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女博士,一直在國外,最近想回國工作,可投簡歷一週了都沒一個電話,我該回來嗎?

職場8君


我女兒曾經在香港一家世界500強金融公司供職,她每年都招聘辦公助理,一個英國回來的男博士,年年都來應聘。她一看到遞交的簡歷就知道又來了。可基本能力太差,連複印文件,收發信件,訂餐,採購都做不好,更別說做圖表了。能力比學歷重要。


吉蘭泰奇


34歲女博士,一直在國外,最近想回國工作,可投簡歷一週了都沒一個電話,我該回來嗎?

如果放在十多年前,“博士”兩個字可能會對用人單位引來尖叫,很多單位都會想方設法把博士們引進到自己的單位。即便是經濟實力不夠的單位,也會用軟環境吸引博士加入。尤其是海外歸來的博士,就更是搶手貨。如果再加上一個硅谷回來的博士什麼的,就不知道會被捧成怎麼樣了。

但是,隨著博士數量越來越多,具有博士頭銜的人越來越廣,特別是一些在職人員通過各種非正常手段獲得博士學位,博士的含金量也在打折扣。而全球金融危機後迴歸的一些博士,雖然有過這樣或那樣的經歷。但是,回國收兵,許多並沒有取得外界期待的業績。相反,卻給地方留下了許多矛盾和問題,也就使得用人單位在如何使用博士問題上,變得越來越謹慎了。

事實也是,博士能否引起單位的興趣,最關鍵的還是能力,是能夠給企業或單位帶來效益和成果。如果僅僅具有博士學位,但能力不強,沒有特點,也沒有特長,那麼,用人單位就不可能考慮,也不可能給予很高的待遇,甚至連接受的興趣都沒有。

那麼,題主到底是什麼原因無人問津的,需要具體分析。譬如專業不對口,譬如不懂得實際,又譬如沒有具體的研究成果等。如果屬於此類,自然不會有單位回覆了。更何況,凡博士者,對待遇的要求都是比較高的。所以,必須知彼知己,能夠了解雙方的結合點。不然,博士也不再是入職1金鑰匙。


譚浩俊


首先看看簡歷有沒有硬傷

這些年來,諮詢我同類問題的人很多,一般來說我都會讓他們先把簡歷發給我看一下,看完簡歷,我大概就知道是哪個地方出了問題。常見的影響應聘的問題主要有這麼幾個:

一是年齡,一般來說應屆生32歲以內,博士後35歲以內是比較正常的範圍,年齡再大一些,高校就會把要求提高一些,比如會要求更高水平的論文。題主34歲算是一個不太有競爭力的年齡,但也還不至於沒人要。

二是學歷,因為題主在國外上的博士,那主要就要看第一學歷,一般來說本科為二本院校的,在應聘985時可能會糟嫌棄,但不會作為首要條件去卡。但如果第一學歷是獨立學院、專升本這個層次,那基本上211、985都不太可能考慮了。

三是研究方向和成果,近年來,材料和化學的人才回國的特別多,國內又沒有很大的產業可以承接,大部分人才都湧向高校,這就造成這些專業的人才要求非常高(而且本來這兩個專業也好發論文),沒有兩篇JACS層次的論文,高校很難看得上(這裡說的大面,具體小方向有一些差別)。

如果題主佔了我上面說的三點,那應聘的時候就不能那麼隨心所欲了,需要適當降低一下應聘高校的層次,可以選擇去省屬高校。至於性別,像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一般是不限制的,企業就不好說了。

其次看看應聘方法是否得當

如果題主以上三點都沒問題,那就要看看是不是應聘工作沒有做好。像題主題目所描述的情況,基本可以看出題主就業經驗比較缺乏。

第一,簡歷投出去一週沒有回覆很正常,大部分單位,HR都沒有決定權,需要把簡歷轉給相關部門。比如我們高校HR,只負責收簡歷和初篩,然後將簡歷轉給學院或系,等待相關專業專家的評估,最後才能通知應聘者。這個過程我們一般要求是兩週內完成(因為學院不會來一個討論一個,需要積攢幾個一起討論)。還有些學校明確是一個月集中討論一次。當然,其間HR也可能會給你發郵件以確定你沒有找別的工作。

第二,簡歷投出去以後就等電話,這是不行的。HR很忙,簡歷也有很多,不一定會挨個回電或回郵件,尤其是題主還是在國外。題主在投完簡歷5天后就必須給單位打個電話或者發郵件確認一下情況。如果沒有機會,可以儘快換目標。

第三,如果題主說的情況是最近幾天的事,那這個結果也正常。現在已經是6月,大部分單位的招聘季已經結束,上一年度的招聘計劃已經截止,新的招聘計劃還沒有出來,也就是說,大多數公司已經停止招聘了。題主這個時候投簡歷,得不到回應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最後給題主一點建議

