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把握好抗擊疫情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階段性特徵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三千多萬大學生在家學習生活,如何加強抗擊疫情時期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各高校堅持立德樹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實踐證明,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各高校黨委堅決貫徹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將抗擊疫情作為大學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大課堂。

抗擊疫情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務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引導廣大學生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持不懈培養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弘揚“抗疫精神”,堅決響應黨中央號召,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發揮應有作用。在抗擊疫情的不同發展階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階段性任務、內容、方法、載體不盡相同,必須有步驟、分階段進行。在這一過程中,應把握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個階段性特徵。

第一階段是寒假階段。這一時期正值疫情開始爆發,95後、00後的大學生群體沒有經歷過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考驗,隨著確診病例數字的迅速增加,新媒體上各種信息的交錯和疊加,以及身邊可能有親朋好友患病,缺乏社會經驗和人生閱歷的大學生群體會產生一定的畏懼和疑惑心理。這期間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普及防疫知識,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紀律教育和生命教育。各高校通過致學生一封信、開展防疫知識網上問答、及時發佈學生聚集和返校引發的負面影響等方式,及時準確地傳遞防疫知識,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不離家不返校”的紀律要求,加強防護意識,提高防護水平。通過輔導員一對一關心學生、開通心理健康熱線等方式,加強對廣大學生特別是湖北省和其他疫情重點地區學生的心理疏導,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引導學生在家合理生活學習,度過一個特殊而有意義的假期。這一時期,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拔地而起的“中國速度”,白衣天使、解放軍戰士等“最美逆行者”形成的“中國力量”,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生動的教材。高校利用新媒體載體,通過主題班會、主題團日等線上活動,發出“中國加油”“湖北加油”“武漢加油”的吶喊,將抗擊疫情一線的感人事蹟融入學生的樸素感情,凝聚廣大青年的愛國主義熱情。

第二階段是延期開學階段。這一時期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各高校在延遲開學的基礎上,安排大學生群體在家開展在線學習。這期間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講話精神,引導學生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強化制度認同,促使學生將對抗擊疫情一線的感性認同逐步提升為理性認同。利用好學生開課的契機,將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相結合,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其他課程中,適當增加抗擊疫情的案例教學內容。通過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的生動案例,使學生深刻思考我國為什麼能在較短時間內控制疫情蔓延,為什麼我國在這次疫情中的表現獲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進而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充分認識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同時,面對這次疫情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不迴避不敷衍,科學理性地引導學生們認識到我國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在抗擊疫情的大考中,將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進一步堅定製度自信。

第三階段是正式復學階段。這一時期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各地根據疫情防控的實際情況將陸續組織大學生復學返校,學校教育教學活動逐漸進入正軌。這期間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抗擊疫情的偉大精神,引導廣大學生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將愛國情、報國志轉化為刻苦學習、勇於開拓的實際行動。通過深入系統地總結和學習抗擊疫情精神,教育引導大學生髮揚愛國主義精神、團結協作精神、敬業奉獻精神、求真務實精神,將抗擊疫情期間彰顯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深深植根於內心,激勵學生自覺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通過系統性全局性回顧和總結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全過程,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深刻認識到中國製度優勢的根本在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通過認識科技創新在本次抗擊疫情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激發大學生追求科學和求知向上的學習動力,深刻認識到當下刻苦學習就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智力支持;通過學習抗擊疫情過程中湧現出的典型人物,反思暴露出的極個別人員瀆職案例,進一步步激發大學生對人生觀、價值觀問題的正確思考,塑造當代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追求。學生返校後,學校可開展抗疫先進事蹟報告會、抗擊疫情文藝演出等校園文化活動,還可結合畢業季在應屆大學生中開展擇業觀教育,將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相結合,既有“鍵對鍵”又有“面對面”,將抗擊疫情精神轉化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期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