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特色)示範學校教育教學特色材料

安義縣喬樂中學創建南昌市

新農村(特色)示範學校教育教學特色材料

  喬樂中學秉承“學紮實知識,練強健體魄,培養健康人格的喬中人。”的辦學理念,著力構建“文韜武略 勵志致遠”的校風,“教文教武做真人”的教風,“學文學武平天下”的學風。創新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拓展校園文化活動的領域,規範校園文化活動的模式,努力構建我校以 “崇文習武”為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喬中教師敬業奉獻、吃苦耐勞,學生勤奮好學、尊師愛校,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喬樂中學正像一顆冉冉升起的教苑新星,以其獨有的魅力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愛和支持。

  一、學校歷史底蘊深厚,發展遠景喜人

  安義縣喬樂中學,位於安義縣南大門喬樂鄉鄉政府所在地,始創於1957年,有著悠久的歷史,坐落在風景秀麗的西山腳下,學校佔地面積2.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5580平方米。現有9個教學班,40個教職工,400餘學生。近年來,在上級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傾力支持下,學校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共籌集資金580萬元,先後興建了新教學樓、學生公寓、教師週轉房,並對兩棟老教學樓進行了改造;現在又投入400餘萬元,新建食堂、幼兒園、塑膠運動場。校園綠化率達到75%以上,學校變化翻天覆地,初步實現了管理規範化,教學樓房化,設備現代化,校園園林化。

建校以來,學校先後榮獲江西省師德示範學校、全省青年文明號、江西省人民滿意學校、南昌市安全文明校園、安義中小學行為規範示範學校、安義縣課改達標先進單位等16項全省及市縣級榮譽稱號。學校有10餘名教師榮獲省、市榮譽稱號;有400多人次學生榮獲全國、省、市、縣競賽獎;近年來輸送重點高中學生800多人,學校教學質量長期領先於其他農村中學,創造過中考前10名中喬樂依次獲第1、3、4、6、8、9名的輝煌業績,成為了農村中學教育的標杆。煉就了“善於創新,甘於奉獻”的喬樂精神。根據縣局規劃喬樂中學將籌建為從幼兒園到初中十二年一貫制的學校,成為喬樂的教育園區,將打造成安義縣最美麗的鄉村學校。

  二、學校教育氛圍濃厚,發展態勢驚人

我校樹立特色品牌,突顯辦學特色,以特色求和諧、謀發展,以特色提升學校內涵,樹立學校品牌,促進教育公平。我們立足本校實際,結合安義特色,創建“三模五步教學模式”,經過廣大教師積極的探索實踐,已初步實現從一般性理論探索到理論體系的形成及與教育教學實踐密切結合的轉變;自主五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也開始由少數老師和個別班的實驗向全校整體推進的方向發展。


  通過幾年的努力,我校教學上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課堂上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 “我的課堂我做主”,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課堂需要。現在自主高效理念下的自主五步課堂,充滿著激情,閃爍著智慧,湧動著靈感。2012年我校成為安義縣中學首批達標的課改示範學校,2012、2013年中考取得優異成績,重高錄取率全縣第二;2014年中考再創輝煌,錄取人數創歷史,錄取比例再次位居全縣第一。大部分教師已探索到了三模五步高效課堂的精髓,有不少教師脫穎而出,成為全縣課改的排頭兵、學科骨幹。楊潤根、張克文.魏瑩、劉夢莉、鄧桂輝、龔龍、萬豔思、陳麗、劉春花等榮獲安義縣優質課競賽一等獎。2015年課改實驗班評比中七(1)班榮獲一等獎,七(1)班謝金意小組榮獲全縣小組合作學習競賽一等獎。

  三、學校文化積澱豐厚,發展潛力振人

  (一)學校文化定位“崇文尚武,胸懷天下”

喬樂是一塊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熱土,這塊土地上孕育了豐沛的文化,還誕生了燦若星辰的歷史文化名人。安義縣喬樂鄉前澤村三房人謝一夔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人。他生於明仁宗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卒於明憲宗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8年)。天順四年進士,明英宗欽點狀元,曾出任翰林學士、禮部右侍郎、工部尚書等職。其一生著述頗豐,修《英宗實錄》、《宋元通鑑綱目》、《續資治通鑑綱目》等史書,並著有《謝文莊公集》、《力餘福》等,還曾為明憲宗、孝宗父子的老師,是明代中葉一位頗具聲名的大臣、學者,全朝敬佩。喬樂自古崇文之風源遠流長,近年來喬樂就有3名莘莘學子走進了北京大學學府。

喬樂乃靖安、奉新、安義三縣交界處,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綠林好漢聚集之處,民風強悍。人們為保衛家園,廣泛習武。習武強身在喬樂歷史悠久,習練者遍及喬樂鄉野。學校秉承先祖習武之遺風,藉助毗鄰江西省武警總隊訓練基地之優勢,以軍事化管理為載體,修煉學生之身心,磨練學生之意志,錘鍊學生之精神,使其文武兼備,德行天下。

