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人才复制和人才激励方法,连锁企业股权激励值得借鉴!

海底捞人才复制和人才激励方法,连锁企业股权激励值得借鉴!

智有明股权创始人

上海有明企业管理咨询创始人

上海智有明律师事务所创始人

连锁企业想实现高质量的增长,实现数量众多的门店连锁,核心于在“连住利益,锁住管理”。“连住利益”,就是要把员工和门店、门店和门店、门店和总店的利益连在一起,实现上下同欲,上下同心,上下同利;锁住管理,就是总部要对各个门店把控住系统性风险,为各门店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持。

店长的培养和店长能力的复制,又是连锁企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哪家拥有合格店长数量越多,哪家越容易实现连锁企业的扩张。

海底捞以“对顾客服务好”为金字招牌,以“顾客满意度”为考核内容,服务依赖于人力,难以做到标准化、可复制化,复制“优质服务”并不具备连锁扩张的优势。可现实是,海底捞就要赴港上市了。在海底捞,店长无疑是最有价值的资产,也是海底捞的中坚力量。根据招股说明书资料显示,海底捞2015年门店数量146家,2016年门店数量176家,2017年门店数量273家,2018年准备开200家店。截止到2008年5月,海底捞已经有320名店长及200名后备店长。

海底捞的成功,得益于其店长培养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得益于“连住利益、锁住管理”的贯彻执行。海底捞模式,对于各类连锁产业,比如餐饮,超市,医院等领域,以至于重度依赖人力和服务的行业,比如咨询和进入领域,都有可借鉴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套制度,还是一门管理哲学,能够让整个体系实行自我激励,自发裂变!

一、海底捞店长培养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

让现任店长培养员工成为新店长,是连锁企业进行店长人才复制的一贯做法。但是如何激发现任店长培养新店长的内在动力,又如何保证店长培养出的新店长能力合格?

海底捞实行的师徒制,已经超越了简单的“传、帮、带”,它将师傅和徒弟利益紧密捆绑在一起,不仅有利益共享的激励机制,更有责任共担的约束机制

Ⅰ 海底捞店长的利益激励机制

在海底捞,门店店长权力非常大,他拥有门店的经营自主权,比如门店的员工的聘用,解约,金身折扣,个性化服务等等。门店店长还有开设新店优先权和提名新店店长人选的权利。

作为师傅的店长,他的薪酬除了基本薪金以外,还可以获得以下两种选项当中较高的奖励:

第一个选项:他管理餐厅利润的2.8%

第二个选项:他管理餐厅利润的0.4%,加上其徒子管理餐厅利润的3.1%,再加上其徒孙管理餐厅利润的1.5%

两个选项相比较,一定是倾向于第二个选项。这个店长利益机制的安排十分精致,它背后的逻辑在于:

有效地激励店长去培养新店长。店长培养的徒子徒孙越多,他可以享受到的利益也越大。

不仅激励店长培养手下员工成为新店长(成为他的徒子),还激励他乐于帮助徒子去培养新店长(成为他的徒孙),使得新店长可以更有效率地培养出来。

相比鼓励新人拼命干活,更重视让老人带新人。

当成为一个师傅,成为一名店长,能够带徒弟,以后就不仅仅是一位打工的管理者,而且可以把这个家当成自己的事业想,享受盈利的增长,更关键的是培养出优秀的徒弟,便是自己世界的扩张和延伸,这就是海底捞是师徒制的精髓。

Ⅱ 海底捞店长的约束机制1:新店长考核关

上述激励机制下,店长拼命培养新店长。对连锁企业而言,需要的是合格店长。如何保证店长不仅重视培养店长的数量,还要保证培养店长的质量?

海底捞规定:培养的新店长需要经过总部安排的培训考核关。如果经培训过不了考核,店长和提名候选人就要负担培训费。

具体机制如下:

店长利益来源于多开新店,安排自己培养出来的员工担任新店店长。店长有开设新店的权利,也有新店店长的提名权。但是店长提名的候选人并不当然成为店长,必须要通过15到30天的海底捞大学课程培训,还要经过海底捞总部评估才可以就任。如果评估不通过,店长和提名候选人一起,就要共同承担培训期间的所有费用。

于是,培训费用负担就成了店长培养新店长的一道必过坎。店长要有更多利益,必须培养新店长。任命新店长,必须过考核关。过不了考核关,白白花了时间和精力培养不说,店长还要承担培训费。这有点像总部和店长在培养新店长的“对赌”味道,培养出来新店长,店长有更多收益;培养不出来新店长,店长还有亏损。

