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冬至大过年”?

“冬至”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过了冬至,一年很快就过去了。

在我们中国,素来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因为“冬至”,其实是指冬天快到尽头了。这一天,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昼就会一天比一天长,直到夏至,再互相转换。所以,在殷周时期,中国人是把“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而我的家乡,广东粤西的一个小乡村里,也一直保留这个风俗。在冬至这一天,会一家人在一起,做一些传统的美食,来庆贺这个节气。

如何理解“冬至大过年”?

比如,上图中的“寿桃籺”。这种“籺”,一般用黄豆、虾米、花生、猪肉为馅,用菠萝叶垫底,用木头印使其成形,喻意吉祥安康,多用在祭祀场合。

如何理解“冬至大过年”?

还有这种“煮汤籺”,用韭菜、萝卜、葛薯、虾米、豆炸、精肉等为馅料。皮薄汁多,一口咬下去,汁料溢满口腔,馅料飘香齿颊,实在是滋味无穷。

但我们过节,除了美食之外,最为重要的是,这一天,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喜欢过节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