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遠去,灰犀牛卻常在,獨木已難支,需搭建人生多元支持系統

新冠肺炎是2020年最大的黑天鵝事件,人們遭遇了完全陌生的一種工作與生活模式,這種影響細至日常飲食,大到事業發展處處留下疫情的抓痕,我們所認識的熟悉情景瞬間紛飛煙滅。

人們一直認為理所當然並且堅不可摧的生活軌跡無情被打斷,渴望春節後跳槽的人員收起了簡歷前景受限、沒等到復業公司破產逐漸生活困頓、更有被疫情感染與死神擦肩而過倖存於難,世間百態各有修煉,但我們常說只有退潮了才知道誰在裸泳,有的人挺過來了,有些人卻被打敗了。

失敗的人失去了可支撐的東西:資金、健康或外部資源,一旦缺少支持這是很多人不可承受的;但就算是挺過來的人,生活依然被打亂有著一種深深的無力感,無處可找力。

獨木難支是對此番景象的生動解釋,當我們一直所依賴的某種支柱如工作、收入突然削弱甚至消失,但卻沒有更多的樁柱可頂,我們的生活就如失骨幕布翩翩倒下,所以帶給的啟示便是要尋找更多的支柱並且駐立起來,讓生活更加堅固。

黑天鵝遠去,灰犀牛卻常在,獨木已難支,需搭建人生多元支持系統

新冠肺炎再次改寫對生活的認知

一、疫情的反思

黑天鵝遠去,灰犀牛卻常在

可能一些人在熬過這段時期認為這種巨大黑天鵝事件不會再易發生,不必介懷更不用有怎樣的改變,這放在久遠之前的90年代或許可以,那時社會發展緩慢,變化不大,但是回到當下時代早已物是人非,三年一小變,五年一革新,人們一早就捲入到這風起雲湧中,雖然黑天鵝不在,灰犀牛卻已處處融入生活之中了。

1、一直在變的當下環境

  • 還記得你最後一次發手機短信的時間嗎?
  • 還記得有多久沒有帶現金出門了?
  • 還記得共享單車滿大街紅黃藍綠的情形嗎?

科技創新的發展週期越來越短,社會合作模式越來越多,從上至下引起職場與生活的連綿波動,一公司的存活時間變成1-2年,一行業模式的高峰只維持在幾個月,職場的工作分工更是衍生繁多。

2、人的滿足感更難實現

我們基本已解決了溫飽問題,比起上一代人幸福感理應更強,只是人內心總嚮往著更美好的可能,因此我們不斷追逐所謂的社會成功。

  • 租房的時候千方百計要買一套房,又從地段、學位、面積不斷升級消費。
  • 進入職場從基礎員工開始努力向上爬,主管、經理、總監不斷加碼精力。

當外界環境變化與內在價值需求相互糾纏,讓個人的生活軌跡不斷攀升但卻也變得脆弱,一次突發的裁員,一次生病的襲擊便會讓只能存活在當下的生活狀態完全打破,此就為該時代的灰犀牛。

黑天鵝遠去,灰犀牛卻常在,獨木已難支,需搭建人生多元支持系統

突發風險與可見風險共存的時代

二、支持的缺失

現代生活不能承受之輕

若干時間後當疫情遠去,再次回憶這次的事件,我們會發現生活突然被割裂的原因是如此直接,當疫情封令宅家的時候除了工作沒有更多的樂趣,經濟收入的中斷沒有任何可以有補救的渠道、當身體健康出現問題身心沒有可以依託的他人、……

1、支持的缺失讓計劃失控

人們總會對個人的生活進行規劃,從去哪吃飯到什麼時候要小孩,而我們的計劃制定方式也很簡單,從當下的資源與慣性出發,資源就是個人的某些支持如能力、如資金,而慣性便是社會發展的常規性

而一旦發生改變,這種慣性被打破,我們的資源便受到衝擊,那些只依靠單個支持系統的人們往往難承接這種挑戰,計劃便會落空,人生的節奏將被打亂。

2、支持的缺失遭降維打擊

未來將要實現之事不能完成,生活還能繼續,但若是影響到當下生存的根基,那麼這將是涉及到人生之殤,有可能從此一蹶不振。

在股票升得歡的那個時期,加槓桿是標配的行為,但是正因為這種冒險舉措,讓本不能承擔如此風險的人們也參與其中,而這些人足以支撐起這個風險的只是被放大了10倍的本金,一虧有可能一朝回到解放前,事實上劇情也是這樣發展。

