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社區居家養老成為新形勢下的養老模式

如果一個國家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10%,或者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那麼就意味著該國已經處於老齡化社會。老齡化將會使勞動力減少、降低國民的生產力,對經濟會有一定的影響,也會增加年輕人的贍養壓力。老齡化是發達國家如今面臨的嚴峻問題,如日本、德國等。養老是民生大事,兩會期間都會成為人們關注關心的話題。今天華圖孟老師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

老齡化—社區居家養老成為新形勢下的養老模式


一、我國的老齡化現狀

中國人口基數很大,同樣也正逐步面臨著老齡化的阻力。2019年中國人口老齡化增速世界第一,預計到203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國家。等到2050年,中國社會將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60歲以上人口占比超30%。

我們要提高自身應對老齡化進程給我們經濟社會帶來的一系列影響的能力。

二、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社區養老的要求

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對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等服務的機構給予稅費減免、資金支持、水電氣熱的價格優惠等扶持,新建居民居住區應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改革完善醫養結合政策,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後來人就有可期的未來。

三、社區養老情況介紹

社區養老是以家庭養老為核心,社區服務為依託,專業化服務為依靠,向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為主要內容的服務,老人不僅不用離開自己熟悉的生活和居家環境,還可以得到專業的照顧,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老人晚年生活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新事物的發展會是一個迂迴前進的過程,社區養老在提出之後也會面臨一系列的困難,比如基礎建設不足、缺乏養老設施;專業人才缺少、存在職業短板;社會認知較晚,老人即家屬存在疑慮和不信任等等。

為了更好的發揮社區養老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們可以調動社會各界力量,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同時加強對社區企業的監督,比如建立社區養老動態監測機制,建立網絡交流平臺並形成長效機制;完善相關養老服務的標準化和規範化建設;建立社區養老志願者服務機制,提升社區志願團隊服務水平等等。

總之,通過多方努力,社區養老一定能越辦越好越走越遠,為我們的經濟社會生活增添助力。

“瞭解面試、瞭解考情、瞭解熱點”希望所有的努力都有收穫。公考之路,華圖陪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