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次保險理賠被拒絕的報道,少看到過有成功的,有成功的嗎?

輕風浮雨


人們看到的不見得是真實的。就像題主提問的,保險很少看到過成功的?說句實話:保險理賠90%以上都是順利理賠的。

可為什麼人們老認為保險公司能賴就賴?能不賠就不賠呢?

那就是因為理賠的,沒人報道;而拒賠的,不管拒賠是否有理由,拒賠的投保人都會大肆宣揚,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自己被保險公司騙了,也通過新聞媒體,或者自媒體大肆宣揚,目的是為自己和在保險公司的拉鋸中佔據優勢。

這就導致好多人以為保險公司大都拒賠。

就拿法眼掃描來說:法眼掃描兩起賠償案件都與車有關。法眼掃描的第一輛車是桑塔納99新秀,購買的時候133000元,開了幾年後,在樓下丟了,報警後等了三個月就到保險公司理賠了,很順利保險公司給了57000元,而那個時候普桑新車已經到了7-8萬了,有人還說法眼掃描沾光了呢。

第二次是前年剛買的新車,被別人蹭了,保險公司人到現場後,拍照,索要材料,然後齊活了,幾天後就將賠款支付到了法眼掃描的卡上。

因此,法眼掃描不認為保險公司故意拒賠,只要符合保險公司的理賠材料,保險公司按程序規定,該理賠理賠,不該理賠也會給出理由的。

當然了,如果投保人有充分理由認為保險公司拒賠沒有道理,那也可以到法院起訴。


法眼掃描


我兒子有買平安的學子無憂卡B款,肺炎住院,賬單是2600,醫保報了1690,自費910,然後平安給我報了639,總共自己就花了271,比我在住院點滴的時候吃飯車馬費還便宜。

我覺得應該是因為沒陪的少,才會上新聞,要是太多了,也就不是新聞。或是因為我陪的少的緣故吧



長樂人仕


之前一直沒出過大險,開車這麼些年,車險理賠服務和速度都讓我很滿意,所以我對保險並沒有那麼排斥,於是今年二月決定給自己買一份重大疾病險,因為從小到大沒生過大病住過院,所以買保險的時候一切順利。二月買保險,九月無意中體檢發現甲狀腺結節,然後住院開刀確診是甲狀腺乳頭狀癌。出院以後聯繫業務員想報銷住院費的,結果他告訴我甲狀腺癌也是惡性腫瘤,可以申請理賠了,於是去保險公司提交了所有資料,說是30天內給結果。結果過了二十三天,才有理賠員聯繫我要求面談,問了很多問題,職業,曾經在哪些地方就職等等等........我全都如實回答,跟我說三天內就會有結果。然而過了幾天一點消息沒有,主動聯繫了理賠員,結果很高傲的告訴我,他們在我前前單位弄到我的一份體檢報告,顯示我血壓93/134,輕度脂肪肝,他們有權懷疑我帶病投保沒有如實告知,態度十分傲慢,表示出於人道主義勉強賠償我合同款的50%,我表示不同意,要去銀保監會投訴,結果理賠員跟我說:小丫頭,告訴你,愛上哪告上哪告去,我們有的是時間陪你耗!氣死我了,立馬打他們總公司投訴電話,下午的時候另外一個理賠員給我打電話,一頓道歉,表示雙方可以再協商,以後我的案子他負責,我說請問我有什麼過錯要少賠我錢,他明確表示:公司去查了我所有能查的,確實什麼都沒查到,按照合同條款公司是必須百分之百賠付的,但是領導下了死命令,不能賠付,摳出個理由來都要拖著我。我......我能怎麼辦,明天還要繼續談判,我現在勢單力薄都不知道幹不幹的過他們,請那些說被拒賠無理取鬧的來說說,來告訴我,我特麼錯在哪了要受這罪?


