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古村,一街一碼千佛巖,兩水一祠翰林宅

四川樂山,民建古村。

“一街一碼千佛巖,兩水一祠翰林宅”,這個古村落私藏在樂山的井研縣千佛鎮,少為人知,卻格外古樸美好。

探村四川樂山 | 民建古村,一街一碼千佛巖,兩水一祠翰林宅

民建村位於千佛鎮北部,傳統村落歷史悠久,自唐代起就已經有開造痕跡,因鹽業而成型。

村中至今保留著古碼頭,位於古街中部,通往福泉古街的青石梯步右側。歷史悠久,早在清朝時就已存在,是當時茫溪河上一個重要的鹽業水運站點。以前的鹽馬古道就是從碼頭那過來,途經這兒的老街下坡,過這以前的小橋,原來這兒是小碼頭。

探村四川樂山 | 民建古村,一街一碼千佛巖,兩水一祠翰林宅

古街處沿河而建的青瓦川西民居呈帶狀排列,臨河面為吊腳樓民居,從河對面看去,因勢成景,別有一番風味。民建村最有名的莫過於雷暢故居。它是川西現存規模最大、保存較為完整的清代民居。

探村四川樂山 | 民建古村,一街一碼千佛巖,兩水一祠翰林宅


探村四川樂山 | 民建古村,一街一碼千佛巖,兩水一祠翰林宅

古街沿河而建的青瓦民居,呈帶狀排列,因勢成景。從當地人那裡我們瞭解到,

探村四川樂山 | 民建古村,一街一碼千佛巖,兩水一祠翰林宅

雷暢故居,俗稱“雷家大院”,現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清朝內閣侍讀學士雷暢住宅。雷暢為清乾隆年間內閣侍讀學士,是官居四品的“天子近臣”。雷家為書香門第,“九子十翰林”,顯赫一時。該住宅大約建於明末清初,具體年代已不可考證。

探村四川樂山 | 民建古村,一街一碼千佛巖,兩水一祠翰林宅


探村四川樂山 | 民建古村,一街一碼千佛巖,兩水一祠翰林宅


雷暢故居居高臨下,層層梯升,融南方之雋秀、幽雅、古樸和北方之雄偉、厚重、粗獷為一體,形成別具特色的建築風格。故居建築,結構牢固,堂、庭、院左右對稱,橫樑、門窗等雕刻精美。

探村四川樂山 | 民建古村,一街一碼千佛巖,兩水一祠翰林宅


走進兩進或三進不同風格的四合院內,讓你感到既寬敞博大,又曲徑通幽,尤其是登上最高樓層後回眸顧盼,居高臨下,視野開闊,使人舒展清心。

探村四川樂山 | 民建古村,一街一碼千佛巖,兩水一祠翰林宅


相距雷暢故居50米之外,是雷氏宗祠。大門由青磚層疊,保存著古韻原貌,是川西不可多得的民間宗祠“活標本”。據說,雷氏宗祠,是明洪武年間一支雷姓移民從湖廣遷徙入川,定居井研並建造的宗族祠堂,整個建築包括天井、大廳、戲臺等。

探村四川樂山 | 民建古村,一街一碼千佛巖,兩水一祠翰林宅


探村四川樂山 | 民建古村,一街一碼千佛巖,兩水一祠翰林宅

民建村內,有千佛古寺,福泉古街的東砂岩石壁上,有佛龕若干,其中有大佛1尊,小佛1000尊。傳說,千佛寺和樂山大佛是兩師徒修建的,說是師父修建的是樂山大佛,徒弟修建的是這兒的千佛寺,千佛寺說是還要差一個的時候,還沒有完成的時候,師父看著不行了,雞公就叫了,就還差一個,就只做了999個,取名就叫千佛巖,一千個菩薩。

探村四川樂山 | 民建古村,一街一碼千佛巖,兩水一祠翰林宅

民建村,川西極具特色的一處傳統村落。

走在民建村的小路上,會有種“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的感覺。

或許,抽空值得一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