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已婚女人暗示想離婚,說出原因後,心理學家給出最專業的解釋

著名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做了一個愛情實驗室,真實的統計夫妻親密關係的各種大數據,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67%的初婚夫婦會在結婚後40年內離婚,其中有一半的離婚發生在結婚後的頭7年。二婚的離婚率比初婚的離婚率高10%。

而不幸婚姻的承受者患病概率大約增加35%,並且平均壽命縮短4年。

而造成這樣數據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下面我們通過三個已婚女人的案例來分析。

2個已婚女人暗示想離婚,說出原因後,心理學家給出最專業的解釋

小美,28歲,結婚半年

結婚的頭兩個月,我和丈夫實在蜜月中度過的,去世界各地玩。

他會帶我吃精緻的點心,晚上我們也是進行最深度的交流。

一切變化,是在我們回到那個家之後。

到家後,丈夫不再帶她吃精緻的點心,而是一心沉迷於工作。

做飯,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他總是到家就使喚我做飯,說今天要吃什麼,明天吃什麼。

一開始我做了,但每次他也不會幫我洗碗。

我也是有工作的人,和他說也不聽,說喜歡賢妻,希望我做一個賢妻,否則過不下去,肯定要離婚。

他好像認定結婚後我不敢和他離婚,於是,所有的家務都被我承包了。

我承認自己屬於性格比較溫和的人,不想在剛結婚就和丈夫鬧矛盾。

我一直忍著,這才過去半年,可這樣的日子,就好像有半個世紀那麼長,我不知道哪一天我就堅持不住了。

壓力大的時候,我只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躲在洗手間緩解。

如果早知道婚姻生活是這樣的,我寧願一直單身。

從小美的例子可以看出,一段婚姻具有危機原因之一,是夫妻雙方沒能及時和對方溝通自己所需,也沒能真正的瞭解對方的需求。

婚前,小美溫和,丈夫體貼,時不時的約會,兩個人相處和諧。

等到真正過日子的時候,失去了婚前以及剛剛結婚時的激情,歸於平淡。

夫妻雙方也沒能及時意識到生活的真諦,破除幻想後的現實,往往是殘酷的。

這時候,缺點和之前對方的優點形成強烈的對比,以至於前者掩蓋後者,若不能及時發現對方的價值,相互體諒照顧對方,婚姻很難持續下去。

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在其著作《幸福的婚姻》中說:

身處不幸婚姻的人,長期處於慢性的生理激發狀態。換句話說,他們感受到了生理壓力,通常也感受到了情感壓力,這些壓力增加了身體與心靈的損耗,而這種損耗可在身體疾病與心理疾病中表現出來。

由此可見,長期處於不幸婚姻中,生理和心裡都會有極大的壓力。

這種壓力錶現在婚姻中,會對其身體造成損耗,長此以往,會吃不消。

就如同小美,才結婚半年,就感覺很難熬,事事要自己承擔,這種生活不如單身來的自在。

2個已婚女人暗示想離婚,說出原因後,心理學家給出最專業的解釋

小雪,45歲,結婚18年

我是為了孩子有一個完整的家,才不和丈夫離婚的。

他實在是懶,一點都不上進,工作了十幾年,還是拿死工資,和十年前相比,工資幾乎沒有差別。

而他還總是沾沾自喜,我們家的錢都是我努力存出來的。

我會讓他上交金錢,上交後,他就做甩手掌櫃。

回家就玩手機、遊戲,讓他幫我忙,就會說,錢都給我了,還想怎樣。

我想過把錢還給他,但是,我們還有孩子,以他的樣子,肯定存不起來錢。

就這樣,我和他之間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

我們會盡量避免孩子在的時候吵架,可是,孩子還是可以感受到我們之間的狀態。

有一次孩子對我們說,你們沒有感情就離婚吧!

我和丈夫一臉懵,我還信誓旦旦的對孩子說,你就安心做你的事,我和你爸之間不關你的事。

於是她就哭了,我很無奈,卻也不知道怎麼做。

約翰·戈特曼還對50對夫妻進行免疫系統反應測驗,他和自己的團隊從志願者身上抽取血液樣本,用來測試白細胞的某些反應。

白細胞是免疫系統主要的防禦武器,白細胞越多,說明免疫系統越強大。

結果如下:

幸福的已婚者能產生更多的白細胞。

他還認為:

為了你的孩子而維持一段糟糕的婚姻是不明智的。在一個夫妻互相敵視的家庭裡養育孩子顯然是有害的,平靜地離婚比維持一段戰火連綿的婚姻要好得多。

事實上,真正做到平靜地離婚實屬難得,夫妻間的爭鋒相對往往會持續到分開之後,甚至分開之後還會相互憎惡對方。

從這個角度看,夫妻間的這種爭鋒難道不會對孩子造成影響麼?孩子何其敏感,遇到父母的不幸,在以後也會對自己的婚姻失去信心。

經過上面兩個案例以及心理學家的研究數據,我們知道,不幸的婚姻,不僅會對自己心理和生理造成極大的損耗。

2個已婚女人暗示想離婚,說出原因後,心理學家給出最專業的解釋

那有沒有什麼好點子,讓我們可以挽救不幸的婚姻呢?

當然有,夫妻間,儘量和對方溝通自己的需求,如果怎麼溝通都不行,平靜下來,再考慮要不要離婚。

及時止損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既然已經不幸,何不停止這種不幸對自己身體造成的損傷呢?

你覺得呢?

不知道看到本文的你有沒有自己經歷的真實故事,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