鋪排。2. 降低預售門檻,同時將監管資金中不可預見費用部分由20%下調至10%,此類利好政策都為地產行業提供了寬鬆的貨幣環境。3. 疫情後,地方政府經濟壓力比較大,地產屬於實業,同時地產也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好幫手。企業要和政府多溝通,抓政策導向,抓當地短板項目,對項目進行科學包裝,積極申報。4. 上半年是拿地的好時機,各大房企要抓住地方利好政策,快速儲備土地,不要讓“黑天鵝”事件影響了整個拿地節奏。

解讀中國房地產金融監管政策的主要變化,找尋突破策略與機會


三、房企投融資戰略調整建議


以融保投,組建資金池,集中兵力,創新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增加融資彈性。1. 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並重;2. 優先佈局供應鏈中的材料商訂單融資、總包融資;3. 加大與地方國企和城投類公司的合作力度,提高項目信用;4. 佈局企業債和信用融資;5. 用好普惠和小微貸;6. 加大與頭部品牌房企合作開發力度;7. 用好產業政策,佈局PPP項目,優先考慮資金結構置換;8. 併購整合正當時;9. 用好資本市場,提高公司資產的證券化率;10. 加大外資募集規模和佔比;11. 用好區域金交所、股交所通道,優化公司資金錯配,獲取借款費用稅前扣除最大化。


課程總結:

1. 明趨勢:把握宏觀策略,順勢而為,在正確的方向上做正確的事;關注地方政策,產業政策,觀察有哪些方向做了調整。2. 優結構:資本結構、資產結構、債務結構、結付結構。 3. 強信用:市場經濟按照財務實力配置資源,信用經濟時代按照信用資本進行資源配置、強化企業信用管理(客戶、供應商、自身的徵信和評價),提升企業家和公司在社會信用體系中的影響力是不二法門。 預祝各位能化危為機,實現超越式發展!預祝各位在未來路上發揮更大作用,引領和助力企業發展、社區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