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血管瘤、血管畸形和囊腫性疾病硬化治療技術指南

1概述


血管瘤,血管畸形和體表及深部的囊腫是臨床常見的疾病.. 雖然它們不會危及生命,但它們往往會對病人的體積造成損害,功能障礙和囊腫對器官的壓迫,產生一系列症狀,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 應用硬化劑血管內注射去除病變血管硬化治療技術,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單純肝囊腫硬化治療史,由Bean(1985年)首次報道超聲引導下引流硬化技術,已成為臨床一線治療..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高分辨率X線,超聲等成像設備的應用,再加上國產硬化劑-多辛醇注射液的問世,提高了硬化治療技術的精密度和安全性,也拓寬了適應症,其微創,高效,實惠的特點,得到了醫生和患者的認可和認可..


中華醫學會臨床推廣項目委員會,組織專門從事治療的微創外科和介入放射治療專家,根據我國硬化治療的現狀,參照國外有關資料,從基本概念,診斷和治療原則等方面制定上述疾病的硬化治療技術指南,旨在為診斷和治療提供現行標準..

2基本概念


2.1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新分類


萬爾和蘇恩更新完善了Mulliken-Glowacki血管疾病的生物學分類,將血管畸形分為腔靜脈,靜脈畸形,動靜脈畸形,並將毛細血管瘤分類為腔靜脈畸形,海綿狀血管瘤分類為靜脈畸形,顱良瘤分類為動靜脈畸形.. 見表1,表2


血管瘤、血管畸形和囊腫性疾病硬化治療技術指南


血管瘤、血管畸形和囊腫性疾病硬化治療技術指南

2.2嬰兒血管瘤的臨床特點


(1)快速成長期:人生第一個月和4-6個月的兩個高峰期;

(2)緩慢退化:1-12年;

(3)纖維性脂肪殘留期:可造成終身損害體積。


2.3硬化處理機制


2.3.1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硬化劑注入靶血管,迅速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使纖維蛋白,血小板,紅細胞的作用部位聚集,沉積,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同時,由於藥物的化學作用,血管內膜和淋巴管內皮細胞產生無菌性炎症,成纖維細胞增殖,管腔閉塞,引起靶損傷,血栓纖維化,並逐漸減少其吸收消失..


2.3.2囊腫:將硬化劑注入囊腔,藥物的化學作用刺激囊壁,使囊壁上皮細胞變性,脫水,壞死,產生無菌性炎症,纖維組織增生,使囊腔粘連,收縮,閉合,逐漸吸收消失..


2.4泡沫硬化劑的製備


手動、雙注射器、三通閥的製備工藝


製備方法:三通閥連接5mL的含有2mL的聚桂醇注射液和一個含有6空氣或CO2的10mL注射器,快速交換推注器中的液體與氣體混合約20次,三通閥在前10次交換完成後儘可能小的關閉,常用液氣比為1:2-1:4..

3適應症、禁忌症


3.1指標


(1)硬化干預:增生性嬰兒血管瘤;

(2)治療血管畸形:各種靜脈畸形、靜脈淋巴畸形和淋巴畸形;

(3)AVM硬化症的治療:經動脈途徑有效栓塞後,進行靜脈畸形硬化;

囊腫硬化的治療:肝,腎,卵巢及體表囊腫有臨床症狀或直徑>5cm..


3.2禁止


(1)小兒血管瘤合併感染和壞死;

血栓性靜脈炎伴血管畸形的急性期;

(3)對聚桂醇過敏;

(四)有嚴重的肝腎基礎疾病,不以囊腫為主要症狀;

(5)盆腔囊腫與輸尿管相通;

(六)肝內膽管相同的肝囊腫;

(7)發燒;

(8)一般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