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師一生,柳州大山裡暖心的微小學!

一師一生,柳州大山裡暖心的微小學!

地處廣西山區的一所學校,只有兩個人。一個他沒有同事,一個他沒有同桌。這就是柳州市柳城縣古砦仫佬族鄉大巖垌村的大巖垌小學,只有一名老師潘善吉和一名學生李建文。這所只有一師、一生的學校,是什麼樣呢?

一师一生,柳州大山里暖心的微小学!

資料圖:2016年12月1日,潘善吉在給李建文上數學課。

10歲男孩獨自爬山上學近兩年

大巖垌村坐落在群山之中,公路依山而建,崎嶇陡峭。2016年秋季,李建文成為大巖垌小學唯一的一名學生。父親常年在外務工,李建文和年邁的太爺爺、太奶奶一起生活。

5月31日,還未到6時,10歲的李建文已經起床,吃過早飯後,他幫太爺爺、太奶奶抬著要拿到集市賣的黃瓜、藠頭。平時,李建文幫家裡做的還不止這些。“放學後回家就會燒水、煮飯,然後再寫作業。”李建文說,8歲起他就自己洗衣服了,週末也會去地裡幫忙,“因為太奶奶他們太老了”。

一师一生,柳州大山里暖心的微小学!

李建文幫著太奶奶抬自家種的蔬菜。

一师一生,柳州大山里暖心的微小学!

每天放學後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水燒熱水。

一师一生,柳州大山里暖心的微小学!

李建文說,他洗衣服、點火燒水都是看著太爺爺、太奶奶做就學會了。

接近7時,太爺爺牽著馬匹往集市走去,李建文接過太奶奶手中的書包便開始了上學之路。因擔心公路車輛往來不安全,家住大巖垌村覃洋垌屯的李建文,選擇翻越自家邊上的一座山去往學校。

一师一生,柳州大山里暖心的微小学!

太奶奶遞給李建文書包,不停地囑咐他路上小心。

一师一生,柳州大山里暖心的微小学!

山路狹小崎嶇,兩旁長了不少綠色的青苔。

雨後的山路,加上清晨的露珠,石頭上顯得有點溼滑,但李建文仍步履矯健。“每天都這樣爬山,我都習慣了。”已經二年級的李建文一邊爬山一邊介紹,一年級的時候,他時常會摔跤,“有點痛,但書包都在保護我,爬起來我就繼續走”。

那時,李建文從家裡到學校需要近2個小時的時間。“現在,下山我都練出來了,可以慢跑著下去,1個半小時以內都到了。”李建文說著,就坐在山路上,拿出一瓶水喝起來,“喝口水,我再走”。

一师一生,柳州大山里暖心的微小学!

泥巴路有些溼滑,李建文說這不算什麼。

一师一生,柳州大山里暖心的微小学!

走累了,李建文會停下休息一下,喝口水。

獨自一人爬山上學覺得孤單嗎?“不孤單啊!以前我會在路上背書,還曾經遇到一條有紅色、綠色條紋的蛇呢。”李建文講述著自己爬山上學的趣事。

一路上,李子、柚子、柑橘等水果不少。李建文穿行其中,如果想吃一兩顆,“我會先問一下它們的主人,同意了再摘。”路上遇到別人家的小黃狗,他也會停下來逗弄一番。

一师一生,柳州大山里暖心的微小学!

枝丫已經從李建文頭頂蔓延而過。

一师一生,柳州大山里暖心的微小学!

經過半小時的上山,爬到山頂的李建文緊接著開始下山。

一师一生,柳州大山里暖心的微小学!

下山的時候,有時李建文會慢跑起來以此加快下山的速度。

一师一生,柳州大山里暖心的微小学!

翻過山,再走一段連續下坡的水泥路就可以到學校了。

紮根深山39載 和學生亦師亦友

李建文的這一路,他的老師潘善吉都牽掛著。當8時30分許,李建文走進學校後,潘善吉便招手說道:“建文,你來啦!”

“之前他也在這上學前班,那時候學校還有幾名小學生。但因為年紀小,腳程不夠力,不定時來。”58歲的潘善吉介紹,一年級後,“無論颳風下雨,只要我不說停課,他都會來。”

一师一生,柳州大山里暖心的微小学!

