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是怎麼來的?又是誰寫的?

荷韻思


作為與《西遊記》齊名的神魔小說,《封神演義》的文學成就和知名度不言而喻。其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歎為觀止。

三首八臂的哪吒,飛磨盤的龍鬚虎,眼中生手、手中生眼的楊任,日行千里的土行孫,肋生雙翅的雷震子,鼻子哼白氣、口中哈黃氣的鄭倫、陳奇,葫蘆裡裝鐵嘴神鷹的崇黑虎……

法寶更是層出不窮:九火神龍罩、吳鉤劍、遁龍樁、五寶七禽扇、飛光石、混元珠、定海珠、捆仙繩、誅仙劍、玉如意、金蛟剪、翻天印、陰陽鏡……

千奇百怪的坐騎:金眼駝、五色神牛、四不像、奎牛、金毛犼、金睛獸、大鵬雕、玉麒麟、白額虎、五點斑豹駒、狴犴、狻猊、猙獰、鴻鵠……

此外尚有諸多陣法,實在是妙趣橫生,其樂無窮。

其作者許仲琳(1560年—1630年),亦作陳仲林,號鐘山逸叟,應天府(今江蘇南京市)人,生平事蹟不詳,明朝小說家。他生活在明代中後期。著有知名小說《封神演義》,因此而得名。

現知最早的《封神演義》版本是明代萬曆年間金閶舒載陽刊本,藏於日本內閣文庫。書中卷二題作“鐘山逸叟許仲琳編輯”,所以很多學者認為《封神演義》的作者即為許仲琳。但這是孤證,而且許氏生平事蹟均無知曉,到底他是不是作者,還很難斷言。《傳奇匯考》卷七《順天時》傳奇解題雲:“《封神傳》系元時道士陸長庚所作,未知的否。”二十世紀世紀30年代,張政烺考訂“元時”系“明時”之誤。根據咸豐年間的《重修興化縣誌》卷八“人物誌”的記載,陸西星,字長庚,江蘇興化人,聰明過人,頗具才華。他博覽群書,文章嫻熟,又工於書畫,能領悟性命天道之類深奧的道理。

封神演義就是對民間傳說和神話的一次總結和再編。





愚蠢的畢言言


《封神演義》一般俗稱《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封神傳》,約成書於明朝隆慶、萬曆年間。

《封神演義》全書一百回,寫武王伐紂的故事。前三十回著重寫紂王的暴虐,姜子牙歸隱,文王訪賢,得姜子牙之輔佐,武王才完成討伐紂王的大業。後七十回主要寫商、周兩國的戰爭,並且摻雜有宗教的鬥爭,闡教幫助周,截教幫助商,各顯道術,互有殺傷,結果截教失敗,紂王失敗而自焚,武王奪取天下,分封列國,姜子牙回國封神,使有功於國的人和鬼各有所歸。

說封神演義的來歷,不得不提另一部更為出色的中國古典神魔小說《西遊記》,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作者吳承恩,大約成書於明朝嘉靖年間。

此兩部神話小說都對明代後的中國影響巨大,至今都成為人們津津樂道,尤其是茶餘飯後。但有三個怪現象,封神演義成書在後,寫的歷史肯景卻在西遊記之前,此是一怪。兩本書的人物重疊度非常之高,以至於封神演義普遍被認為是西遊記的前傳。但兩部書的立場卻是截然相反,封神演義揚道抑佛,而西遊記揚佛抑道,此是二怪。西遊記在明代是禁書,但大家都知道作者是吳承恩,封神演義歷代都不禁,但其作者卻一直有爭議,此是三怪。為什麼會這樣?本人現在根據一些線索推測下並提出一個假說供大家參考。

西遊記成書於嘉靖年間,嘉靖皇帝篤信道教,整天弄一群道士在皇宮裡煉丹,38年不上朝,吳承恩應該是對這一現象深惡痛絕,故寫的西遊記中多處有貶低嘉靖帝的嫌疑,當然他也順便諷刺了道教,造成揚佛抑道。雖然西遊記沒有明著批評明政府,但明政府應該是聞出其中味道,所以當時將西遊記列為禁書。同時為了反駁西遊記(政府雖禁,但民間已流傳開了),明政府組織了一群文人針對性地寫了另一本鉅作封神演義,我個人認為許仲琳只是這一群文人中的一個而已,所以大家一直有爭議。正因為封神演義很可能是一群人應付政治任務而寫的,所以寫的沒有西遊記好。西遊記是作者由感而發,所以感覺寫得更用心。這類似一幕,當代也出現過,當年毛主席在重慶談判前發表了以個人宏大氣魄寫就的《沁園春雪》,蔣介石也組織了一大堆當時最有才華的文人想寫篇蓋過毛主席的文章而不得。

如果真相正如我的假說,那麼三個怪現象就能夠解釋得通,求歷史學的高人指點證明!





