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妾成群》:頌蓮的悲劇是新思想與封建思想碰撞的產物

女人到底算個什麼東西,就像狗、像貓、像金魚、像老鼠,什麼都像,就是不像人——蘇童《妻妾成群》

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的獲得者蘇童,曾寫過一部作品叫《妻妾成群》。小說主要講述了在舊社會時期,有一個叫頌蓮的女大學生,在家境落魄後,被迫中斷學業,然後選擇嫁給了一個50歲的富家老爺做妾。在成為了深宅大院的姨太太后,頌蓮便陷入了一場場因爭寵而產生的風波。最後在其他太太以及丫環的明槍暗箭中,她精神崩潰成為了瘋子。

《妻妾成群》:頌蓮的悲劇是新思想與封建思想碰撞的產物

比較有意思的是,以前,大家看到這個故事時,都會很同情頌蓮。作為舊社會時期的女子,她的確生不逢時。

但是到了現在,再去看這個故事的時候,很多人卻開始討厭頌蓮。他們說:頌蓮明明有著一手好牌,她是大學生,有文化;她才19歲,那麼年輕;她又那麼漂亮有氣質。而其他的太太有的年老色衰,有的又那麼膚淺。相比之下,頌蓮明明是佔絕對的優勢,可是最後在這場爭寵的鬥爭中,她卻敗得那麼快,敗得那麼慘。甚至有人還會吐槽,頌蓮的大學真的白讀了,一點智商和情商都沒有嗎?

其實,這樣理解的人,是把這部小說當成純粹宅斗的戲碼去看了。小說的情節或許是宅鬥,但它真正想表達的並不是宅鬥,而是封建思想、封建禮教對女性的迫害。我們可以結合時代背景來解讀這部作品,相信會得到不一樣的理解!

1,

頌蓮的父親本是做生意的,雖然上不算家大業大,但好歹也可以讓她豐衣足食,且還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

從這點來看,頌蓮是幸運的。畢竟在頌蓮所處的那個年代,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人們依然堅信著諸如:女子無才便是德,甚至是三綱五常等的封建理念。所以大多數的女子,根本沒有機會去上學,更別說可以接受高等教育、有機會在大學學習新的思想。

但頌蓮又是不幸的,因為在她才上大學一年級的時候,父親就破產了,她的父親因受不了打擊,選擇了自殺。

《妻妾成群》:頌蓮的悲劇是新思想與封建思想碰撞的產物

自此頌蓮也失去了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親人,因為她雖然有母親,可是是一個繼母。在父親去世不久,繼母就對頌蓮說,讓她出去工作,或者馬上嫁人。頌蓮選擇了嫁人。

繼母又問,她要嫁給有錢人,還是普通人家,當然嫁給有錢人是有附加條件的,那就是隻能做妾。最後頌蓮選擇了做妾。

很快地,繼母就為頌蓮物色了一戶陳姓的老爺,而頌蓮也成為了陳府的四太太。

看到這,可能很多人會說,頌蓮最後的悲劇,是她自己造成的。她太拜金了,為什麼要選擇嫁給有錢人家做妾呢?為什麼不去找一份工作,自食其力呢?或者哪怕嫁人,嫁給一個普通人家做正房也好啊!那樣至少不會有那麼多因為爭寵,而產生的“宅鬥”。

其實,頌蓮所做的選擇和她所處的時代背景有關,當時是1920年軍閥混戰到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從時間上看,就可以知道,它依然是一個男權主義的社會。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普遍認為,女性是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的,唯有依附於所選擇的男人。因此大多數女生對男性的有很強的依附意識!

只是比較遺憾,頌蓮作為當時的一個女大學生,作為一個接受了新式教育的人,卻也依然沒有能逃脫這種思想的束縛,而這,大概也成了她後來悲劇命運的一個主觀因素。

2,

俗話說,一入豪門深似海;在封建社會更是如此!