Linglingchen1987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新聞每年都報道這一年保險業理賠了多少錢。有的人擔心被別人知道賠了錢影響某些利益,有的人也會宣傳保險,例如我的一位親人,就是聽了他周圍有幾個人保險賠錢了就找我辦的。我也辦過拒賠的案子,當事人那份醫療險辦理時是不用本人簽字就能辦上的時代,她親妹妹在我們公司偷偷給她保的,而那時候保險公司跟醫院沒有聯網,她親妹妹也沒有如實告知,去年的時候她來辦理賠,一聊還是我同學的嬸子,就給她看了看,材料很全,只是病歷上寫明她五年前就已經得了這病了,而那時候她沒有保險。到目前為止,我親自辦理的理賠款到賬得有四十多萬,最高的一次賠兩三萬,肯定很多人覺得不多,但我也沒辦法,他們保的時候就保了這麼多~~



莒縣保險理賠服務專員


在三十多年前的一九八七年,當人們還不知保險為何物的時候,有人上門推銷保險,我媽拿出十元錢為我們全家六口人買了,四個孩子一人兩元,夫妻二人一人一元,那時一月的工資也就一兩百元。當時真的是不很明白。誰也想不到,只交到二個月後,我父親就突然去世,保險公司如約賠付了二百多,這件事當年在當地轟動一時,成了當時保險公司的活廣告。


手機用戶62430285738


我家的保險都報過很多次了,我買的是醫療險,每年看病自費部分都給保銷了,我老婆買的是大病保險,今年她查出癌症,不僅治療費用給報銷了,還一次性給了20萬的保險金,真是解決了家裡的大問題,所以我家現在每個家人都上份保險,以防意外。至於那些說保險公司不賠的,不知道是不是沒有看條款或是沒有把自己的情況和保險公司如實說清楚,搞得自己沒有得到保障。


阿龍95724416


我曾在某保險公司客服中心做過,在職期間,可以說每天都可見到拒賠案例,甚至一天好幾個,遠比爆光的要多的多。但每天也有很多賠付的,針對賠付的客戶,拿到錢大都沒下文了。按約定賠付本是保險公司的義務,本不值一提,若說了倒顯得沽名釣譽,何況又是份內之事,有什麼好說的?所以已爆光之事,不過是一種現象,並不能代表全部事實。

保險作為最大誠信合同,它不是空口無憑的承諾,它是有保險合同的,賠與不賠不是隨意裁定,而是以合同為準!雖然很多保險公司有錢任性,但它不敢任性的應賠而說不賠,畢竟保險公司也是公司,有它的監管機構,銀保監會,若有違規,會受到嚴厲的懲罰,甚至不能展業,比如安邦,這是保險公司所不能承受之重,何必因小失大?

另保險法規定,相應偏向弱者,其中有一條意思大概是說,如果投保人與保險公司對某條款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解釋,應以有利於投保人解釋為準。

綜上所述,理賠大有人在,而且不止一點點,否則保險公司豈不賺翻了??


A君子如玉N


我是野豬,我來回答

我是一個從業22年的老保險,自己就親自經手過30多件的賠案。看到您的問題,我都忍不住樂了,肯定有成功的呀,而且應該說提出理賠申請的人,絕大部分都成功獲得了理賠。

事實上,您只要隨便到網上搜一下“獲賠率”這個關鍵詞,您就可以找到答案。

去年,也就是2018年,全國壽險業務獲賠率為98.17%。也就是說,買了保險提出理賠申請的人,100個人裡面僅僅有2個人被拒賠,剩下98個人都獲得了賠付。

那為什麼很少看到媒體有去報道成功賠付的案例呢?

第一、太過平常的事情沒有報道價值,無法吸引大眾注意力

銀行裡,每天都有人去存錢、取錢。這是一種很正常的行為。媒體如果去報道,你今天去銀行順利的取到了自己的存款。相信大部分人會覺得這個媒體有病——去銀行順利取出自己的存款,難道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這也值得報道?

但是,如果你去銀行無法取出自己的存款,媒體如果去報道,相信立刻就會吸引到大眾的注意力。因為這個事情跟自己也有關,所以大眾普遍的想法就是:銀行出啥事了,怎麼會取不出錢呢?我的錢會不會也取不出來?