其實像題主這樣的海外博士,在國內就業市場上是屬於妥妥的高端人才,關鍵還是在於題主對找工作是否上心。

第一,題主應該提前確定目標,比如國內哪幾家高校有相關學科,自己的本科母校是否有招聘計劃,如果理想的地方去不了,第二層次目標還有哪些。題主在國外,對國內的情況瞭解不充分,就應該多選擇幾個備選項,或者乾脆借回國探親之際實地去看看。

第二,題主可以考慮一些專業領域的招聘網站,比如科學網人才頻道,裡面基本上各大高校的招聘信息都有。除了高教領域,其他大多數行業都有專業人才網站,在這類網站上能找到更多有用信息。千萬不要去哪些亂七八糟的招聘網站。

第三,題主想要回國工作的話,最好還是要多與國內同行交流,與原導師以及師弟師妹們保持聯繫,一方面獲得更多就業信息,另一方面,在科研上也可以保持合作關係。現在的科研絕不能單打獨鬥,“扎堆”才是明智選擇。

總得來說,還是歡迎題主回國,把青春奉獻在祖國大地上。


高校人才真經


我問14歲兒子想不想出國留學?他回答: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發展最好最快的國家,為什麼要出國?之前去過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他還看不起,說城市破舊,吃東西不習慣不方便。如果出去了回來就業很困難,如果不回來,在國外也很難溶入進去,這麼小就很有自己的認知和想法。一句話,打死都不出去。


煥然一新76518


才一週時間,慢慢來。大部分人找到一個合適的工作得幾個月,甚至半年。我一個朋友孩子還在墨大讀EE研究生。他想回國看看自己嚮往的單位,海投了10份暑期實習簡歷,10個單位都email回覆他的,基本都歡迎他去,他確認了一家。你學什麼的?如果投很多家連一家也沒人理你,是不是投錯了對象?回不回國主要還是生活方式的選擇。有激情的年輕人大部分嚮往回國工作。喜歡慢生活、喜歡安靜的還是留在那裡很好。


清晨出遊


某四位一體的單位,前幾年引進的海歸男女博士,目前已有超過三成被取消了PI資格,或調離科研教學崗低聘使用,或邊緣化後自己調走去更基層的單位混。形勢變化太快,單位從各渠道競來的科研經費大幅增長,用人單位極其上級院校,還有地方政府、國家層面給予引進人才的優惠待遇一個也不少,單位和外方著名機構實質性的合作很多,幾位圈內知名外籍洋專家也來長期工作,華裔在美名校有正式教職的教授也很常見。所以目前一般的海歸博士回國求職,對工作和生活上的期望值不能太高。


用戶9385563692709


我是流沙,關於提這個問題我有如下看法。

首先想問你幾個問題:

1.現在你是否有工作經驗?

2.你找工作的方向是什麼?

3.你是否研究了國內的就業市場,相關行業企業的發展情況。

4.你的簡歷是否寫得合格?

5.你投遞簡歷的渠道是哪些?

6.投遞簡歷的次數大概有多少?

問你的這幾個問題就是我給到你建議的幾個方面。

1.是否有經驗和沒經驗直接影響你找工作的效率。

如果是應屆的大學畢業生的話,有些企業是有校招的。但是你34歲,年齡是個問題,其次是女性,如果又沒有工作經驗的話,相對來說,不是那麼好找。有工作經驗的話,就另當別論了。

2.找工作的方向。博士一般的就業方向高校的老師,研究機構以及企業的研究機構、金融機構的研究崗等。那如果是基於這樣的方向的話,也許傳統的投遞渠道就有侷限性。

還需要利用一些國內的人脈。比如直接找一些高校的資源來對接;或者直接上研究機構、企業的官網找到HR聯繫方式進行自薦。

3.你對中國的這個就業市場是否有充分了解?企業或高校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如果不瞭解的話,需要找國內得朋友問一下;或者在對接高校資源的時候直接可以跟HR來聊聊;或者找一些獵頭瞭解。

提前做國內市場的調研,這樣比較有的放矢,因為你長期在國外,國內和國外的情況大不相同,通過調研會有一個基本判斷。

4.簡歷是否足夠吸引人。比如說簡歷不能長篇累牘,最好兩頁紙以內;要突出優勢;過往項目經驗和本崗位的匹配性、相關度;你的專業度等。如果能在簡歷當中充分體現出來的話,那對你就是一個加分項。我做過關於求職的系列文章,可以跟我在留言區或者是私信來討論。

