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郭德綱和于謙誰的學問大,知識面廣?

石門狐狸


現在的德雲社正是相聲界的標杆和一杆大旗,現在整個市場的商演至少5成以上是德雲社承接的,那麼就不得不提德雲社的靈魂:郭德綱和于謙。

說起兩人的學問,還是要了解下兩個人的經歷,這樣方便比較:

郭德綱,1973年生於天津,1979年年僅6歲開始投藝,先拜了評書大師高慶海為師,學習評書,後拜了相聲師傅侯寶豐,後來又拜師侯耀文學習相聲,相聲能力出眾,期間一直學習接觸了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等藝術形式,小劇場演藝多年,能力出眾,1995年創辦德雲社,火於2005年,直到現在,德雲社成為了相聲的代名詞,和郭德綱的相聲能力分不開的。

于謙,1969年生於天津,大郭德綱4歲,1982年在北京戲曲學校開始學習曲藝、系統學習相聲,師從相聲演員王世臣、羅榮壽、高鳳山、趙世忠、石富寬,石富寬應該是最耳熟能詳的一位師傅,1995年曾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在2000年開始搭檔郭德綱說相聲,但沒遇到郭德綱之前,于謙更多是嘗試演戲表演,所以至今我們也能在很多影視劇中看到于謙身影,之後一直與郭德綱致力於德雲社的演出事業。

瞭解兩人經歷後就不難發現,論學問上的積澱,郭德綱更勝一籌,一是自小就從事相聲等演藝事業,經過長時間的初期積累沉澱 二是一直專注於相聲,並沒有像于謙一樣一直忙於非相聲的工作,只是今年來,為了打造德雲社品牌所以一直嘗試於綜藝、主持等

所以個人覺得郭德綱的學問更勝於于謙!


大碗講堂


關於郭德綱和于謙這兩位老師誰的知識面大,誰有學問這個問題我簡單的說一下我的看法。這個說法得分從哪方面看,單從受教育方面那肯定是于謙老師強於郭德綱老師,于謙老師是北京市戲曲學校、北京電影學院影視導演系大專班,郭德綱老師是從小就拜師學藝了。

我現在就簡單說一下兩位老師的藝術成就,郭德剛出生於1973年1月18日,天津人,相聲演員,電視劇演員、電影演員,電視脫口秀主持人。1979年拜師高慶海學評書表演,後來又跟著大師常寶豐學習相聲,又拜在相聲大師侯耀文名下學藝,在這期間他又學習了評劇、京劇、河北梆子等劇種,在梨園轉戰多年。1996年在北京創建了我們熟悉的德雲社,直到2005年德雲社才在郭德綱的帶領下異軍突起,他2008年在人民大會堂舉辦了個人相聲專場,從2009年參演《建國大業》開始到現在他參演了很多電影、電視劇的演出,在這同時他還擔任了《郭的秀》《歡樂喜劇人》等,也在多個節目擔任導師或觀察員,還有很多不能一一列舉了。

接下來在簡單說一下於謙老師 男,漢族,1969年1月24日生於北京,祖籍陝西藍田,相聲表演藝術家、北京馬術文化節兒童馬術推廣大使。1982年在北京藝術學校相聲班學習,在校期間還跟王世臣、羅榮壽、高鳳山、趙世忠學習相聲,1985年拜在石富寬門下學習,199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影視導演系大專班。從2000年起和郭德綱合作相聲表演,之後還參加了《九九歸一》《天下第一醜》等劇的演出,2010年還主演了 《三笑之才子佳人》等,從2014年他又主持了《大謙世界》 ,2016年還主持了 《歡樂喜劇人第二季》。

在藝術上面兩位老師都奇藝綻放,各有千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奔跑著前行777


早期于謙在上節目採訪的時候說過,和郭德綱相識早於合作,在幾個圈子內部的場合見過幾面,沒有深交,當時于謙是打算向影視圈發展,而郭德綱在當時只是個寫寫本子跑跑腿的北漂,雙方都沒有相互結交的必要。