封建社會中,一夫多妻,男性,特別是那些有錢有勢的男性,除了一個正房太太,大多都會娶好幾個姨太太。這也意味著,一個女性在嫁入了富人家後,她們就要和其他幾個女人爭寵,有了鬥爭,自然就有傷亡。

《妻妾成群》:頌蓮的悲劇是新思想與封建思想碰撞的產物

頌蓮嫁入陳府的時候,陳老爺已有了三個太太。大太太已經年老色衰,無緣於爭寵,平日裡主要念佛,但她是正房,所以手裡還是有些權力的。二太太叫卓雲,樣貌雖沒那麼好,但最擅長於去百般討好順從陳老爺。三太太梅珊是一個戲子,且有著姣好的容貌,深得陳老爺的寵愛。不過梅珊同二太太不一樣,她並不會一味討好陳老爺,相反她敢對陳老爺說:只要你五天不來我這,我就去找別的男人。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恃寵而驕。

總之,這三個太太,哪一個都不是好對付的!

在頌蓮入府的時候,二太太卓雲對她很熱情。她拉著她說了半天的家長裡短,她每次都很親熱地叫她四妹,她送她上好的料子做衣裳。

而三太太梅珊則處處對頌蓮使絆子。在頌蓮和陳老爺洞房花燭夜那天,梅珊就故意裝病把陳老爺騙走了。在頌蓮作為新入府的姨太太,按照規矩要去拜見梅珊時,她直接毫不客氣地拒絕了。

所以對比之下,頌蓮自然更加親近二太太。

但年僅19歲的她,且不久才生活在大學的象牙塔裡的她,根本不懂得深宅大院中,女人之間鬥爭的殘酷性,也不懂得什麼叫居心叵測,什麼叫陰謀。

直到有一天,頌蓮發現了自己的身邊丫環雁兒,竟然用小人的把戲詛咒自己死,且還是受人指使的。頌蓮本以為是三太太梅珊,畢竟梅珊一直和她作對,或者是大太太,大太太可能看不過她那麼受寵。但她萬萬沒想到,竟然是一直和她表現地很親近的二太太卓雲。

這件事對頌蓮精神上的打擊很大,或者說,這也是她後來走向精神崩潰的第一個階段。這個時候,她才真正意識到,深宅大院中,女人之間這種鬥爭的殘酷和陰暗。

當然頌蓮也是一個性子比較烈的人,她並沒有選擇忍氣吞聲,而是報復了二太太。她在給二太太剪頭髮時,故意把二太太的耳朵弄傷了。自此頌蓮和二太太的鬥爭正式拉響!

《妻妾成群》:頌蓮的悲劇是新思想與封建思想碰撞的產物

二太太對頌蓮的報復表面上裝作若無其事,但實際上,她在陳老爺面前一直說頌蓮的壞話。同時繼續聯合頌蓮的丫環雁兒,用小把戲詛咒頌蓮死。

頌蓮發現這種詛咒後,精神再一次受到很大的打擊,她懲罰了雁兒,也無意害死了雁兒。

雁兒的死,頌蓮表面上不在乎,但其實內心很受煎熬。她才19歲,沒有辦法當做沒事人一樣去揹負一條人命。

不過,真正讓頌蓮徹底變瘋的是三太太的死。

三太太是一個比較真性情的人,雖然前期一直與頌蓮為難,但後來當她們慢慢了解後,反而還成了偶爾可以說上幾句話的朋友。

可惜的是,三太太在外面有了別的男人,這件事後來被二太太發現了,她告訴了陳老爺

最終三太太被直接丟進了陳府的古井,死了。

頌蓮半間接地目睹了這一切,她的精神徹底崩潰了 。

不管是三太太的死,還是頌蓮的瘋,這一切看似是二太太做的壞事,其實最根源的問題,還是舊社會中的男權主義。

在一夫多妻以及男權主義下,女性一邊把男人當神一個供奉著,以求通過男人為自己爭取利益;一邊無所不用其極地去與男人身邊其他女性鬥爭,以求自己的利益不要被那麼多人瓜分。

就像一些名家評價男權主義下一個家庭中、女性之間的鬥爭一樣:

爭寵鬥法便成為她們拓展自己生存空間的惟一和必須的選擇!

只是,可悲的是,她們不明白,鬥來鬥去,最終誰也不可能是最後的贏家。就像小說中最後原本是二太太贏了,但誰曾想陳老爺又立馬娶了一個年輕漂亮的五姨太太!

《妻妾成群》:頌蓮的悲劇是新思想與封建思想碰撞的產物

就像小說中,一句話講的一樣:錢人有了錢還要女人,要也要不夠!

