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达"与“老于世故"你认为哪个更值得交往?



今天无事,想起那天和人聊起关于"通达”和"老于世故”的话题,特意上网查了,加上个人的理解又重新整理了一下:

“通达”是对世事看得很清楚,透彻,不太容易着急生气发牢骚。

老子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生活中其实有多少人能做到,就不得而知了。)

而老于世故,是阅历丰富,经验老到,能洞悉事物利弊,审时度势,任何时候都能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始终能把自己在事故中心“摘"出来,而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个人理解"通达”是凌驾于普通大众思想之上超脱超然,有着看破不说破的意思。

而"老于世故”是反复权衡下的自私冷漠,甚至是老谋深算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装模作样。

相较于莽撞行事,乳臭未干,没啥不好,只是少了一份人应有的"热"气,是个良相,但不宜交往太深。

乌合之众》里有这样一段话: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事实上在群体中,彼此保持在合适的距离之内,秉持淡淡的姿势,如果为了讨好别人,动不动就交浅言深也很可笑。

父母生就的脾气秉性,很难改变,人无完人,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谁也没权指责别人。

因而一辈子有一个讲得来的知己良友已是幸运之极,不必奢求太多,人人求同。

彼此以舒适的状态生活吧,尽量不要太执拗就好了。

所以选择和谁交往,只能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你若能有抵御得了严寒的能力,自然有相互掣肘的本领。最后无非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