倘若能夠合理管理自己在資金這塊的支持系統,或者能夠有更多如家庭、家人、朋友或社會機構的支持渠道,或許可以熬過寒冬,倘若只是孑然一身,那麼這是毀滅性的降維打擊。

黑天鵝遠去,灰犀牛卻常在,獨木已難支,需搭建人生多元支持系統

我們一直與生活抗爭

三、多元支持系統

抵禦風險、成就目標

每個人都有想實現美好生活的願望,或追求或等待,然後過程中能支持我們去追、幫助抵抗挑戰與困難的支持體系就格外重要,這些支柱從向內與向外歸結起來可分為個人層面與外部環境層面。

現代人在面對生活時態度更多關注外部環境中的經濟收入,因此最大的支持便是如何增加收入、提升職位,只是在如今快速變化的社會中收入與職位都不再是那麼肯定的事情,財富縮水、職位被裁,中年危機隨處可見,因此認知更多的可用支柱與建立個人多元支持系統,便是我們在應對這次疫情後需要重新認識的人生策略。

黑天鵝遠去,灰犀牛卻常在,獨木已難支,需搭建人生多元支持系統

1、身體健康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身體的健康便是你大展拳腳實現夢想的糧草,社會一直強調與教育的方面但是我們並沒有真正的放在心上。

由於一定需要隔離宅家,沒有外出的日子很多人在固定環境下感受到身體機能下降得厲害,同時在機體變差我們無法聚集精力,更嚴重是引發情緒的障礙。

通過這次疫情,我們再次認識到就算在這此失敗倒下了,只要有健康的身體就能有機會翻盤。

  • 1)身體健康的標準有很多、也很複雜,所以我們以體重為主要參照,過於肥胖或消瘦都容易引起不同的疾病和降低抵抗力,我們應控制我們的標準體重在18.5≤BMI<24之間。
  • 2)運動起來,雖然運動不治病,但是卻能塑造良好的軀體減少得病的概率,同時身體機能提升也能幫著更高效率的工作,因此可以找尋一件自己喜歡或容易堅持的運動鍛鍊起來。
  • 3)現在工作非常繁忙,能抽出時間去運動更加是奢侈之事,因此我們應將身體維護進行綜合認知,身體的健康除了運動外,還有飲食、禁菸酒、按時作息等,迴歸更健康的生活狀態。

2、興趣與夢想

談到健康,身與心是分不開的,心理健康並不能通過鍛鍊的方式去提升,所以我們以間接的方式照顧我們的心靈,其一是興趣愛好,其二便是夢想——那些想做的事。

1)興趣愛好在成人世界很快就消失了,那些永遠加不完的班,那些成家後被養育佔領的時間,很多人認為只能在退休的時候才能有機會拾起。

這種看法其實是一種誤解,對興趣愛好深深的誤解並將之視為一種培養的技巧與花費時間的某個任務,但是興趣應該是你熱愛之事,讓你忘記時間維度,就算是碎片化的某個時刻,你能嘗試把玩一番,並能帶給你心靈片刻的安靜。

興趣不應是成就、不應是枷鎖,它只是一件事或物讓你抵禦困境時也能偶爾笑起來而不管你是否擅長,興趣愛好每人各異,所以不在多,真心喜歡去做的就行了。

2)夢想理想可能是成人世界最奢侈的東西了,但不管如何,那些失去所有依然能站起來的有時便是這一小撮花火起的作用,雖小但卻具有核能的爆發,源源不斷並且動力十足。

夢想在現實中已不是標配,甚至是何物人們往往無可道出,只是這也是大眾的一大誤區,夢想不是林妹妹會掉下來,它也是需要你主動的探尋才有可能挖掘出來,夢想的探索之旅其實也能成為你內心堅定的支柱,因為我們知道還有一些我們期待遠方與詩,當下的困難克服與否都將盡力。

3、職業與收入

職業與收入是生活世界實打實的最重要因素,這是無可批駁的,任何輕視它們的都會在生活的重壓下低頭,但有時我們往往是過於重視有餘卻深陷其中,當下應有對職業與收入更前沿的思路。

  • 1)職業的變化性非常大,不再像以前一樣工作內容長年穩定不變,所以終身學習與留意市場變化是當下從業者的新意識,職業可能一條路走到底,也可以有更多分叉路徑,
    在這裡唯一不變的是你核心競爭力,能作為應對隨機性的錨地與達成目標的最大利器
  • 2)主業、副業、兼職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在互聯網+的時代,主業有時候只是生存平臺,而副業卻可能變成你的事業,兼職成為增加另外收入的可靠來源,職業從事方式的靈活多元性也讓我們在主業發展上有更多的思路選擇
  • 3)關於收入,科學的理財方式值得大家以一種技能去學,這是一種需要抽出時間與精力另外去培養的一個能力,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藍子下,不重視錢生錢,都將削弱收入這個支柱的牢固度。

4、家庭、親情、友情…….

