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火焰山成就神話經典,踏尋史實足跡追憶聖僧宏闊心襟

提到《西遊記》,幾乎沒有人會感到陌生,即使沒有看過原著,也看過電視劇,《西遊記》成為看神話故事的啟蒙之作,陪伴了幾代人的童年。

《西遊記》火焰山成就神話經典,踏尋史實足跡追憶聖僧宏闊心襟


《西遊記》中的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這篇神話鉅著中最令人深刻的篇章莫過於唐僧在眾弟子的保護下過火焰山,向鐵扇公主借芭蕉扇的情節了。

傳說火焰山是孫悟空出道之時,大鬧天宮被太上老君關到煉丹的八卦爐裡面,終令悟空煉成了火眼金睛,拳打腳踢把煉丹爐推倒了,一些炭火飛入人間,就成了火焰山,《西遊記》是一個神話故事,此傳說真實與否,我們就不做考究了,但是玄奘西行取經的時候,確實曾遇火焰山受阻,這個傳說中的火焰山,現實中到底存不存在呢?那麼這個火焰山又在哪裡呢?

實際上火焰山是存在的,就在我國的新疆吐魯番盆地的北部,維吾爾語稱”克孜勒塔格”,意為”紅山”, 山長100多公里,最寬處達10公里,海拔500米左右,主峰海拔831.7米。

《西遊記》火焰山成就神話經典,踏尋史實足跡追憶聖僧宏闊心襟


火焰山荒山禿嶺,寸草不生,飛鳥匿蹤。每當盛夏,赤褐色的山體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閃光,熾熱的氣流翻滾上升,就像烈焰熊熊,火舌撩天,故又名火焰山。它是全國最熱的地方,盛夏時七月流火,紅日當頭,地氣蒸騰,焰雲繚繞,赭紅色的山體形如飛騰的火龍,十分壯觀。

火焰山古稱赤石山,整個山體全部由紅色的砂岩和頁岩組成。這些砂岩和頁岩是距今約1.7億年前的中生代白堊紀早白堊世的砂粒和泥土堆積而成的。這些堆積物在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時,褶曲隆起,抬升成山,兀然崛起在深凹的吐魯番盆地中,構成了火紅底色的火焰山山體。

吐魯番盆地處於歐亞大陸的復地,遠離海洋,氣候極幹,日照時間非常長,熱空氣也不容易散失,就形成了北緯42°線以上世界唯一的熱火爐。火焰山是中國最熱的地方,夏季最高氣溫高達攝氏47.8度,地表最高溫度高達攝氏89℃,沙窩裡可烤熟雞蛋。

《西遊記》火焰山成就神話經典,踏尋史實足跡追憶聖僧宏闊心襟


火焰山是國內最乾旱的地方,降雨很少,氣溫非常高。這裡是國內最熱的地方,國內的四大火爐城市和這裡比被甩一萬八千里都不止,假如四大火爐城市最炎熱季節如果是蒸籠,那火焰山就是鍊鋼的烤籠。

關於火焰山,在吐魯番當地維吾爾族民間傳說中還曾有這樣一則故事:據說古代的時候,天山深處有一隻惡龍,專吃童男童女。當地統治者沙托克布喀拉汗為了殺掉惡龍,特意派自己手下最厲害的哈拉和卓去降伏惡龍。哈拉和卓與惡龍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激戰,惡龍終於在吐魯番東北的七角井被擊傷。當時惡龍帶傷西走,鮮血染紅了整座山,而這座山便是火焰山。

《西遊記》火焰山成就神話經典,踏尋史實足跡追憶聖僧宏闊心襟


據查,當年86版《西遊記》在拍攝火焰山戲份的時候,因為場景需要給拍攝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如果專門去新疆吐魯番的火焰山取景的話,那邊的氣溫太過於高,太過於真實,而且資金有限,不是很現實,所以需要一個縮小版的火焰山來進行代替拍攝。

通過大量勘測和實地走訪,攝製組發現,當年北京地鐵8號線施工中挖出來的土被堆放到北京一個名叫通州雙橋的一片荒地中,這些土堆放得像一座座小山。攝製組的美工人員實地勘察到這的時候發現,這用來拍攝火焰山再合適不過了。所以就決定用這個場景來拍攝火焰山,他們在拍攝的時候,把土山進行了一番美化和改造,給土山噴上了色漆,然後就組成了一個火焰山的模型。

為打造良好火焰山的視覺效果,他們在土堆上放置了棉紗和凝固汽油,在開拍的時候,把他們點燃營造一種真實火焰山的氣氛,另外菸霧是請消防員借了兩個火焰噴射器,在拍攝的時候不停的在土坡上噴火,形成了強大的火勢。

《西遊記》火焰山成就神話經典,踏尋史實足跡追憶聖僧宏闊心襟


上世紀八十年代能拍出《西遊記》這部經典劇作,可以想象劇組和演員都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和艱辛,最終奉獻給廣大觀眾一場視效絕美的饕餮盛宴,也使這一段成為經典廣為流傳。

據史書記載,古絲綢之路曾經經過這裡,唐玄奘當年從長安去天竺取經的時候是經過火焰山的,現實中的唐玄奘不可能有孫大聖的保駕護航,可以想象在如此高的氣溫下,這一百多公里的路程他得付出多大的艱辛才能走過去,這不能不讓筆者佩服唐玄奘一心向佛的堅韌毅力。

筆者是新疆人,曾實地探訪過吐魯番火焰山,站在一望無際得戈壁荒灘,眺望炙熱的火焰山,回眸聯想春秋兩季那黃沙漫天的景色,心念不禁沉寂下來,眼前彷彿浮現火焰山下烈日當空,唐玄奘手持禪杖,袈裟早已溼透,儘管步履蹣跚,但執著的信念讓他口唸佛號,堅定前行的場景。

悠悠歷史長河,古往今來,往事不可追,來者猶可待,讓我們在追憶那段美好的同時,感嘆和緬懷聖僧唐玄奘的至高追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