  (二)文可提筆安天下,腹有詩書氣自華。

學校重視傳統教育,通過校園文化創建,把學生置身於一個文化氣息濃、文明程度高的氛圍之中,使其耳濡目染地接受薰陶、受到鞭策。

  1、讓學生每天看到的皆是國學經典。校門兩邊樹立刻有校訓的文化石,突出辦學主題;教學樓走廊橫樑上懸掛國學經典;牆壁上貼有二十孝故事與插圖;教室牆壁上貼有國學名句。下一步將在新校門旁邊建設一個“謝一夔主題公園”,將其文化之精髓寄於山水之間,讓學生在綠樹簇擁下享受傳統文化!

  2、讓學生每天聽到的皆是國學經典。我們充分利用“校會、晨會、夕會、班會、主題活動”為依託全方位的進行國學教育,利用“廣播站、文學社、網站、家校通” 發動立體化的強大宣傳傳統文化之攻勢.充分利用傳統節日(中秋、端午、清明進行親情、孝親、感恩先輩教育。)紀念節日(五四青年節、八一建軍節、國恥日進行愛國教育)對學生進行危機教育。

  3、每天學一句國學經典。牆上貼的,廣播講的,雖說耳聞目染,但是很多學生卻是極少關注。我們便全校統一筆記本,要求學生每天把抬頭看到的印象深刻的一句國學經典的原文,釋義及其感受寫下來。利用班級考評進行帶動,利用每天晨夕會宣講好的進行推動,利用國學知識競賽進行鼓動,將國學經典的學習落實到每一天!

  4、每週一次的圖書到班的更換。我們為了避免圖書只是放在書架上,每個班都配備了一個圖書櫃,訓練一名圖書管理員,每週都會到學校圖書館更換一次圖書,認真做好“全民閱讀”工作。

  5、每月一次國學講堂。我們每個月末,都會組織學生觀看一次《百家講臺》,並引導學生進行探討,各抒己見。

  6、每學期舉辦一次以班為單位的國學經典誦讀比賽,學校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將其組織好,激發學生學習國學的熱情。

  7、每年一次的四月份清明節掃墓活動,帶領學生祭掃桐溪革命烈士墓,將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有序結合。

  (三)武能上馬定乾坤,心存謀略志方達。

充分利用毗鄰省武警總隊訓練基地之優勢,與其簽訂警校共建之協議,將學校打造成文武結合,半軍事化管理的學校。

  1、每年組織一次參觀軍營的活動。在上學期的參觀活動中,師生情緒高漲,組織井然有序,武警官兵展示了擒拿格鬥拳,進行了拉歌比賽,還參觀了官兵們的起居生活,學生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2、每年組織一次軍訓活動,上學期組織了為期三天的軍訓活動,學生的行為習慣大為改善,組織紀律觀念大為改進,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3、每學期學習一套拳術。現在我們正在教學武警的擒拿格鬥拳,共16個動作,我們利用體育課進行觀看視頻,對拳術進行感官記憶。每週二、四下午挑選部分學生由武警戰士進行執教,體育老師跟班學習,然後讓他們猶如星星之火燃及全校。學校利用夕會進行全校訓練,學期末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比賽,力求全校師生人人學會,力求課間校園處處可見習武之人。

  4、每學期學習一套廣場舞。我們把“武術”和現下時髦的“廣場舞”相結合,讓學生寓教於樂,每天夕陽西下全校的廣場舞和格鬥拳表演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很多路過的家長紛紛駐足觀看。

  5、常規的體育鍛煉日復一日。每天早自習後,我們組織學生進行跑操訓練,同學們邁著整齊的步伐迎著晨曦圍著運動場跑三圈,高昂的班級口號和武警總隊訓練的聲音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另外,我們把各種體育用品下放到各個班級,下午放學,操場上籃球、排球、乒乓球,球球爭鬥;跳繩的、踢毽子的、跳遠的,人人爭霸。

  (四)文才武略,德行天下

  《荀子•不苟》中有“君子崇人之德”的句子,教師重視對學生道德的培養是在完成他的社會責任,重視自身道德的修養是在保守他“甘為人師”的本分。和學生一起學習成長,不斷地豐富、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不斷地豁達胸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從職業發展的角度看,這是立身之本,是為師之道。我們力求做到“善教”,教文教武做真人,堅持“以人為本”,力求使學生“樂學”,讓他們習文習武平天下!

喬樂中學將抓住機遇,與時俱進,保持清醒的頭腦,增強憂患意識,樹立新觀念,加強新思考,推進新舉措,適應新常態,兢兢業業,紮紮實實地做好工作, 力爭多出特色,多出亮點,多出經驗,多出成效,多出品牌,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