有人說自己最堅強的時候並不是去追求夢想而是保護他人,自己最感高興的時機不是獲得多大成就而是得到他人的讚賞,自己最感溫暖之時並不是錢財在身而是與重要的人一起,我們就此看到最強的內在也需要外界的補充。

  • 1)最親的關係便是親人與家庭,在這次疫情中許多家庭漸漸和睦起來,雖仍爭吵但卻多了更強的牽絆,很多人開始正視自己的生活關係,
    在拼盡全力向前的時候可以緩一下反思人生中這些重要的人和事,給自己的支持也好,或者要奉獻其中也好,都足以成為更好的支柱
  • 2)友情是非常微妙的關係,有時比親情我們更渴望友情的幫助,一些苦痛或壓力是不能與家人傾訴的,但朋友卻能無話不談,一杯酒、一場spa,八卦胡侃一番,你的煩惱便能減輕不少,更別說深交的朋友兩脅插刀,在機會或錢財上的幫助。
  • 3)最後還有一類如鄰里之間、市場合作夥伴、同事這種我們之前一直會忽視的關係,在疫情下鄰居的互助、市場合作夥伴的諒解還有同事的扶持,幫忙雖只是一點,但卻也有槓桿的效果。

5、社會支持體系

相對於國外,國內對社會支持機構的認知可能更多是在紅十字會這些救助的慈善組織,也確認國內對於民眾的生活支持更多在救助的層面,而國外我們在電影裡看到許多非官方的組織如對嗜酒、絕症人士的精神互助會,每個社區都有很專業的社工去服務需要幫助的人。

另外我們國人羞於對外求助也是文化區別所在,我們更多自己去承擔或解決問題而不會考慮藉助政府或組織的介入。

只是從這次疫情的影響看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強有力的政府,我們的困難也不能完全由個人所負擔,認知更多的外對求助渠道並不是示弱,而是在遇到困難時有更靈活的應對,讓自己的生活更快回歸正常。

  • 1)政府的機構如街道辦、社區、義工、婦女之家、勞動局等處理生活的重大問題。
  • 2)第三方公益組織如各種慈善組織、捐款平臺、行業協會等可以幫助經濟上的困難。
  • 3)商業運作組織如心理諮詢師、職業諮詢師幫助理清困惑,處理情緒。
黑天鵝遠去,灰犀牛卻常在,獨木已難支,需搭建人生多元支持系統

搭建可托住你世界的支持體系

四、多元系統搭建

分層、側重、長流

1、分層搭建

支持系統從另一個角度其實也是我們的需求系統,因此我們可以參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圖來規劃我們的支持層次,並從客觀、主觀、自我實現進行分層搭建。

黑天鵝遠去,灰犀牛卻常在,獨木已難支,需搭建人生多元支持系統

馬斯洛需求層次圖

1)客觀支持

為滿足我們最基本的生存要求即生理與安全的需求,我們需要強有力的客觀事物的支持,這種支持不涉及個人內心或能力,更多是物質的直接支援,社會團體機構的輔助參與等,是足以直接解決外界挑戰的根本。

  • 職業與收入便是應付生理需求最相關的因素,雖然很多人以職業為成就,但首先職業是一份工作,有一份職業工作就能有穩定的收入,足夠的收入才能面對生活的風險,維持基本的生活質量。
  • 身體健康是基於生理需求向著安全需求鏈接的關鍵,沒有可以承載高效行動與精細思考的身體,人們對於生活便會漸趨恐懼,安全感的一部分便是人們相信自己能在可控的範圍內實現生活。
  • 社會支持體系對於安全需求來說是必須的,當人們無助之時、瀕臨崩潰時就算是單獨一個人,但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的行政與社會組織都能有託底的機制保護我們。

客觀支持是最基本與最優先需求搭建的部分,所以我們在設計支持系統時,對於收入、身體與社會體系有必要更大範圍的進行規劃。

2)主觀支持

主觀支持是指我們在生活中受尊重、被瞭解、被支持的情感體驗,也對應著社交與尊重需求,而與這種需求相關的肯定便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即家庭、親情、友情等一系統的網絡關係圖。

