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科生考法检两院公务员,应当做哪些心理准备

法科生考法检两院公务员,应当做哪些心理准备

大年初四,表姐家的孩子在我父母家里拜年,开口便问:“舅舅,我马上大四了,到底是考司法考试还是考研呀,是考公务员好还是做律师美呀”,作为同为农民家孩子的我不假思索而又斩钉截铁地说:“必须是做律师!”“我觉得还是公务员美呀,又轻松,还稳定”,她似乎已被公务员光鲜的外在而倾倒。于是,我给她讲述了这么一则故事。

阿明、阿辉和阿振是某法科类大学的同窗,阿明来自偏远农村,家境较为拮据,是典型的“农N代”,平日里除了上自习还是上自习,为人少言寡语,不善交际,人称“自习哥”;阿辉是典型的“官二代”,平日里仗义疏财,美女傍身,性情洒脱,待人豪爽,是班里的大哥大,人称“潇洒哥”;阿振来自城乡结合部,成绩平平,但口才甚好,平时热衷于各种辩论会,演讲赛,人称“怪才哥”。毕业后,他们经历了不同的人生际际遇。

阿明以其学习能力,本来可以轻松考上研究生,但迫于贫寒的家境,为给父母减轻负担,他选择了考公务员,并且一击命中,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考上了所在县城的法院。阿明为人忠厚老实,低调谦虚,从来不与人争斗,不久之后,便成长为单位的主要劳力。干书记员时,他是经常加班的书记员,一年内订完了庭里三年累积的卷宗;干助理审判员时,他是经常加班的助审,连续多年是院里的办案标兵。八年过去了,他依然是科员一枚,但他并没有任何抱怨,因为院里40多岁的科员还是一抓一大把。在员额法官遴选时,他的办案量名列前茅,但由于员额法院名额有限,他最终还是名落孙山。看着做律师大学同学们个个动辄年收入数十万,阿明也萌生了辞职的念头,但在父母的强力阻止下,他还是选择了留下。父母说“你就是个农民的儿子,你还想干啥!”

靠着一路小抄得以顺利毕业的阿辉在毕业那年考上了乡镇选调生,但“背景”深厚的阿辉压根就没到乡镇呆一天,因为他很早就知道,那些所谓的“到基层锻炼是组织培养”的话常常是笑话,从考上乡镇选调生到进入市级机关阿辉弹指即成。整日优哉游哉的阿辉年年都是优秀公务员,甚至单位领导都对其毕恭毕敬。事业风生水起,婚姻更是圆满,阿辉成功迎娶了一位房地产商的女儿,从此坐拥豪车别墅。八年之后,阿辉早早提了正科,已进入副处级干部考察序列,同学们笑称“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阿振毕业那年并没有选择考公务员,而是集中精力通过了司法考试。但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阿辉还是回到家了家乡,因为这个偏远的县城居然还给返乡大学生事业编制。进入县法院的阿振成为了一名事业编制的书记员,但县法院的庙实在太小了,怎能容下有着鸿鹄之志的阿振。在县法院干了一年后,阿振便义无反顾的辞职了。回到省城的他进入了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实习,起初每月几百元的工资阿振忍了,在城中村睡着民工床阿振也忍了,穷到一天只吃一顿饭阿振也忍了。五年之后,阿振羽翼丰满,其口才能力使其在律师界游刃有余,很快他便在省城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

作为没有“背景”的“农二代”来说,无论你如何努力,如何卧薪尝胆,想要达到阿辉那样扶摇直上的境界几无可能。在背景大于金钱,金钱大于能力的基层来说,农家孩子要做的,就是通过实现财务自由来改变自己及其后代的现状,更要改变父母“学而优则仕”的陈旧观念。如果你在仕途上无所成就,在财务上又囊中羞涩,你的下一代还将继续走你的老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