最初的合作始於單位領導的一次任務攤派,當時的于謙混影視圈也只是混日子,鐵飯碗一時來說還砸不起,結果機緣巧合外借的相聲演員正好是郭德綱,當時的郭德綱正好沒轍的時候,說難聽點只要給錢讓幹嘛幹嘛。在農村空地,兩輛拖拉機後鬥一拼就是舞臺,一段《栓娃娃》臺下的農民伯伯未必聽出什麼好來,給郭德綱的第一感覺是于謙學過相聲,所以在下鄉回來的路上就和于謙說:“我有個園子在說相聲,目前也不賺錢,你可以來玩玩……”。當時于謙也正好閒著,沒事也就去玩了幾次,張先生的身體越來越差,郭德綱也迫切想找個固定的搭檔,好多人合作下來於謙最符合郭德綱的舞臺風格,當時是0304年,德雲社的日子開始好過點了,郭德綱也有點底氣邀請于謙正式加入。

大家如果去看早期的郭於合作,即使是被號稱為德雲社藝術最高峰的05年,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早期于謙的風格偏保守,我的感覺就是客人,再有禮貌講禮節,客人就是客人。直到2010年郭德綱含淚唱《未央宮》的時候,于謙在邊上眼睛裡滿是心疼,後來就是“八月風波”,等到9月重新開業的時候,郭德綱開場小唱《發四喜》的時候,于謙真的很欣慰,也正是從那時開始,于謙和郭德綱和德雲社徹底的聯繫在一起。

于謙自幼學習相聲,可等他學成參加工作,相聲已經近乎沒有市場。這就好像一個人學了五六年好不容易考了個BP機修理專業證,結果畢業發現滿大街的手機沒有BP機了。當年相聲演員另謀出路無非兩條,有路子的轉小品等著上晚會,沒路子的轉影視跑龍套,於是于謙又去讀了影視導演,開始了自己的配角龍套之路。現在我們回去找于謙的影視作品會說,哇真有演技真不錯。但如果他沒有因為相聲出名,真的有人會去注意一個配角的演技嗎?周星馳沒有出名,真有人會去注意《射鵰》裡一個宋兵甲和乞丐乙嗎?

所以說,肯定是郭德綱成就了于謙,最起碼是德雲社這個平臺成就了于謙,讓他可以盡情的發揮一技之長,學以致用。


塞德烏漆嘛黑


郭德綱跟于謙這事兒還真不能簡單一句誰成就誰來評判。

郭德綱起勢的時候,旁邊兒站的倆人兒,一個張文順一個李菁。郭德綱早期不少好段子也都是老爺子捧的。不過老爺子捧哏老想搶逗哏的詞兒,也愛往段子裡添水詞兒。別的不說就單說一段《大實話》,早先老爺子在的時候十來段兒還夾雜著老先生的水詞兒,跟如今天地同行觀眾姥爺四段兒比,我是覺得還是現今的四段兒,藝術性更強一些。

老爺子身體不好的時候,謙兒哥也已經開始跟郭德綱搭檔了。剛開始謙兒哥也沒現在這麼圓潤,段子說的比現在用力過猛。比方說《黃鶴樓》那句絕的“跟他說相聲我餓”,跟“在那菊花盛開的地方,(停頓一下)有我可愛的家鄉,(郭德綱:嗯)敢情我住褲衩裡了。”都是在逗哏包袱上再抖一回,但就是後一段兒聽著舒坦。

真正讓郭於聲名鵲起的,是我字相聲。郭德綱于謙都說的挺好,別忘了本子也很優秀。《我是黑社會》《我要反三俗》《我要做善人》等等本子,給別的名家演繹也能火。限定名家的意思就是,那時候的郭德綱于謙在我眼中已經算是名家了,就像郭德綱說的“臺上的勁頭尺度火候都恰到好處”。這也是原先的鋼絲現在的鋼黑轉變的主要原因:郭德綱分心太多,再也不願潛心攢新本兒好本兒了。

到如今,網絡段子+屎尿屁+謙兒哥一家構成了各種新段子。鋼黑們捧謙兒哥其實就是變相的貶郭德綱(同志們我們是戰友,我也喜歡那張安倍臉!)雖說如此,郭德綱在創作期過了之後還能夠兜住,這真有謙兒哥的大半功勞。你看姜昆後來有的戴志誠,沒本子也沒樂子,你敢說捧哏不重要?