人是群居動物,所有行為沒有外界的反饋在個人內心是完全沒有意義標誌的,所以我們要與不同的人搭建更多的關係,在一般行為、成就行為時得到不同角度的反饋與支持。

3)自我實現

作為最高層次的需求,這是人們追求人生終極意義的奮鬥,也有可能是迴歸謐靜無浪的港灣,目標不同,自我實現所需的支持也不同,但這也由於現代社會評價系統單一,人們往往更容易對財富與地位的成功趨之若鶩。

因此興趣與夢想的支持搭建有利於我們更多角度地認知人生的意義,在自我實現的渠道與重點上增加個人的意志與想法。

4)分層次搭建

支持系統的分層搭建,就如那跨江大橋的牽拉鋼繩一樣,每一根錯開排布,可能每一根貢獻力量有限,但合在一起之時卻能夠形成一般足以拉起萬噸橋面的巨力。

同時作為一個多元系統,層次不能太單一,系統成分過少應對不了多變的大千世界,多層次、長短不一,進可攻、退可守、緩衝得當方能抵禦生活的挑戰。

2、側重培養

區分不同的層次,利於形成系統的支持廣度,而有側重的培養則可加強支持的深度。

1)不同個性

人的個性不同,對於外界的刺激就會有不同的反應,所以在一些人的眼裡事業的失敗是人生末日的來臨,而對另一些人說可能是浴火重生更是新機會的起點。

所以認知個人的特性建立自己最薄弱之處的支持系統,彌補人生的短板處,就跟買保險一樣,意外就是意料之外,儲備一份保險足以應對意外的衝擊。

2)不同年齡段

不同的階段人生的任務不一,學生以學業為重,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剛畢業衝鋒陷陣,不斷試錯,而到了中年事業與家庭並重,老年則重新迴歸平靜探索人生的更多可能。

任務不一,行為不同,挑戰也就不一樣,學生在乎知識,職場新人在意前景與能力,中年人三座大山堪稱人生最苦,所以認知到年齡段的不同,每5年一週期重先審視個人的支持系統,或刪減、或增加,動態完善多元系統的角度。

黑天鵝遠去,灰犀牛卻常在,獨木已難支,需搭建人生多元支持系統

側重有秩選擇培養

3、意識長流

有人時刻有著完善的支持系統,遇到困難時總能獲得充足與有效的幫助;但另一些人則不然很快就陷入了困境,然後才想起求助更多的支持系統,但也遠水難救近火,所以對於多元支持系統要有意識的進行搭建。

讓你的多元系統始終保持在一定可啟動的狀態中,按層次、側重管理你的支持支柱,或者我們有很多原因與理由去推掉了這件事,但是生活的衝擊不會提前告知它的來臨,也不會給你時間去準備,所以日常抽出一定的時間精力去培養與更新你的系統便變成了必修課。

同時多元系統重要性與必要性意識的形成有助於我們在日常生活合理調整資源的積累,我們知道除了專業知識還需要補充理財的信息,當有機會接觸更多人脈時會去溝通,也能試著去了解各機構或各類諮詢等可能的作用…….越多的嘗試也會加強自己對個人多元系統的認知,反過來加強系統的建設

黑天鵝遠去,灰犀牛卻常在,獨木已難支,需搭建人生多元支持系統

主動意識、提前規劃

多元人生支持系統,保護我們的生活與夢想

年輕的時候總認為自己很強,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無所不能,成長後才發現這個世界是那樣的不簡單,不要說創造,只是去應付也已吃力非常。

其實現代的生活可以很容易,倘若只是想夠吃夠穿的生存下來非常簡單;只是花花世界貪嗔痴深入根植於人心,

我們會不斷擴大個人的需求邊界,而邊界的擴容也撐大你的“保護殼”且使之越發淡薄,一個外力便可戳破

多元支持系統,如支柱如護膜,三箭之訓就告訴我們,一枝箭隨手便可折斷,但三支箭卻雙方難扳,我們不能再只依賴於一種支持的模式:錢財、能力或者年輕,生活的挑戰越發不可知,而變化也越發繁複,多元支持系統就是應付這種不定性可能的最有力防護。


感謝閱讀,歡迎點贊交流,關注@職場優路,針對您職場所遇問題澄清-解惑-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