如果媒體再有意描繪一下取錢的人多麼可憐,多麼無辜,他多麼需要取出這筆錢,而銀行又多麼冷漠,多麼機械呆板,就是不肯給這個可憐的人拿錢。相信立刻會有無數人對銀行充滿了憤怒,並且站到取款人的身邊支持他,繼而形成所謂的熱點事件——這正是媒體所希望達到的效果,唯有如此,公眾才會關注這個媒體,才能幫他引流,帶來財富。

媒體想要活下去,就必須挖空心思的吸引公眾的注意力,事出反常必有妖,反常的事情,才會調動公眾的熱情,引起公眾的關注,才有報道價值。

第二、被拒賠的人往往主動向媒體爆料,希望獲得輿論的支持

保險公司不會吃飽了撐的,專門針對某人去玩有意拒賠的花樣。因為這對保險公司而言是十分愚蠢的——拒賠的那點兒錢,可能還不夠一個戶外廣告的錢。但是卻為此導致品牌美譽度下降,引來公眾的惡評,這對業務發展十分不利,也會給自己帶來極高的運營成本。

保險業內有一句話叫做:保險是賠出來的。正常情況下,保險公司賠的越多,越有利於保險業務的良性發展。因此,最希望保險能夠順利賠出去的,恰恰是保險公司。對於拒賠的行為,保險公司一般都十分慎重。一定是有拒賠的充分理由,才會提出拒賠。

而被拒賠的人往往不會反思自己是否有問題,例如:是否有意無意的違反了最大誠信原則?是否對保險責任的界定產生了誤解?當然,這裡面也確實存在因為保險業務員誤導而產生的誤解。被拒賠的人通常對於保險公司的拒賠行為充滿敵意,希望獲得社會輿論的支持,從而給保險公司施壓。

所以,被拒賠的人往往會主動給媒體爆料,而媒體在收到此類爆料的時候,往往都極度興奮——又一個社會熱點即將爆發,又將會有更多的人關注我們。當今社會是一個網絡社會,誰能吸引公眾的眼球,誰就能獲得財富。因此媒體也喜歡有意無意的帶偏節奏,要“做一個有態度的媒體”,從而引發更多的關注和討論。

一旦客戶把保險公司告上法庭,媒體更是跟過節一樣狂歡。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我國的法律受輿情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保險公司鼓足勇氣拒賠的後果往往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和諧很重要,誰讓你是保險公司呢,財大氣粗的,就當是花錢買和諧,為社會做貢獻吧!這就是目前的現狀。

雖然98%以上的人順利獲得了理賠,但是這是天經地義,理所應當的,所以無論是當事人本人還是媒體都不會去大肆宣揚。而拒賠的人比例雖然僅僅只有2%不到,卻往往可以在輿論上引起軒然大波,甚至於人們覺得保險公司拒賠是常態。


最後,公佈一組數據,就當是科普吧!

銀保監會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保險行業,實現保費收入3.8萬億元,賠付支出1.2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9%和10%。
2018年,中國保險業為全社會提供風險保障,6897萬億元,同比增長66%。
其中農業保險為農業生產提供風險保障3.5萬億元,同比增長24.2%。
責任保險為醫療、環保等領域,提供風險保障866.1萬億元,同比增長244%。
意外險為投保人提供風險保障3808.9萬億元,同比增長32.8%。

截止到2018年底,中國保險業總資產達到18.3萬億元,較2018年初增加了9.5%。(來源:新華社)

我是野豬,回答完畢!


險道求生的野豬


作為一個專門寫負面理賠案例的作者我來回答你吧。


=============

第一、並不是因為拒賠多,所以才寫拒賠。我文章的本質是普及保險知識,然而,寫理賠成功的文章,卻發現大家不愛看,普遍認為這是保險公司應該做的,更多的噴子則認為是軟文,理賠是保險公司為了騙大家買保險專門賠付的。海哥當時就驚掉了三觀,驚訝於這些人的腦洞能力,說什麼3000城管可以登錄日本,我看300噴子征服宇宙才對。


=============

第二、於是我改變了思路,寫保險糾紛。實際上最開始寫保險糾紛真的很困難,因為不能讓這些讀者產生保險不賠的想法,需要在中間穿插大量的保險法,合同法等法律知識,還要對於為何拒賠有明確的時間線原因。並且講解出來拒賠原因,拒賠是否合理。然後順帶普及保險知識。這樣後果更加嚴重了,更多的噴子,但是也有更多的網友表示,這種用案例說保險的形式很新意,大家發現通過拒賠案例來學習保險知識確實有趣多了,不枯燥,可以看到法院判案的過程,以及可以學到假如自己維權時應該怎麼做。