皮膚黝黑的老師已經戴上了老花鏡,正在給李建文講解課文。

但是遇到風雨,潘善吉的心也是懸著的。“擔心他路上摔倒啊,估摸著他快到家了,就馬上給他家打電話。”潘善吉說,有時候,李建文來到學校衣服、褲子都是溼的,“十分心疼,趕緊用電暖風先給他暖身,烘衣服。”

平時,潘善吉也會擔心李建文上學路上碰到蛇或是其他意外,如果過了上課時間,不見他來到學校,潘善吉就會打電話詢問周邊的村民。

當天上午第一節課是語文課,師生面對面坐著。潘善吉先講解了課文《鳥島》的大意,就開始示範讀課文。隨後,李建文用稚嫩的童聲跟讀起來,窗外的鳥鳴聲與他朗朗的讀書聲相互映襯著。

一师一生,柳州大山里暖心的微小学!

偌大教室裡,一師一生的就是這樣面對面地上課。

而潘善吉老師不僅教李建文語文,數學、品德、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也都是他“一肩挑”。

在山村裡堅守39年的潘善吉,大多數時候都得施展“全能”。1979年9月成為一名教師的他,先後在三所鄉村小學待過,在大巖垌小學一待就是28年。

一师一生,柳州大山里暖心的微小学!

潘善吉說,他經常會在課堂上犯些“小錯誤”,看看李建文能不能發現。

“建文的爸爸、爺爺都是我的學生。”潘善吉介紹,這麼多年也數不清自己教過多少學生,但從沒想過自己只有一名學生可教。

隨著廣西優化農村教育資源配置,推行撤點並校。2001年起,柳城縣實行集中辦學後,大巖垌小學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均到鄉里學校就讀,該校學生逐漸減少。加之越來越多村民外遷,村裡的孩子或進城唸書,或到鄉鎮鎮中心學校就讀。2016年,李建文成為大巖垌村唯一一名適齡的一年級學生。

一师一生,柳州大山里暖心的微小学!

語文課上,李建文被老師生動地講解逗笑了。

即便只有一名學生,潘善吉仍在大巖垌小學堅守著。“一開始,建文只會說當地方言,不會說普通話,我和他溝通都存在困難,感覺教學非常吃力。”為了讓李建文學會說普通話,潘善吉陪他一塊看電視,並逐字逐句翻譯。

潘善吉的苦心沒有白費,第一個學期李建文學會學會了普通話,成績也很優秀。“語文考了99分,數學考了100分,還驚動了鄉里中心校的校長。”潘善吉言語中透露著驕傲。

一师一生,柳州大山里暖心的微小学!

資料圖:李建文的語文作業,字跡工整。

一师一生,柳州大山里暖心的微小学!

資料圖:李建文的數學作業,三個100分。

因為沒有同學,潘善吉就是他最好的玩伴。課餘時間,潘善吉陪李建文打球、追逐、談心。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潘善吉身體出現不適,平時很少能陪李建文玩耍。

一师一生,柳州大山里暖心的微小学!

資料圖:2016年12月1日,潘善吉和李建文在打乒乓球。

一师一生,柳州大山里暖心的微小学!

資料圖:2016年12月1日,李建文一人在打羽毛球。

“最後一個兒童節”

更多的時候李建文是一個人。今年秋季學期,步入三年級的李建文將轉入古砦仫佬族鄉龍美希望小學就讀,結束該校一師一生的局面。

今年的六一兒童節,也是他們在這所學校度過的最後一個兒童節。潘善吉計劃到鎮上給李建文買些糖果,讓他過個快樂的兒童節。

一师一生,柳州大山里暖心的微小学!

李建文走在家旁邊的過道里。

李建文知道自己即將離開老師,心裡有不捨。他悄悄寫了一張卡片,送給了潘善吉。

小小的卡片上印著一隻綁著愛心氣球的貓咪,上面寫著:“潘老師,謝謝你這兩年對我的愛!你經常對我說,讀書不怕難,長大了就不會吃虧。你說的這些話,我一定會記在心裡的。等我長大了,我一定會去看你的,你等我!李建文”。

對於朝夕相處了兩年的李建文,潘善吉也十分不捨。採訪過程中,潘善吉看著李建文哽咽地說不出話,對他說:“很捨不得,他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樣。”

一师一生,柳州大山里暖心的微小学!

資料圖:2016年12月1日,潘善吉在批改作業,書桌上擺放的書籍裡有一本《做最好的老師》。

六一兒童節來了,祝孩子們節日快樂!也祝愛著孩子的人們,像孩子一樣快樂!

微評柳州報道 編輯:朱柳融 圖:朱柳融 王以照 曹偉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