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雪國》,體味川端康成作品所呈現出的“纖細韻味”的詩意美感

《雪國》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創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說。

小說最初以連載的形式,陸陸續續的發表在雜誌上,歷經13年後,終於在1948年以《雪國》之名彙集為單行本。

1899年出生的川端康城,是日本文學界泰斗級的人物。他的這部《雪國》和另外兩部代表作《古都》《千隻鶴》於1968年獲得諾貝爾兒文學獎。

川端幼年父母雙亡,不久姐姐和祖父母也相繼去世,家庭的不幸,造就了川端感傷和孤獨的性格。這種性格給川端所帶來的內心痛苦和悲哀,後來也成為了他文學的底色

從《雪國》,體味川端康成作品所呈現出的“纖細韻味”的詩意美感

川端康成的作品有著一貫的抒情、孤獨與寂寞的格調,他善於表達愛情、死亡、虛無和悲觀的主題

川端作品裡的愛情是一種輕淡、感傷的愛情,沒有衝動,沒有騷怨,一切言行都是那麼淡泊、含蓄;川端認為死亡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所以他在作品中,總把“死亡”描寫成絕美的意境;對於虛無和悲觀的現代文學主題,川端則通過非現實的、抽象的環境,來表現人生無常。

小說《雪國》描寫的是東京一位名叫島村的無所事事的中年男人,三次前往雪國的溫泉旅館,與當地一位名叫駒子的充滿生命熱情藝妓、和一位叫葉子悲悽美麗的姑娘之間發生的感情糾葛的故事,小說最終以葉子的意外去世而告終。

從《雪國》,體味川端康成作品所呈現出的“纖細韻味”的詩意美感

在《雪國》這部作品中,川端通過唯美主義,意識流,以及虛無主義的表現手法,在人物形象塑造、情節結構等方面,另闢蹊徑,創造出一種虛幻的、超越現實的絕美境界。就像瑞典皇家文學院宣讀《雪國》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詞中說的:

在川端先生的敘事技巧裡,可以發現一種纖細韻味的詩意。

那麼這種“纖細韻味”的詩意美感到底體現在《雪國》的那些地方呢?

接下來,我從小說環境描寫奇特的比喻以及對聲音和色彩的詩意描繪三方面來進行賞析。

從《雪國》,體味川端康成作品所呈現出的“纖細韻味”的詩意美感

小說細膩的環境描寫

在《雪國》這部作品中,川端用了大量的筆墨用於環境描寫,這些描寫都不是不獨立存在的,而是與劇情的發展和人物的性格以及所要表現主題相呼應的。

川端環境的描寫手法與普通的常見的手法有很大不同,整體表現出的特點是:細膩,具象同時又帶有淡淡的傷感。下面就列舉兩處小說中很有代表性的環境描寫:

☞在《雪國》裡,川端康成細心的描述了秋蟲的掙扎之狀。既有顯微鏡下的具象,又有中國工筆畫的詩意:

乍看上去好像是靜靜的死去,可是走進細看,只見它們抽搐著腿腳和觸角,痛苦的拼命掙扎著,這八疊大的榻榻米作為它們死亡的地方,未免顯得太寬闊了。


從《雪國》,體味川端康成作品所呈現出的“纖細韻味”的詩意美感

這裡以“秋蟲之死”隱喻著著駒子的命運,作為社會底層一名身份卑微的藝伎,即使不幸死去,人們也會覺得像這小小的秋蟲一樣平常。

同時也暗示了葉子的重生,因為從禪學角度來說,死亡是一種轉化過程,就如同小說結尾對葉子死亡狀態的描寫,與對秋蟲的死亡狀態描寫如出一轍。

☞《雪國》裡有這樣一段文字描寫駒子的房間:

房子很低矮,黑壓壓的,籠罩著一種冷冷清清的氣氛,牆壁那邊不知是什麼樣子,這個房子彷彿懸在空中,給人一種不安穩的感覺。

這房子給人的陰暗和壓抑感,表明著駒子的生活條件很差,命運束縛在雪國一個偏僻的角落,看不到出路在哪裡。

房子懸在半空中的感覺則預示著駒子生活的不安定,未來的命運讓人擔憂。也隱喻駒子在理想和現實矛盾中求生存的掙扎狀態

從《雪國》,體味川端康成作品所呈現出的“纖細韻味”的詩意美感

小說裡像這樣細膩的景物描寫還很多,這種明顯帶有意想特徵的描寫,對小說的主題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這種手法也是川端對日本傳統美學的追求,體現出一種深刻而獨特的韻味。

小說裡奇特的比喻手法的運用

川端在《雪國》裡描繪一件事物,所用的比喻總是能跳出常規思維,有時甚至使用意思相反的形容詞,給讀者帶來一種新奇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奇妙效果。這裡舉兩段有代表性的片段:

☞當駒子去火車站給島村送行,已經上車的島村從火車上看到候車室裡的駒子,覺得她:

好像在一個荒村水果店裡一個奇怪的水果,獨自被遺棄在被煤煙燻黑的玻璃箱裡


從《雪國》,體味川端康成作品所呈現出的“纖細韻味”的詩意美感

水果通常給人的印象是色澤誘人氣味兒香甜,如果用它來比喻一位青春年少的姑娘本不足為奇,但川端卻把駒子比喻成一個囚禁在“煙熏火燎”玻璃櫥窗裡的一個奇怪的水果,這個讓人意想不到。

