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全体医护人员戮力同心 阻击病毒 勇当使命

湖北恩施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全体医护人员戮力同心 阻击病毒 勇当使命

中国发展网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牵动着14亿中国人民的心。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把大家拉入一场未知的“战争”中。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恩施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全体医护人员戮力同心,勇当使命,亮剑战场,打响了抗疫反击战。

心系几头的“当家人”

因为工作关系,多年来未回江西老家重症医学科主任涂学平,原本打算春节回去看望年迈的爷爷。

疫情来袭,他毅然退了机票,选择了坚守“疫”线。

每天早上6点,准时到科室安排好各项工作以后,还要赶在8点以前查看完每一个患者的情况,然后与专家组成员赶往隔离病区进行会诊,作为抗击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的涂学平,一刻也没有停歇。

每天不管忙到多晚,他都会第一时间回到科室,检查每一个患者的治疗情况、辅检结果。

某某患者的具体治疗措施、医务人员防护情况......时常到了凌晨,涂学平还在工作群一一安排科室大小事务的注意事项。

每天奔波在发热门诊、军招隔离点、东门感染病区之间进行会诊讨论,随时准备危重病人的抢救,开会、学习、培训等.....一个多月以来,涂学平事无巨细。

“重症医学科是一个医院的最后一道防线,收治的是全院最重的病人,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奋不顾身站在第一线。”既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党员的涂学平,他把党员的初心印刻在疫情防控工作上,医者的使命践行在对危重病人的抢救过程中。

奋战一线的“守护人”

2月4日,一位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加重,出现呼吸急促,经鼻高流量吸氧下氧合指数仅仅维持100左右。考虑患者病情可能需紧急上呼吸机,院方立即调遣ICU医护赶往感染病区。

召之能战,战之能胜。廖泽美作为市中心医院东门感染病区突击队第二梯队队长,与ICU的两名老将鄢忠平、马超临危授命,穿上防护服进入战斗。

进入病房,根据患者病情综合分析,大家决定先为患者进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心率等情况,随时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

守在病床前时刻观察患者的舒适度、配合情况、治疗效果……为患者行无创呼吸机治疗需要得到患者的配合,一直到患者的各项指标稳定,廖泽美和同事们才从病房出来,脱下防护服,已经记不清全身湿透了多少回。

“我们重症医学科平时的工作就如同战场打仗一样,患者就像是我们的战友,共同的目标只有一个,战胜病魔。”廖泽美笑着说,她要做的不仅是治疗患者的生理疾病,还要尽力疏导患者的心理问题,为患者树立战胜病毒的信心。

2月20日一早,在隔离病区里70多岁的呙奶奶,突然病情加重,出现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均进行性下降,呼吸循环不稳定,鄢忠平和已经下夜班的护士杨鹏程立即冲进病房进行抢救,经过三个小时的努力,患者终于化危为安。

“每当这个时候感觉咱们‘重症人’的价值所在,只要患者平安,我们的辛苦也是值得的!”杨鹏程摸着头笑了笑。

同心作战的“坚守人”

疫情发生以来,重症医学科一直是满负荷运转,留守医师不到原人数的一半。

一个多月以来,科室17名医护人员参与一线作战,在人员锐减的情况下,大家团结一心,克服困难,全力保证重症患者的生命。

3月1日,家住利川的重症医学科医生卢岩因为连续坚守了一个多月,不得已只好向同事借换洗衣物。

由于重症医学科住院总医师马超被调到感染病区工作,卢岩便担负起住院总医师职责,时常争分夺秒,连续作战,通夜未眠。

看着他熬得通红的双眼,同事们满是心疼,时常关心他的身体状况。每每这个时刻,他总是一脸坚定:“没问题,我还可以坚持。”

每天在重症医学科病房忙碌完后,再回到家中照顾嗷嗷待哺的女儿,重症医学科医生曾丹和丈夫在不同的岗位,选择了同样的坚守;火线入党,坚守在感染病区近20天的医生鄢忠平;舍下怀有身孕的妻子,默默坚守的的年轻医生郭磊;每天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为大家做早餐、中餐,保障医护人员营养供应的的张佳、向琼、佘玲、李永华……

穿上白衣,他们是白衣战士;脱下白衣,他们是孩子的父母,父母的子女。一场疫情让重症医学科的医务人员们以特殊的方式战在防疫最前线,战在最繁忙最危险的地方,以柔弱的肩膀担起了抗击病魔重担,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他们是疫情一线最美的白衣天使,也是扛起“硬核”担当的钢铁战士。(廖亮 邹明镇 舒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