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國捐款100歐元,你怎麼看?

關注【青讀青說】,共同成長


舉國捐款100歐元,你怎麼看?


新冠狀肺炎在庚子年肆虐著中華大地,中華兒女向來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從2020年1月開始直至今日,隨著疫情的發展,我們屢屢可以看到網上自發捐款、捐物資的新聞,讓人感受不已。

而同住在地球村的海外朋友也紛紛給予關心和幫助,近日,我相信很多人應該都關注到一條關於“非洲島國向中國捐款100歐元幫助中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新聞,爭議不斷,我想談下自己的感受!

舉國捐款100歐元,你怎麼看?

新聞介紹

這個捐贈的國家叫科摩羅,是位於非洲的一個島國,是個發展落後,農耕和漁業都無法自給自足的國家,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具體貧窮到什麼地步呢?這個國家平均100人才有一部手機,捐款的100歐元摺合成人民幣約761元,相當於當地普通人一至兩個月的收入。那為什麼這個國家還要向中國捐款呢?

舉國捐款100歐元,你怎麼看?

因為這個國家常年接受中國的援助!捐款來自於感恩

2006年,科摩羅在中國的幫助下才擁有自己國家的電視臺。

科摩羅8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瘧疾,2013年起,中國向科摩羅援助青蒿素,三年之間,基本消滅瘧疾。

當科摩羅知道中國發生新冠狀病毒時,也想盡一份力,可是籌集全國,也沒有湊齊一箱口罩,因此,向中國捐款了兩張50歐元。

這正印了中國的那句老話“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價值該如何衡量

藉助這個話題,我想討論下價值問題,到底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標準去衡量。

當今社會,我們習慣給所有的事物貼上價碼,當沒有什麼可以作為標準時,金錢作為了最直接有效的量尺。“量尺”本無錯,可讓我們忽視和扭曲的價值本身。

我們時常討論的消費觀和價值觀我覺得可以簡化成一句話,價值不在於你給的多或少,而在於你本身擁有多少!

  • 當你擁有100顆糖,你給10顆,能說你大方嗎?
  • 當你僅有2顆糖時,你給1顆糖,能說你吝嗇嗎?
  • 此時,10>1,可1貴於10!

我們往往只關注1和10的比較,是因為你關注的重點在於你得到了多少,當你一顆糖都沒有時,你會更高興自己多增加了10顆糖,可人世間又其實簡單的加加減減。

當這個國家僅僅處於溫飽生存的邊緣時,你又該怎麼去衡量100歐元的多或少呢?

舉國捐款100歐元,你怎麼看?

捐款,你是自願的嗎?

從疫情開始至今,圍繞著“捐款”的話題經久不衰,大難面前,互幫互助,眾志成城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多少民眾拿出了自己畢生的積蓄,去幫助那些素未謀面的人。

可就在感動之餘,也夾雜著一絲絲噪音。

“作為名人,你就捐這麼點兒?”

“國家危難,不捐款還是人嗎?”

“疫情捐款,每個人至少捐款xxx元,上不封頂。”

等等等等……

種種行為,我相信出發點都是善意的,都是希望可以籌得物資去抗擊疫情,可是我們還是錯了!

錯在自以為佔據了道德制高點,可以去“制裁”或“要求”那些“理所當然”!

所以,不是自願的捐款,我們可以理解為罰款。

原本多麼溫暖的一件事情,切勿讓這些雜音毀了這份美好的純粹!

何況,當疫情肆虐時,即使沒有捐款,只要不添亂就是幫忙,照顧好自己和身邊的人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舉國捐款100歐元,你怎麼看?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