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跑量,你還在跑嗎?……太“快”其實也是一種垃圾跑

再談垃圾跑量




踏浪曾寫了一篇文章叫《垃圾跑量的“不”垃圾》,對於文中的觀點,月光雨還是非常認同的,畢竟對於我們大眾跑者來說,健康才應是我們跑步的初衷,偶爾的突破自我體現一下體育的競技精神無可厚非,但一味的拼速度拼跑量,就與我們的初衷背道而馳了。


至於月光雨又重提“垃圾跑量”,是因為——此“垃圾跑量”並非踏浪所寫的達不到訓練效果的“垃圾跑量”,而是真正的“垃圾跑量”。


在我們平時的跑步中,不管是追求成績也好,追求健康也好,都需要我們儘量避免這樣的“垃圾跑量”。


月光雨把這種“垃圾跑量”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種:達不到運動效果的跑量


這種跑量雖不至於說是跑了等於白跑,但也相差無幾,基本上算是無效跑量。給我們感覺是:跑完之後身體很輕鬆,完全沒有運動完的跡象,出汗也很少。


如果你佩戴運動監測設備,如心率帶或運動手錶,則顯示你跑步時的心率沒有達到或很少達到有氧區間。


(關於有氧跑對心肺及基礎耐力的好處,月光雨曾在《怎樣跑步才能使你的心臟更強大》中有詳細的介紹,這裡不再贅述。)


垃圾跑量,你還在跑嗎?……太“快”其實也是一種垃圾跑

上圖是月光雨的運動手錶所顯示的本人心率區間,如果我跑步時心率一直處115次/分以下,甚至在97次/分以下,這說明運動量很低,運動效果差,可以說是垃圾跑量。


當然對於初跑者來說,可能已邁開腿就是有氧區間了,稍微快一點就進入了無氧區間。


有的跑友配速6分/公里是有氧區間,有的是5分/公里。


而對於一些高手來說,速度過慢則連熱身效果也達不到,一些高水平的運動員,配速達到4分/公里才達到有氧區間。


垃圾跑量,你還在跑嗎?……太“快”其實也是一種垃圾跑


上圖是吉林警察王金平時跑步的軌跡圖,對於大眾跑友來講,這個速度不慢了,至少對於月光雨來說,這個速度肯定會處無氧區間。但對於全馬能輕鬆破三的王金來說,這個速度只堪堪進入有氧區間。下面是他運動手錶記錄的數據。


垃圾跑量,你還在跑嗎?……太“快”其實也是一種垃圾跑


所以說,跑步時不在於速度快慢,關鍵的是心率達到有氧區間才能達到運動效果。


第二種:強度過大的跑量


這種狀況的跑量有兩種情況:


1、過於追求速度,心率長時間處於無氧區間甚至是根限區間,長時間或經常將心率處在這一階段,不僅不會帶來運動能力的明顯提升,而且因為心臟經常處於過度負荷和缺血缺氧狀態,對我們來說是得不償失的,尤其對於心臟異常者來說還有可能發生猝死等意外。這個時候你的跑量就是垃圾跑量。


當然,由於心率處在無氧區間和極限區間時的心臟輸出總量是增加的,所以適量的將心率控制在這一階段,再配合大量的有氧跑,對心肺的增強、耐力的提升和最大攝氧量的提高是有很大益處的,

關鍵是這種練習不能多,一週一次足矣,而且還要以間歇短時間的方式進行,每種跑步方式的時間不能超過你跑步總時間的10%。

垃圾跑量,你還在跑嗎?……太“快”其實也是一種垃圾跑

2、不切實際的增加強度。明明只能跑10公里,卻去跑半馬;還有過於追求跑量,明明身體已經很累了,卻仍然堅持每天都跑步,不給身體恢復的時間。


對於那些盲目增加跑量的跑友,月光雨一直勸說他們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慢慢增加跑量,每週增加不能超過上週的10%;對於那些每天堅持跑步的人,月光雨則是能勸則勸,而且一直抵制諸如“百日跑”此類的活動。


因為人的運動能力乃至身體素質的增強,原理是身體組織通過運動受到一定的損傷,然後通過一定時間的自我修復,修復的組織會比原來的更強大,然後再通過運動去刺激身體,循環往復,身體就會越來越強壯。


但這個前提一是損傷是輕微的,如果過頭了就是傷痛了,需要停止跑步乃至通過醫療手段才能恢復,甚至有些跑友可能以後永遠告別跑步。


二是損傷要有恢復的時間,比如我們跑步或健身造成的輕微的肌肉組織的撕裂、毛細血管的爆裂等,一般經過48小時,才會自我修復。當然通過拉伸、按摩等手段能縮短恢復的時間,比如

專業運動員訓練強度遠超我們大眾跑友,就與其有專業的按摩放鬆有關,通常訓練和按摩放鬆的時間是1:1甚至是1:1.5。我們大眾跑友只通過跑後簡單的拉伸放鬆,最好是跑一休一;如果是跑量較少或者自身比較注重拉伸按摩,經常使用泡沫軸、肌肉筋膜槍來按摩,也可以跑二休一,不建議連續跑三天以上。


如果描述一下強度過大跑量給我們的感覺的話,那就是:跑步時是硬撐著跑完的,感覺到身體疲累異常,而且精神也很差,沒有平時跑步的那種欣快感和滿足感。而且跑後拉伸時肌肉有不適或無力支撐感,甚至這種不適或無力支撐感第二天還存在。


第三種:將要或已經受傷時的跑量


這種狀況下所跑的跑量更是當之無愧的“垃圾跑量”,不僅不會對你的身體和跑步成績有什麼幫助,更是會對你的身體造成極大傷害。


這種狀況下我們的感覺是: 早晨起床時,膝蓋、跟腱、腳踝、足底等身體的某個部位,有痠痛、緊張或脹感,起床一段時間後會有所緩解;或剛開始跑步時有一些緊張、發僵、痠痛等不適感,但身體跑熱之後也會有所緩解,這時就是受傷的前兆,如果這時候不停下來,甚至還加強度,就等著受傷吧。這時的跑量就是“垃圾跑量”。


如果跑時膝蓋、跟腱、腳踝、足底等某個具體部位有尖銳疼痛感,甚至不得不半途中止跑步,這是已經受傷的表現。如果你還強忍著疼痛甚至一瘸一拐的堅持跑下去,那隻會給你帶來更嚴重的後果,這時的跑量更是“垃圾跑量”。

以上三種“垃圾跑量”介紹完了,月光雨在此要提醒大家的是:要時刻關注自己的身體信號,當跑則跑,當快則快,當慢則慢,當停則停,當休則休。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不是跑的越快越多越好,也不是跑的越慢越少越好,世間萬事,貴在有度,過猶不及。跑者最大的不幸,在貪慾中失去健康,在痴迷中失去自我,在執著中失去理性。


當然,“垃圾跑量”有了,還有與之對應的“有效跑量”。月光雨的下篇文章將給大家介紹什麼是“有效跑量”,以及我們如何才能儘可能的跑出“有效跑量”,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