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新預警機雷達公佈,看到結構圖後,軍迷:落後我國一代

俄羅斯近期公開了其新一代預警機A-100使用的預警雷達圖片,該雷達由俄羅斯織女星電子製造公司研發,性能還算很先進的,但是在看到其真實的結構圖後,很多軍迷指出:該雷達比我國空警-2000預警機使用的雷達,要落後一代水平。

俄羅斯新預警機雷達公佈,看到結構圖後,軍迷:落後我國一代

圖為俄羅斯此前公佈的A-100預警機雷達結構圖,清晰可見是雙面旋轉雷達。

俄羅斯新預警機雷達公佈,看到結構圖後,軍迷:落後我國一代

圖為俄羅斯A-100預警機使用的雙面旋轉相控陣雷達結構照片,這是其首次曝光。

原來,俄羅斯這款預警機雷達使用了雙面AESA相控陣雷達,依然在水平方向上是機械掃描,在雷達掃描過程中,會出現掃描盲區。這就類似於海軍的防空艦艇,有些有4面固定相控陣列,有些只有2面機械旋轉式的相控陣列,很顯然,固定佈置的相控陣雷達性能要強很多。

俄羅斯新預警機雷達公佈,看到結構圖後,軍迷:落後我國一代

圖為正在試飛的俄羅斯新一代A-100大型預警機,它代表俄羅斯空天軍未來最高的信息化作戰水平。

不論是軍艦還是預警機,採用3-4面相控陣雷達,固態佈置在3-4個方向上,可以很輕鬆的獲取到360°全空域的空情雷達信息,比如我國的空警-2000預警機,就使用了3面固定佈置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雷達天線不用轉動就能取得360°的空情。而那些使用機械旋轉雷達的預警機,則還得考慮刷新率的問題,比如2秒轉動一圈,那就是刷新率2秒,雷達更容易出現目標閃爍,同時,旋轉式雷達還無法對一個區域的空情連續集中波束掃描,很難實現凝視效果。

俄羅斯新預警機雷達公佈,看到結構圖後,軍迷:落後我國一代

圖為預警機雷達罩內的雙面旋轉式雷達,圖中的雷達是美國E-2D預警機的雷達。

俄羅斯最新公佈的這款雷達,將會用於其新一代的A-100預警機,A-100預警機是俄羅斯現役A-50預警機的深度改進型。A-50預警機研發很早,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從研發算起,迄今已經有近50年的歷史,從設計的理念到基礎的性能上,都已經落後於目前的國際主流水平了。

俄羅斯新預警機雷達公佈,看到結構圖後,軍迷:落後我國一代

從A-100預警機的模型可以看出雙面旋轉雷達的結構特徵。


俄羅斯新預警機雷達公佈,看到結構圖後,軍迷:落後我國一代

圖為試飛後降落中的A-100預警機。

A-50預警機的名氣很大,身材壯碩魁梧,使用伊爾-76運輸機作為載機平臺,他的垂尾高高舉起,上面鑲嵌有一枚紅星,非常吸引目光,A-50預警機是蘇聯和俄羅斯兩代軍事科技人員的心血結晶,他服役後被稱為“中堅”預警機。A-50的巡航速度為760公里/小時,戰時一般在10000米的高度開展巡航搜索,最大航程5500公里,最大的續航時間12小時,飛機內部有15個乘員,包括5名飛機操作人員和10名雷達操作人員。

俄羅斯新預警機雷達公佈,看到結構圖後,軍迷:落後我國一代

圖為俄羅斯A-50U預警機,可見其巨大的機身。

該預警機也是世界上製造數量最多的預警機之一,別看俄羅斯國家經濟實力有限,但是在戰略空軍上一向捨得投入,俄羅斯(包括蘇聯)從1984年開始量產製造A-50預警機,迄今為止一共製造了50多架,為俄羅斯空軍提供了優秀的空情保障。A-50預警機的性能還算可以,但是面對現代空戰,他的雷達略顯落後,這款名為“大黃蜂”的預警機雷達系統,是標準的第二代預警機雷達,使用脈衝多普勒雷達模式,有29根平行開槽波導堆疊的平板雷達天線,雷達孔徑達到了9.4米×1.8米。

俄羅斯新預警機雷達公佈,看到結構圖後,軍迷:落後我國一代

圖為我國的空警-2000預警機。


俄羅斯新預警機雷達公佈,看到結構圖後,軍迷:落後我國一代

空警-2000是目前全球最強預警機,圖中可見其三面固態佈置的相控陣雷達。

“大黃蜂”雷達是當時世界上雷達孔徑最大的預警機雷達,功率強勁,達到了20kW。另外,由於俄羅斯的計算機水平比較低,信號處理能力較差,因此一定程度上看,A-50預警機並不是很先進,尤其是從現在來看,和空警-2000等預警機差距就很大了。當然,“大黃蜂”雷達系統也不是沒有優勢,由於雷達孔徑大、功率高,因此他對空中戰鬥機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達到了300公里,對高空的轟炸機一類目標,更是有650公里探測距離。

