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含有“龍”的地名眾多,可以組成一條“地名龍”

北京城作為我國古代封建王朝元、明、清三朝的都城,留下了許多帶有“龍”的地名,粗略統計一下,就有二百多個。

其中,有的是街巷衚衕,如龍頭井街、龍家衚衕、上龍巷等;有的是鄉村鎮,如青龍橋鎮、龍背村、龍灣屯等;有的是名山勝水,如九龍山、蟠龍山、龍骨山、大龍河、龍潭湖、白龍潭等;還有的是寺廟宮觀,如龍王廟、龍泉寺、回龍觀等。

如果我們再稍加總結分析,就會發現北京的一些帶“龍”的地名居然可以組成一條“地名龍” !

老北京含有“龍”的地名眾多,可以組成一條“地名龍”

在已經消失的龍地名中,甚至還有一處地名叫做“一條龍” ,即今天崇文區的山潤口街。雖然一條龍已不復存在,但現存的龍地名還是可以組成今天的一條龍。

那麼,北京城的這些可以組成一條龍的地名有哪些呢?

首先是龍頭。大興縣禮賢鄉有個村莊,相傳是明朝建立的,名字就叫“龍頭” ,這個村名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這個莊的北面有一道沙崗,是歷史上永定河氾濫淤積而成的。這道沙崗高四、五米,佔地十餘畝,橫臥如龍,人們遂稱其為“龍身”。

後來,人們在沙崗前建了一座廟,廟前有兩個泉,如同龍眼。後來廟的周圍漸漸形成村莊,就以“龍頭”作為了名字。

老北京含有“龍”的地名眾多,可以組成一條“地名龍”

另外,西城區有一條西北東南向的斜街,名字就叫“龍頭井街”,據說這條街原來有一眼水井,叫“人頭井” ,井的附近有座古廟,香火不太旺盛。清朝時有一年大旱,雨貴如油,但人頭井的水卻一直很旺。

有一天有人來井上提水,發現井裡有一個龍頭在晃動,好像正在吐水,消息傳開,人們爭相觀看,從此人頭井便改名為“龍頭井”,原來的古廟也改為祭祀龍王的廟,香火大盛。

龍頭上應該還有龍嘴、龍眼、龍角和龍鬚。沒關係,咱老北京城除了不見龍角以外,還真有龍眼、龍嘴、龍鬚的地名。

昌平縣高崖口鄉小驟村有一處常年吐著甜水的泉就叫“龍眼泉” ;門頭溝區大峪南附近有一座水庫,名字叫“龍口水庫” ;而崇文區則有著名的“龍鬚溝”。

老北京含有“龍”的地名眾多,可以組成一條“地名龍”

龍鬚溝在解放前是一條汙物漂流、蚊蠅孽生的臭水溝,解放以後,人們對它進行了徹底的整治,使之成為了一條清水溝,作家老舍便以此溝的變化為題材,寫下了著名的《龍鬚溝》劇本,後拍成電影,龍鬚溝更是讓世人所熟知。

雖然現在的龍鬚溝已改造成了地下暗河,但其周邊新興的街道和居住區卻仍以它的名字命名,如龍鬚溝路、龍鬚溝北里等。

龍頭長在龍身上,北京的龍地名中,與龍身有關的地名有龍背村、龍骨山。

龍骨山是馳名中外的一座山,在房山區周口店西,因山上盛產中藥龍骨而得名。

這些龍骨是怎麼來的呢?

眾所周知,大約在60萬年前,在這座山上的天然洞穴裡,居住著一種原始人類——“北京人” ;距今約10萬年前,這裡又有“新洞人”活動;距今約1800前, “山頂洞人”也生活在這裡。

老北京含有“龍”的地名眾多,可以組成一條“地名龍”

北京人、新洞人、山頂洞人都是舊石器時代的原始人類,他們死了以後屍骨存留在洞穴中變為化石,同時,他們捕殺的大量動物的骨骼也在洞穴中堆積變成了化石。由於古人缺乏必要的科學知識,將這些化石誤認為龍骨遺骸。

龍身有了,龍應該還有龍爪,在北京的地名中,也有兩個關於龍爪的地名,一個是宣武區的“龍爪槐衚衕" ,在陶然亭公園西邊;一個是朝陽區的“龍爪樹” ,在小紅門北。這兩個龍地名的由來,都與樹形有關。

好了,既然北京的龍地名中有龍頭、龍口、龍眼、龍鬚、龍骨、龍背、龍爪,這不就是一條“地名龍”了嗎?

本文參考自:《老北京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