=============

第三、有部分網友的鼓勵下,海哥也就慢慢的寫了將近兩百篇的【案例說保險】系列文章,基本全是拒賠情況,以至於有段時間,都沒有案例可以用了。最終還好,找到了案例庫----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判決書。司法判決書的案例除了沒有對應的圖片證據,但是更多的是司法判決檔案,更有說服力。讓更多的網友知曉的,目前我國的保險法以及司法判決中對弱勢方的偏袒。很多案例,大家都知道保險公司不賠是對的,但是司法就是判賠了,很多網友都為保險公司說不公平。


=============

第四、當然,有心的網友們確確實實通過【案例說保險】系列文章學到了各種保險知識,以及出現糾紛時如何通過法律維權。但是更多的無腦噴子也讓諸多網友哭笑不得,不看內容,或者看到保險不賠就立馬開噴。所以經常看到有保險受益者在下面惱怒的罵噴子們。


=============

第五、海哥想說,各大保險公司每年都有賠付數據,基本都在98%甚至99%以上的賠付率。並且建議大家看到拒賠時候,應該抱著深究問題,多問一個,拒賠時候保險公司怎麼說的?你會發現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至少海哥的200篇拒賠文章,這句話就是大殺器,即使很鬧騰的噴子,這麼一問,90%的噴子就不說話了,因為他也是道聽途說,沒有真憑實據啊,剩下10%會說的,你會發現理由讓你笑噴各種拉低道德下線刷新三觀:什麼買了重疾險,小孩感冒了不賠的;什麼醫療險為什麼不重複賠,我目的就是為了多賠;什麼我就就是檢查出病了,所以才買保險,讓保險公司賠;什麼買保險不如發輕鬆籌。


=============

第六、要想保險沒有糾紛,海哥建議:

①找專業的人配置方案

②多問幾個業務員你可以瞭解更全面。

③學習點兒基礎的保險知識,網上一搜一大堆。

④按照自己目前的收入水平來買,不要給洗腦了。。



海哥說險


理賠成功的挺多的,高達98%!就是說,100個客戶有98個客戶獲得了理賠。

這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您覺得有懷疑,自己可以去保險公司深入核實!下圖為湖北某壽險公司今年1月份的理賠獲賠率明細。

那為什麼看到很多被拒賠的案例,卻很少看到有成功獲得理賠的客戶呢?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要想知道這個原因,您不妨假設一下:
  • 如果您自己在保險公司獲得了理賠,您會去媒體上,網絡上,親戚朋友裡,到處發文宣佈:“我獲得保險公司理賠啦”嗎?很顯然不會!所以,沒有人知道你獲得了理賠!

  • 但假如您被保險公司拒賠了,而且您還不理解為什麼保險公司要拒賠;不能理解為什麼投保前的疾病不能賠?不能理解為什麼先天性疾病不能賠?不能理解為什麼投保時不調查不體檢理賠時卻要調查?不能理解為什麼疾病門診不能賠?這麼多不理解,您當然覺得憋屈了!所以,您想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您被保險公司坑了!您想通過各種方式發洩您的不滿,媒體、微信、朋友圈、抖音全上陣,最好是保險公司能夠妥協賠給您!所以大家都知道你被保險公司拒賠了!

理性看待拒賠

當然,也不能說所有的拒賠,都是客戶不懂或者業務員不專業!保險是合同,合同有爭議很正常,但不代表有爭議就是誰在騙誰!個別的拒賠,確實有爭議,通過溝通、協商、訴訟解決,也是正常途徑!不可以從這種途徑裡去解讀出“惜賠”“欺軟怕硬”“一哭二鬧三上吊”等等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之,保險拒賠的非常少。中國的保險市場確實還有很多的不規範,但是這裡面,不只是保險公司和業務員的問題,也有廣大客戶對保險的不瞭解的因素。希望我們所有人能一起致力於保險知識的推廣,共築保險口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