俄羅斯新預警機雷達公佈,看到結構圖後,軍迷:落後我國一代

圖為俄羅斯A-50U預警機。

這一點和如今的蘇-35S戰鬥機有些類似,俄羅斯總是用功率強、孔徑大和發現距離遠,來彌補探測精度、掃描範圍和信號處理上的差距。A-50預警機服役後進行了很多改進,最強改進型是A-50U預警機。該預警機制造了22架,數量也很多,他使用了新的計算機和電腦系統,並且使用Shmel-2預警機雷達取代了“大黃蜂”雷達,新的雷達系統探測精度和跟蹤的目標數量都有提高,而且能夠指揮更多的戰鬥機編隊作戰。

俄羅斯新預警機雷達公佈,看到結構圖後,軍迷:落後我國一代


俄羅斯新預警機雷達公佈,看到結構圖後,軍迷:落後我國一代

圖為我國空警500預警機,他也採用了3面固態佈置的相控陣雷達,這是一種極高端配置,耗費很大。

同時,其載機伊爾-76的發動機從D-30-KP-2雷達更換為PS-90發動機。改進後,新的A-50U預警機對空中戰鬥機探測距離達到350公里,這些預警機後來在實戰中表現卓越。他最閃光的表現在1996年4月23日,當時,1架A-50U預警機截獲了車臣武裝領導人杜達耶夫的衛星電話信號,並且很快在格洛納斯導航系統的支持下定位了杜達耶夫的具體位置,在幾分鐘後,他就指揮著俄羅斯空軍的戰鬥機發射了反輻射導彈和空對地導彈,這些導彈準確命中杜達耶夫所在的位置,將其當場炸死,這也成為世界上著名的現代化“斬首”作戰戰例。

俄羅斯新預警機雷達公佈,看到結構圖後,軍迷:落後我國一代

圖為空警500預警機與高新-6型反潛巡邏機並飛,他們代表我國最高的電子飛機發展水平。

A-50預警機終究落伍了。在當今世界上,以色列的“費爾康”預警機(包括出口印度的A-50I預警機)、我國的空警-2000預警機、美國的E-2D預警機等,都先後使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系統,並且使用了現代化的數字通訊手段,甚至可以在網絡中實現和其他戰機的雷達信號疊加顯示,方便友軍互相配合作戰。

俄羅斯新預警機雷達公佈,看到結構圖後,軍迷:落後我國一代

圖為使用AESA雷達系統和網絡化技術的第三代預警機使用方式,他是整個戰場的節點中樞,可以指揮聯合作戰。

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出現對預警機的改變很大,這種雷達上有數千個T/R組件,每一個組件可以單獨收發信號,雷達後端處理速度極快,因為掃描也使用電子相掃,而不是機械掃描,因此更新速度和探測精度都出現了提高,同時跟蹤和打擊的目標也變得更多,於是俄羅斯快速跟蹤其他國家新預警機的發展趨勢,也決心研發自己的新一代預警機雷達。

俄羅斯新預警機雷達公佈,看到結構圖後,軍迷:落後我國一代

圖為以色列的“費爾康”預警機,他是世界上最早的第三代預警機。


A-100預警機使用的雙面旋轉陣列,雖然依然是機械水平掃描,但是由於其雷達的孔徑和功率比世界上其他預警機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更大,因此他的發現距離更遠,這又重複了A-50的思路:在自己的雷達性能和後端處理技術水平較差時,通過物理的放大孔徑和功率來取得更遠的發現距離。這樣,A-100預警機順理成章成為世界上搜索距離最遠的預警機,這在世界第三代預警機中算是獨樹一幟了。

俄羅斯新預警機雷達公佈,看到結構圖後,軍迷:落後我國一代


俄羅斯新預警機雷達公佈,看到結構圖後,軍迷:落後我國一代

圖為我國的空警-2000預警機,他依然是全世界最強預警機。

也有專家指出:A-100預警機的雷達之所以使用雙面旋轉式,一方面是技術原因,而更重要的則是資金不足。正如世界上有些國家,使用雙面旋轉的雷達作為軍艦的主要探測設備一樣,其理由大致都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畢竟上3面雷達和上2面雷達不是一個概念,製造兩架3面雷達的預警機,就能製造3架雙面雷達的預警機,就比如英國海軍的45型驅逐艦,他用雙面旋轉的“桑普森”雷達作為主要搜索雷達,A-100預警機則是用雙面雷達來作為預警機的搜索雷達。

俄羅斯新預警機雷達公佈,看到結構圖後,軍迷:落後我國一代

圖為俄羅斯A-100預警機。


俄羅斯新預警機雷達公佈,看到結構圖後,軍迷:落後我國一代

圖為俄羅斯A-100預警機。

不論如何,伴隨著A-100預警機的雷達結構曝光,距離A-100正式服役那天也越來越近了,俄羅斯雖然大國雄風有所衰減,底氣也沒有蘇聯那麼足,但是那鑲嵌在機尾、烙印在機翼上的閃閃紅星,依然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讓人肅然起敬,相信A-100預警機的表現一定不會很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