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揮金如土,20年間花掉8000萬兩銀子,大清朝就是被他給敗光的

乾隆揮金如土,20年間花掉8000萬兩銀子,大清朝就是被他給敗光的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這句話用在乾隆皇帝身上可是一點都沒有錯。從小爺爺康熙皇帝就對他刮目相看,甚至民間傳說康熙皇帝本來沒想把皇位傳給雍正皇帝,只不過是因為喜歡他的兒子弘曆,才把皇位傳給他的。

關於乾隆皇帝的評價一直是譭譽參半的,他前期執政有方,發展經濟、注重民生、平定邊患,後期六下江南,二十年間將父親和祖父攢下的家底幾乎花空了,為大清埋下了腐敗的種子。

幸運繼位

雍正皇帝的兒子不多,弘曆本來排行老四,因為前面的兩個哥哥都相繼早亡,所以他實際上是老二,在他前面還有一個不太聰明的哥哥弘時,他還有一個弟弟叫做弘晝。康熙皇帝老當益壯,有三十五個兒子,最終活下來的有二十四個,這麼多的兒子,康熙皇帝的孫子當然不會少。

根據正史記載,

康熙皇帝有九十七個孫子,而這些孫子大多與他沒見過面。當時雍正皇帝還是雍親王,為了討父親的歡心,他就勸說父親去看看自己的孫子們,康熙皇帝在花園中第一眼就看中了弘曆,認為他貴不可言,因此把他帶在身邊教導,對他百般疼愛。

乾隆揮金如土,20年間花掉8000萬兩銀子,大清朝就是被他給敗光的

公元一七二二年康熙皇帝駕崩,死前傳位於皇四子胤禛,即為雍正皇帝。因為經歷了康熙末年慘烈的“九子奪嫡”之爭,雍正皇帝覺得立嫡立長的制度不適合清朝發展,甚至會引發禍患,於是建立了秘密立儲制度,即生前制定繼承人,把他的名字寫在紙上然後放在正大光明匾的背後,等皇帝駕崩時宣佈新帝人選。

雍正一直在弘曆和弘時之間猶豫,可是弘時偏偏因為替被圈禁的八王爺和十四王爺求情而觸怒了雍正,一氣之下將他趕出了皇室,過繼給了罪臣八王爺為嗣,弘曆就此名正言順的成為太子人選,雖然沒有明說,但早已人盡皆知。

乾隆揮金如土,20年間花掉8000萬兩銀子,大清朝就是被他給敗光的

公元一七三五年,在位十三年的雍正皇帝去世,弘曆繼位稱帝,即為乾隆皇帝。此時的清朝經過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的治理,已經是國富民強。康熙晚年因為吏治腐敗,所以國庫裡的銀子只有八百多萬兩,雍正皇帝在位時勵精圖治,幾乎廢寢忘食的處理政務,同時懲治貪官汙吏,發展社會經濟,使國庫又充實起來。

到了乾隆皇帝繼位時,國庫裡的銀子又達到了六千多萬兩。可以說是家底非常豐厚,乾隆在位初期和中期也是勤於政務,沒有辜負祖父和父親的期望,到了第四十二個年頭,國庫存銀已經有了八千多萬兩之多,鼎盛時期甚至有一億兩以上的銀子。

乾隆揮金如土,20年間花掉8000萬兩銀子,大清朝就是被他給敗光的

從“好皇帝”到“敗家子”

現代人常說:“有錢任性”,這句話用來形容古代的乾隆皇帝也非常貼切,乾隆執政前期國庫充盈,國庫裡的錢就算沒有誇張到三生三世都花不完,但是用來供給皇室生活和平時支援百姓應該是足夠了的,但是到了嘉慶皇帝執政的時候,國庫裡卻只剩下了兩千萬兩白銀,那麼剩下的八千萬兩銀子到哪裡去了呢?毫無疑問,這些銀子都被他的父親乾隆皇帝在20年間給敗光了。

在電視劇《如懿傳》中有這樣一段經典的對白:皇后烏拉那拉氏指責乾隆皇帝不應該在民間尋花問柳,惹得百姓議論紛紛,有損天子的威嚴。乾隆皇帝卻毫不客氣的說:“朕這些年來的吃不好睡不好,過得是宵衣旰食,難道還不能享受一番嗎?”