頌蓮就是太明白了,所以她瘋了!

3,

頌蓮在陳府變瘋的時候,才剛過20歲生日不久,也就是說,她嫁到陳府才短短大約一年的時間。頌蓮為何會敗得那麼快呢!

其實不是陳府其他的女人手段太厲害了,而恰恰是因為頌蓮是一個上過大學,接受了新文化教育,有著新思想的女性。

因此她身上有著新時代女性的自尊,驕傲。這也就決定了,頌蓮是無法和陳府其他的姨太太一樣,為了爭得陳老爺的寵愛,完全無條件,無底線地去迎合和討好陳老爺!也讓她慢慢失去了陳老爺的寵愛!

頌蓮第一次沒有迎合陳老爺是因為她父親的遺物。

頌蓮的父親去世後,她只留了父親唯一的一件遺物,就是一隻蕭。但後來,這隻蕭被陳老爺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拿去毀掉了。

頌蓮有多傷心可想而知,於是當時她鬧了點小脾氣,在陳老爺和她親熱時,拒絕了。陳老爺很生氣,他對頌蓮的寵愛不及以前了。

《妻妾成群》:頌蓮的悲劇是新思想與封建思想碰撞的產物

後來在陳老爺50大壽的宴會上,頌蓮因為不太舒服,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她心裡對陳老爺還有怨氣,所以她沒有及時去參加宴會,反而在房間睡了很久。直到後來大家已經準備就餐了,頌蓮才去。

這件事直接惹惱了陳老爺,頌蓮在陳家的地位也因此發生了徹底的變化!

當然陳老爺偶爾還是會來找頌蓮,直到有一次,他們同房的時候,陳老爺提出了一個強人所難的要求。頌蓮拒絕了,而且還在一旁哭了起來。其實,她只是想維護自己作為女性最後的自尊而已。

但陳老爺十分生氣,他說:

沒見過你這種女人,做了婊子還立什麼貞節牌坊?

也正是這次,讓頌蓮徹底失去了陳老爺的“寵愛”,她在陳家的地位因此也一落千丈。

頌蓮每一次違背陳老爺意願的背後,其實都包含著她作為有著新思想女性的驕傲,自尊。而在一個封建家庭制度下,卻恰恰是不允許的,除非你碰到的是真愛。所以頌蓮那麼快失去陳老爺的寵愛也無可厚非!

4,

總結而已,頌蓮的悲劇,也可以說是因為她是一個矛盾體。這種矛盾指的是,她身上的封建思想和新思想的矛盾!

《妻妾成群》:頌蓮的悲劇是新思想與封建思想碰撞的產物

一方面,因為她出生於舊社會,所以身上依然有著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比如她認同男權文化,所以依附於男性。因此在自己的父親去世後,選擇嫁了一個有錢人當姨太太。

但另一個方面,她和純粹的封建女性又不同,因為她上過大學,心中也已經有了新文化,新思想。所以她身上又有著新時代女性所有的自尊和驕傲。

她做不到像陳府二太太那樣,為了爭寵,完全去討好和逢迎陳老爺。

反之,如果頌蓮是徹底的新思想女性,她不會把自己的命運寄希望於一個男人。她會在繼母問她去工作還是嫁人時,選擇工作。自然也不會有後面的結局了。而如果頌蓮是一個完全的封建思想的女性,她做到去無條件遵從,迎合陳老爺。按照她的年輕美貌和智慧,根本不可能在陳府得不到一席之地。

其實當時像頌蓮這樣的女性又何其少呢,她們一方面在封建思想下長大,一方面隨著我們社會的變革,隨著新思想和新文化的傳播,她們腦海裡又注入了一些新的思想。這也側面表現了當時社會中,新思想和舊的封建思想其實已經發生了碰撞。可惜新思想尚未發展成熟,所以不足以抗衡封建思想。 這也成了頌蓮悲劇命運的根源!

《妻妾成群》:頌蓮的悲劇是新思想與封建思想碰撞的產物

雖然頌蓮的悲劇,在新時代的今天不會重現,但是頌蓮身上那種對男性的依附思想,在現代的部分女性身上依然還存有。所以在這點上,頌蓮的悲劇也是對我們女性最好的警醒!這也是新時代下,《妻妾成群》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最大意義之一!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