这个机制下,会督促店长在培养新人时,不仅要注重培养的数量,更加注重质量,同时还要慎重决定提名人选,防止胡乱提名瞎推荐。这个方法对于店长培养新店长有了约束。

Ⅲ 海底捞店长的约束机制2:(自己的和徒子徒孙的)门店考核关

海底捞将对于店长的考核,和他管理的门店评估联系在一起。

门店评估分为三级,a级,b级和c级。

a级表示优秀,

b级是合格,有提升空间,

c级表示不合格。

a级门店的店长,有权利优先选择开设新店,提名徒弟成为新店店长的候选人。

b级门店,店长可以通过继续培训,或者寻求总部支持方式,争取下一季度更好的评级,以此来拥有a级门店的店长权利。

c级门店,店长将在未来一年以内不能再申请开设新店,并且需要接受为期六个月的培训,如果在培训以后,在一年以内仍然被评定为c级的,还可能失去店长职位。如果出现食品安全事故,直接评为c级。

餐厅评级,不是由海底捞管理人员进行。海底捞每个季度会邀请15位神秘嘉宾进行体验,从服务质量,服务员的敬业程度,实物质量,餐厅环境等进行评定。还包括其他的评级标准,比如突击检查的结果,来自互联网的用户评论,员工的流失率,外部顾问执行的调查报告及研究营运及财务业绩。

店长利益来源于多开新店,安排自己培养出来的员工担任新店店长。通过上述惩罚捆绑的方式,已经将师傅、徒子、徒孙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如果评为c级门店,培养这位店长的师傅和师爷,还将受到财务上的惩罚。

Ⅳ 老店长会不会带徒子徒孙出去另外开店?

很多人会担心老店长培养出新店长,徒子徒孙以后,老店长会不会带徒子徒孙出去另外开店?

这种可能性相当小。海底捞已经是个平台,提供了整个品牌体系,员工培训体系,火锅底料供应,食材供应链。海底捞的供应链由关联公司蜀海供应链负责,底料是关联公司颐海国际提供,这两块资产是海底捞上市主体外的资产,店长很难接触复制和模仿。

店长只要留在海底捞,他维持现状,源源不断的培养新店长,他们收入就会逐渐上升。

海底捞的管理模式当中,浓缩了师徒制的精华,徒弟想要成功,必须要努力帮着师傅干活,而师傅如果有能力培养徒弟城电厂,也能够获得丰厚的后续收益。这就产生了人力体系的裂变式的自我扩张。

二、从店长到抱团小组—门店之间更紧密的结合体

在师徒制下,师傅和徒弟,徒孙之间,利益已经高度统一了,门店和门店之间已经形成了自然的牢固的互相帮助关系。

在这个基础上,海底捞又建立抱团组织,从制度上把已经存在师徒关系门店为主的门店(通常5到18家餐厅),形成紧密的抱团组织,让有能力的店长成为抱团小组的组长。

抱团小组互相帮助拓展及经营新店,负责对门店进行指导,提高当地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

这样一来,新店开设和落后店面扶持这项工作,变成了一项众人竞相争做的事,极大的减轻了总部的管理压力和运营成本。

海底捞已经成立了约40抱团组织,涵盖超过300多家门店。

三、教练团队的指导和支持

店长拥有门店的经营自主权。店长负责开设新店和管理门店。为了对店长更有力的支持,尤其是系统性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海底捞设置了教练团队。

这些教练大多担任过店长,或者拥有在餐厅工作的丰富经验,他们负责管理各个区域内的店长,负责指导门店。教练根据门店的需要进行指导和支持,以确保门店质量的一致性。

教练的职责内容包括

① 新店开拓战略(为选址租赁谈判提供指引)

② 员工发展晋升(负责管理大堂经理,提供海底捞大学培训计划)

③ 绩效评估(负责进行餐厅绩效评估)

④ 产品开发(负责开发新的菜品,并改进现有产品)

⑤ 财务(负责规划组织及核算餐厅财务状况)

⑥ 绩效改善(负责为餐厅绩效提供指导)

⑦ 新门店支持(负责餐厅监督及规划,餐厅工作人员培训,为新店长提供综合指导)

⑧ 人力资源(负责面试候选人,提供员工培训)

总部允许门店自主选择教练团队,总部教练的薪酬和整体利润的增长量挂钩。

四、总部的“锁住管理”和提供支持

总部负责控制系统性风险,为门店提供核心资源和可选服务。

总部对门店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严格审批,比如门店的考核,店长的认证,开店审批等等。

总部安排每季度对门店进行考核,以顾客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作为KPI指标。

总部有效地管控餐厅管理的关键环节,包括食品安全、供应商选择及管理、法律、资讯科技、财务及餐厅扩张战略。通过标准化管理,确保业务的整体质量及程序。虽然海底捞在日常运营中向店长赋予了重大自主权,但仍能够通过有效控制这些关键环节,来管理每间餐厅的质量。

五、海底捞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支撑

海底捞快速发展,除了上述好的制度以外,得益于他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持续主张。

张勇提出海底捞的核心价值观是“用双手改变命运”,“与人为善”是他们的文化。

在这种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熏陶下,店长培养新店长,抱团小组指导各门店,教练督导各店长,从思想层面得到升华。这不是海底捞对于家文化的宣扬,而是强调用双手改变命运,以及公正公平,是海底捞发展壮大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