乾隆揮金如土,20年間花掉8000萬兩銀子,大清朝就是被他給敗光的

其實對於乾隆皇帝來說,所謂的“宵衣旰食”是根本就不存在的,乾隆很會遊玩享樂,如果不是他後期的各種享受和把錢用在一些不該用的地方,給子孫後代留下了一個經濟落後的王朝,大清也許還能多延續一些年。

乾隆的錢主要是用來和邊境少數民族作戰、六下江南、修建園林等方面,為了宣揚大清國威,他四處征戰,雖然平定了大清的邊境,但是有些戰爭是沒必要進行的,因此還花費了大量不必要的金錢。在六下江南的過程中,乾隆皇帝也是大興土木、肆意揮霍享樂,而他駕到的時候方圓幾里的全員都要跪道相迎,為了擴大街道的面積,所有百姓的商鋪都要被拆除,因此造成了百姓極大的經濟損失。

乾隆皇帝經常在所到之處修建行宮,各種行宮的建築當然也少不了要花錢,而官員們又極盡諂媚,想為皇帝修建最好的宮殿園林,所以又是一筆高昂的費用。除此之外,

乾隆還特別要面子,對於母親崇慶皇太后的壽辰,他也是置辦的非常繁盛,動輒花費數十萬甚至數百萬,轟動京師。在這樣瘋狂的“敗家”行為之下,國庫很快就空虛了。

乾隆揮金如土,20年間花掉8000萬兩銀子,大清朝就是被他給敗光的

對後世的影響

乾隆晚年揮霍無度,對於經濟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國庫空虛到幾乎沒有多少銀子,

幸好乾隆皇帝宣佈禪位給兒子永琰,即為嘉慶皇帝。嘉慶皇帝繼位時國庫裡只有不到兩千萬兩白銀,因此他不敢再像父親那樣奢侈,而是勒緊了褲腰帶過日子,從前朝到後宮一切吃穿用度都從簡。

終於在嘉慶皇帝的治理下,國庫裡的銀子漲到了三千三百萬兩,嘉慶皇帝非常高興,認為大清的經濟還有恢復的希望。但是嘉慶皇帝能力平庸,這也是他所能做到的極限了,雖然他如此辛苦的充實國庫,衰敗的經濟還是一蹶不振。

到了道光、咸豐年間,各種外來侵略戰爭打開了清政府的大門,清政府一來技術落後,二來沒有金錢作為戰爭支撐,反而在與列強的戰爭中節節敗退,割地賠款,就連嘉慶皇帝攢下的三千多萬兩銀子也都被賠付給列強了。

乾隆揮金如土,20年間花掉8000萬兩銀子,大清朝就是被他給敗光的

道光皇帝節儉度日也只攢下了八百萬兩銀子,到了咸豐時期內憂外患更加嚴重,咸豐皇帝竭盡全力去應對,最終幾乎耗盡了國庫裡的銀子,僅剩十一萬兩銀子,甚至還沒有普通的富商有錢,咸豐皇帝實在拿不出錢,只好派人把宮中能融化的貴重金屬全部融化來作為軍餉。

但是這還不是最糟糕的,到了同治、光緒年間,清朝因為貪官汙吏橫行和慈禧太后的揮霍無度,還要賠償外國列強各種賠款,已經走到了滅亡的邊緣,大清的國庫被揮霍一空,堂堂“天朝上國”居然要向銀行貸款來維持朝廷的基本開銷。

乾隆揮金如土,20年間花掉8000萬兩銀子,大清朝就是被他給敗光的

到了宣統年間,清王朝已經是外強中乾,靠著國民政府的扶持才勉強維持生活,甚至連宮女和太監的月例銀子都發不出來了。就是在這種經濟極度衰敗的情況下,伴隨著國民革命軍北伐的槍聲,宣統皇帝溥儀被趕出了紫禁城,清朝最終走向了歷史的深淵。

“乾隆遊遍天下,終致人財兩空”,可以說乾隆是一個幸運的人,老爹雍正節衣縮食,攢下家底,他卻揮金如土,20年間花掉8000多萬兩銀子。如果不是他的過度揮霍和勞民傷財,也許大清還會延續一段時間,不會因為沒有錢而無法負擔軍費最終喪權辱國。歷史證明,經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如果經濟腐敗,那麼國家也將不復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