5.投遞簡歷的渠道。國內的幾個主流渠道你是否有所瞭解?現在主流的幾個APP是boss直聘,拉勾網,獵聘以及智聯招聘。根據你的情況,個人覺得BOSS直聘和獵聘更適合你,BOSS直聘直面BOSS,效率更高,獵聘上有許多獵頭掌握有高端職位,這樣配合你自己主動出擊,會有一些效果。

6.投簡歷數量。據調查平均10份簡歷可能才會有一次面試機會,看你投遞簡歷的次數是否足夠。可以適當在完善簡歷的基礎上再增加一些投簡歷的頻率看看效果。

基於以上幾個方面對自己重新診斷一下,也許就能找見問題所在了。不做任何的具體的調研定位,就開始盲目的投簡歷,這樣可能效率非常低。

這就是我給到的一些建議,希望對你有啟發。任何的職場相關的問題,可以關注流沙言職,我們一起成長。


流沙言職


一位女士讀到博士,要到國內來就業,沒有得到迴音。我認為中國國內的女博士也很多,這不是好現象,為什麼會這樣說?因為在就業競爭市場上,女博士競爭就業崗位更趨激烈!一些女博士被冷落是正常現象!從整個人生來看,女孩一定要讀到博士並非是好事!女士讀大學要適可而止!一個家庭真正的人生規劃應該是:男人掙錢養家餬口!女人生兒育女相夫教子!這才是每個人及每個家庭真正的生活方向!女人在文化修養上應在適可而止的情況下,讓許多高等學位和就業崗位讓給那些需要拼搏的男人,那樣才是一個非常完美的選擇!有兩句話說得非常好!這兩句話是這樣說的:男人是來征服世界的!女人是來創造生命的!如果女人不去創造生命,這個世界上還有男人女人嗎?這個世界就應該這樣,男人就應該掙錢養家餬口!女人就應該生兒育女相夫教子!各做各自的工作!每個人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是完美!因為全世界的男人都在外打拼!而女人有了那麼多的孩子,應更加心花怒放!眾多孩子是女人的巨大財富!而且是世世代代永遠傳承下去的鉅額財富!這才是真正的人生!一個永遠放著光芒的人生!


春之聲1953


海歸女博士發出去的應聘簡歷,沒有單位的及時回覆電話;這裡面的供求關係已經很明顯。目前人才市場的行情,海歸博士的紅利已經走過了巔峰期;迴歸到正常的人職匹配。

到國內高校工作,現在成為很多海歸女博士的普遍選擇。但是,在供大於求的背景下,高校在錄取海歸博士的過程中,均要進行全面的考察。其中,是否是高校所需要的緊缺專業人才?其次還要看是什麼國家的海歸。

就目前而言,美國的海歸博士,含金量要高於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的博士。海歸博士在國內就讀的本科院校,是否屬於“985高校 ”;這一點在招聘中也非常關鍵。因為很多海歸博士,其實早年只是二本高校的本科生,後來到國外去鍍金才搖身一變,成為博士畢業生。無論從基礎還是專業,他們都無法完成“高精尖”的科研任務。

專業是否對口亦很重要,很多海歸博士的專業都是“大路貨”;這些萬金油專的博士研究生業,對於高校以及科研單位來說,已經供大於求。

海歸女博士還有一個軟肋,就是以大齡未婚為多,這些女博士一旦入職,將很快婚嫁生育。由此可見,標題上的女博士投出簡歷一週沒有回覆,表明女博士的市場行情並不見好。



陸燕青


評論員李睿陽:

不知道題主具體是什麼樣的情況,所以只能給出一個一般性的建議。

我們一條一條來分析。

首先,34歲。這個年齡在職場上,無論是對於男性還是女性來說,都是一個不算小的年紀了。在這個年紀,很多人都已經做上了中層的職務,得到了不錯的薪酬;而未來的進一步的發展,就取決於個人的能力和態度了。題主既然已經34歲,就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究竟是什麼,能夠在哪些方面打敗同年齡段的競爭對手,然後根據這個去找可能性比較大的崗位。

其次,博士。不知道題主是一直在做研究工作,還是說已經博士畢業工作了一段時間?如果是一直從事研究工作的話,可能當老師會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一方面前面提到的年齡的影響可能不會那麼大,另一方面對於自己研究的影響也會比較的小。而如果說已經出來工作了一段時間,就要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看自己的經驗會比較適合那些崗位。

第三,一直在國外。我們知道,即使是同一個崗位,在國內外的差別也會是比較大的。如果一直在國外工作的話,往往回國就會遇到不夠接地氣,不瞭解工作的“風土人情”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只能通過工作來解決,就成了一個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問題。一種迴避的方法是,選擇去國內的外企工作,這樣裡面的文化和管理可能相對會更加的適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