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耗時最長的工程:從春秋建到現在未完工,如今被列入世界遺產

隋唐大運河舉世聞名,它跨越了地球10多個緯度,地跨8個省、直轄市,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平原和東南沿海地區,很多人說到大運河,就會想到隋煬帝,卻極少有人清楚春秋時期吳國君王夫差是大運河“第一鍬”的開挖者。

我國耗時最長的工程:從春秋建到現在未完工,如今被列入世界遺產

不過當時夫差人工開河為的是北上伐齊,爭霸中原,但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滅了吳王。我國耗時最長的工程是京杭大運河,從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就已經開始動工,秦始皇時期,在嘉興境內開鑿了一條重要河道,奠定了以後江南運河的走向。

我國耗時最長的工程:從春秋建到現在未完工,如今被列入世界遺產

公元前589年,隋軍滅掉了南朝最後一個朝代,國家從此統一,之後隋文帝又勵精圖治,開創出了“開皇之治”的繁榮局面,國家恢復過來且有了力量,隋煬帝 即位後遷都洛陽,做出了貫通南北運河的決定,一是為發展經濟,二也是考慮到北部邊境的問題。

我國耗時最長的工程:從春秋建到現在未完工,如今被列入世界遺產

後來到元朝時期,為了不再繞道洛陽,於是開鑿了三段河道,並且命名為京杭大運河,明清兩朝時期,每年有5萬4千多噸的漕糧,以及數十萬匹蘇杭織造絲織品運到了北京,此外,棉花通過運河從北方運到了南方。

我國耗時最長的工程:從春秋建到現在未完工,如今被列入世界遺產

2002年,京杭大運河還被納入了“南水北調”工程,在徐州市京杭大運河上也設有張樓水站,現今京杭大運河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也被列入了世界遺產。

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千米,世界上開鑿最早、長度最長的一條人工河道,它流經了18個市區,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因為京杭大運河的貫通,運河邊上的城市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我國耗時最長的工程:從春秋建到現在未完工,如今被列入世界遺產

而京杭大運河全程可分為七段,即通惠河、北運河、南運河、魯運河、中運河、裡運河和江南運河。漕運發達時期,北運河上每年要承載2萬艘運糧的漕船,12萬人次官兵,共3萬艘商船。

我國曆史悠久,在很多個方面,我們都驚歎於古時人們的智慧,即使古時大多是人工完成,沒有現代先進的科技,但他們依然將一個又一個偉大工程實現,甚至在數千年後,依然可以被後世利用。

我國耗時最長的工程:從春秋建到現在未完工,如今被列入世界遺產

我們談論古代社會時,常以為它落後,沒有無線,沒有電,沒有工業機器,可古人留下的很多東西又讓現在的人自愧不如,這同樣也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