焱煌神話


明朝嘉靖年間,嘉靖皇帝崇揚道教,嚴嵩等輩又趨炎附和,一時間道家的傳說故事盛行。於是開始有人編寫“封神”類的小說演義,刊行坊間,流俗傳播。正是在這種大環境下,才產生了《封神演義》。

受封神類書籍的影響,民間百姓經常舉辦各種祭祀神鬼的活動,這種風俗一直傳到清代。而可笑的是,當有人問起百姓,祭祀這些神的具體封號,百姓們卻茫茫然答不上來。乾隆時的一位官員李調元,想到孔子的古訓“敬鬼神而造之”,認為應該糾正這種習俗,於是編寫了一部《神譜》,把古往今來,各種神明鬼怪的封號,以及來龍去脈,做了考證,寫進書中。

關於《封神演義》是如何產生的,還有一個說法。清嘉慶年間的宗室,禮親王昭槤認為《封神演義》是在暗諷明萬曆時期的黑暗朝政。他指出,小說暗指明神宗為紂王,鄭貴妃為妲己,太子朱常洛為殷洪王,朱常洛生母恭妃為姜後,張維賢為聞仲(張維賢是明成祖時英國公張輔之後,萬曆年間襲英國公爵),朱希忠為黃飛虎(朱希忠和錦衣衛指揮史陸炳一樣,是嘉靖皇帝在老家時的心腹,後總管神機營、提督十二團營及五軍營,封成國公,死後追封定襄王),西岐暗指播州楊應龍(楊應龍是萬曆初年四川播州宣慰使,嗜殺,勾結苗人據關造反,事敗自焚而死。)以孫丕揚為楊任(孫丕揚是萬曆初年的右副都御史,據說學識不大,全憑手下為耳目,打探各類官員的消息。)三教暗指齊、浙、楚三黨。托塔天王暗指李三才(李三才是萬曆進士,累遷右僉都御史。後巡撫鳳陽諸府十三年,甚得民心。善籠絡朝中人士,結交遍天下,但是不夠清廉。)鄧九公暗指鄧芝龍。申公豹暗指申時行(申時行是萬曆時的吏部尚書、內閣首輔。鄭貴妃一心想讓自己的兒子朱常洵做太子,萬曆皇帝也有這個意思。申時行首鼠兩端,在皇上面前表示支持,在群臣面前表示反對。最終被彈劾歸鄉)。

禮親王昭槤一直奇怪,如此明顯的諷刺朝堂的作品,在大明竟然會很流行。看來要麼是昭槤深受清朝文字獄的影響,不理解大明的文風開放;要麼他的這些猜測只是猜測,也許《封神演義》與萬曆時期的朝政並無關係。

至於《封神演義》的作者,通常認為是明代的許仲琳,根據是,《封神演義》最早的萬曆年間的版本現藏於日本內閣文庫。書中題作“鐘山逸叟許仲琳編輯”。但是這個說法存疑,因為學界認為這是孤證,而且許仲琳生平事蹟不詳,在古籍資料中查不到他的任何信息。

另外還有五種說法,一說是王世貞,王世貞是嘉靖間進士,官刑部主事。因給楊繼盛殮棺下葬,得罪嚴嵩。萬曆年間官至刑部尚書。二說是道士陸長庚,他精通道家之學,有《老子玄覽》《南華副墨》《陰符經測疏》《金丹就正篇》等著作。三說是一朝廷大員在獄中所作,有人看到此書,懷疑他精神不正常,希望朝廷能赦免他。四說是一老翁所做,老翁嫁長女時,嫁妝豐厚,等嫁二女兒時,一無所有,只送了《封神》書稿一部,說是有此書一生吃住不愁。於是二女婿刊刻發行《封神》,賣書致富。第五種說法是那位禮親王昭槤提出來的,他認為《封神》是明代鍾伯敬做編。鍾伯敬,名惺,字伯敬,萬曆間進士,官禮部主事。父親去世後回家丁憂,再也沒出來做官。晚年感慨人生,精研《首楞嚴經》。

以上的五種說法都沒有什麼具體的實證,全是“據說”。《封神》是一部完整描寫中國神仙體系的小說,把儒釋道,三教九流融合貫通,反應了當時的文學特色,可比肩四大名著。的確是不一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