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小夥,反覆抽搐,元凶是“海綿狀血管瘤”

一例海綿狀血管瘤全切除的案例分享

病例特點:患者自訴於4月前開始出現頭痛,表現為前額部脹痛,時輕時重,經休息後可緩解,頭痛反覆發作,無明顯規律,無噁心嘔吐,肢體乏力等不適;於4天前睡覺時突發四肢抽搐,表現為雙側上肢強屈,雙側下肢強直,雙眼上翻,口吐白沫,嘴唇青紫伴意識不清,意識障礙持續約30分鐘後甦醒,醒後對病情不能回憶,患者發作後立即送當地醫院就診,行頭顱CT檢查見右側額葉佔位,給予對症處理,患者經治療後症狀好轉,現為進一步治療來我院就診。

入院情況:神志清楚、對答切題、四肢肌張力。

術前MR檢查:

青年小夥,反覆抽搐,元兇是“海綿狀血管瘤”

術後MR檢查:

青年小夥,反覆抽搐,元兇是“海綿狀血管瘤”

術後冰凍病理報告:

青年小夥,反覆抽搐,元兇是“海綿狀血管瘤”

手術名稱:右側額葉佔位病變切除+硬腦膜修補+顱骨成形術

術中體位要求:

青年小夥,反覆抽搐,元兇是“海綿狀血管瘤”

海綿狀血管瘤:顱內海綿狀血管瘤(CH)是發生於中樞神經系統、由眾多薄壁血管組成的異常海綿狀血管團。CH 並非真性腫瘤,是一種先天的、隱匿性的血管畸形。由於血管瘤病發位置的不同,臨床上的表現也會呈現出多樣化,多變現為癲癇症狀、頭疼、腦出血及侷限性腦神經功能障礙,其中以癲癇最為常見。

青年小夥,反覆抽搐,元兇是“海綿狀血管瘤”

也可以無明顯症狀,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以青壯年多見,針對顱內血管瘤的治療,主要採取的措施是手術的切除、進行治療的目的是預防出血、去除佔位效應、消除或減少癲癇發作。首選的方式是通過顯微外科手術切除腫瘤、傳統放療和立體定向發射外科僅作為術前輔助及術後腫瘤次全切除時的後續治療方法,總體來說,選擇顯微外科手術對病灶切除是目前治療顱內血管瘤的最佳方法,手術損傷小、切除病灶更完整、出血量小、安全性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