這種比喻創造出了一個複雜和多面的人物形象,隱喻著年輕充滿活力的駒子生活在艱辛而閉塞的環境當中。

小說中還有一段對駒子的描寫:她後領空開,從脊背到肩頭彷彿張開了一把白色的扇子。她那抹上了厚脂粉的皮膚,豐滿得令人感到一種無端的悲哀,看起來像棉絨,又像什麼動物。

白色”本來代表的是潔淨無暇,“豐滿”則代表的是美好富足,但這“白色和豐滿”裡卻有著一種

悲哀。兩個毫無關聯,甚至有點對立的詞彙同時用在了一個人身上,產生一種奇妙的感覺,但卻又讓人覺得非常貼切。傳遞出了駒子青春美好的模樣和漂泊坎坷的命運雙重意義

從《雪國》,體味川端康成作品所呈現出的“纖細韻味”的詩意美感

川端的比喻可以輕而易舉的把相互對立和矛盾的詞和諧的統一起來,徹底打破人們原有常規思維的束縛,創造出一種新的更為深刻的語境,這成為了川端標誌性的比喻手法。

小說裡對聲音和色彩的詩意描繪

1 小說裡對聲音的詩意描寫

《雪國》裡的自然之聲,音樂之聲與人物的心理之聲有著奇妙的交融

小說一開頭就描寫了葉子“優美近乎悲慼”的聲音,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裡列舉文中兩處比較有代表性的聲音描寫:

水壺中沸水的聲音。“他(島村)靠近火盆,聽見客棧主人特意拿出來的京都出產的古老的鐵壺發出了柔和的水沸聲......水沸聲有二重音,聽起來一遠一近。而比水沸聲稍遠的地方,彷彿不斷響起微弱的小鈴聲。島村把耳朵貼近水壺,聽了聽那鈴聲,駒子在鈴聲不斷的遠處,踏著同這鈴聲相似的碎步走過來.....”

從《雪國》,體味川端康成作品所呈現出的“纖細韻味”的詩意美感

川端把同一個水壺裡發出的水沸騰的聲音都寫出了一遠一近細微的差別,這也暗示著島村和駒子兩個人心理的距離:島村沒有生活目標,認為什麼都是徒勞的;而駒子像一團火,對生活充滿熱情和期待。這種距離是他們與生俱來的生存環境所決定的,也是無發彌補的。

駒子的琴聲有一種不可思議的穿透力。小說裡這樣描寫駒子的琴聲:“要是沒有劇場的牆壁,沒有聽眾,也沒有都市塵埃,琴聲就會透過冬日澄澈的晨空,暢通無阻的響徹遠方積雪的群山”

這種琴聲不同於在都市的效果,在自然空曠的助力下,在雪野之上,群山之間有一種不可思議的穿透力和攝人心魄的力量

從《雪國》,體味川端康成作品所呈現出的“纖細韻味”的詩意美感

2 小說裡對色彩詩意的描繪

在小說中,川端描摹的色彩很少用常規的顏色名詞,都是那些帶有獨特感覺的詞來體現。

如:描寫駒子的膚色中“滲入了山野的色彩”,山野的色彩本是一種綜合的感覺,帶有一種自然的氣息,很難說清是什麼顏色,但川端卻用它來形容駒子的膚色,實際上,他更多的想表現駒子給島村帶來的一種清新自然的狀態

再如小說一段寫籬笆的描述:“土坡上圍著一道狗尾草的籬笆,狗尾草綻滿了桑染色的花朵”。

既然是“桑染色”就是用桑樹枝染出來的顏色,它應該是看起來是一種奇妙的顏色,很難用那些絕對顏色字眼來形容。

這種新奇的比喻,讓讀者充滿了有趣的想象

,甚至會想,這顏色是不是有點寂寞或是驕傲的樣子。

大家認為川端的這部《雪國》不太好翻譯的原因,就在這裡,因為有時候不好把握一個特殊詞彙到底該如何翻譯,總是擔心不能接近原意。

從《雪國》,體味川端康成作品所呈現出的“纖細韻味”的詩意美感

在川端筆下,人物的情緒是可以用顏色來表達,島村來到駒子的房間,覺察到有一種“

黑色的寂寞”。“黑色”本身會給人一種陰鬱的感覺,這種感覺和寂寞很接近。這種比喻賦予了房間一種人性的情感,用時也暗喻著駒子生存環境的悲涼

總之,《雪國》裡的色彩描寫充滿了獨特的詩意,透著人格化的情緒,與人物的內心感覺相呼應,達到了水乳交融的效果。

這些筆觸和川端早年的生活境遇不無關係,他為了逃避黑暗和淒涼,練就了一雙敏銳的眼睛和豐富的想象力,有了一種發現和追隨美的特殊能力

從《雪國》,體味川端康成作品所呈現出的“纖細韻味”的詩意美感

結束語

《雪國》是一部人與自然交融的一部作品。無論是白雪遠山亦或是秋蟲籬笆,在川端的筆下都是那麼靜謐悠遠,如夢似幻,洋溢著空靈唯美的氛圍,呈現出纖細韻味的詩意美感。

作家餘華曾談到川端康成的文學特色:

他敘述的目光無微不至,幾乎抵達了事物的每一條紋路.......川端康成喜歡用目光和內心的波動去撫摸事物,他很少用手去撫摸。

川端康成獲得的歌德獎章證書上也這樣寫著:表彰您以日本式夢幻般的美,寫出了日本文化本質中富於創造性的個性以及日本文化所特有的詩一般境界。

(全文完)

我是春城花草香,聽風賞雨,採菊南山,希望送你一段輕鬆有趣的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