從前郭德綱上海商演,280一張票帶著媳婦兒去聽了,沒車怕誤地鐵不到10點跑了,心裡還埋怨要是我一個人兒一定會熬到最後,老子以後有錢了一定要買最當間兒最好的票。現在真能花這錢了,反倒連280都不想花了。鋼黑這玩意兒也難當啊…

這麼說吧,謙兒哥不是最初的班底,起勢時趁了郭德綱的東風,質量下降之後又給郭德綱兜了底,好人,得意雙薪。




託尼老師愛你


為這問答,我特意百度一下,那上面寫的是郭德綱讀書不行。經常逃學,初二就被退學了。

而從其經歷來分析,七歲跟別人學相聲,九歲上臺表演,推理得出結論是小學未畢業。通俗講就是文盲吧。

再來看于謙,82年考入北京市戲曲學校相聲班,跟隨相聲名家王世臣,羅榮壽,高鳳山,趙世忠等系統學習。85年再拜師石富寬先生,9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影視導演系。

如果說到學問的話語數理化外等文化程度,于謙甩郭德綱幾十條街82年的戲曲學校,沒一定的文化課功底門都別想進,含金量是很高的。跟郭德綱沒法比,一個文盲跟一個大學畢業生沒有可比性,有了文化知識,才會視界開擴,才能平衡素質修養,所以你看郭德綱在各衛視做節目也都是插科打諢沒有內涵的低級段子。這不能怪郭德綱,文化程度決定了他的文化層次。

無論是學問還是知識面,郭德綱都無法窺其項背,你告訴我有那個文盲會比一個大學生學問大?知識面廣?

說了那麼多並不是說郭德綱不行,朮業有專攻。郭德綱七歲開始專注於相聲,先後拜高慶海,常寶豐,侯耀文等前輩學習學說逗唱,95年創辦德雲社,歷經十多年專注相聲,慘淡經營,幾近倒閉,在此期間摸索出一條經驗但凡帶點葷段子才有人看,在2011年7月開始改版,以相聲立足點,融合街頭雜耍,膾炙人口的葷段子,二人轉等形式加以編纂,還是以相聲做招牌,這種段子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喜歡的,郭德綱還是很有經濟頭腦的,沒有死抱著相聲不放,借相聲名頭很好的演繹了一個低級趣味段子手的成功兌變,華麗轉身成了一些人的精神支柱,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但跟學問知識面無關!


廣宏投資


兩人至今已走過十幾個年頭,感情可見一斑。郭德綱由於早前受盡生活的苦難,為了生存想盡辦法,自然形成了他獨立、剛強和直性子的表演風格,而於謙眾所周知,除了和郭德綱搭檔說相聲,根本不問江湖世事,也不涉足相聲屆所謂的恩恩怨怨,就是喜歡玩,玩馬、玩搖滾等等。所以,兩人主攻領域不同,性格不同,愛好除了相聲也不同,所以是很難分出伯仲的!



1巴黎盛開的櫻花


我覺得兩個人不分上下!于謙老師好玩,會玩!郭老師不是好動的人!郭老師興趣不像于謙那麼廣泛,郭老師平時喜歡看書,見識多,會的也多



快樂的單身漢11


一直都很喜歡他們的作品,接地氣,不帶有政治色彩。從表演上看我覺得他們兩個應該是不分伯仲的,只是各自擅長的領域不同而已


不高不低的飛鳥


當然是郭德綱學的廣他專業研究表演沒有別的愛好,于謙喜歡養殖,什麼叫玩物喪志,天天腦子想著養鳥養馬了還有心思說相聲嗎?


張登河


你是指什麼方面的學問。說相聲方面是郭德綱,養馬方面是于謙。這種沒有意思的問題以後別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