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休閒時間不足美國人一半 專家提議多放假竟被群嘲

中國人休閒時間不足美國人一半 專家提議多放假竟被群嘲

雖然中國《勞動法》對工作和休假時間有明確規定,但現實中許多中國人已把加班視為常態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了《休閒綠皮書:2017-2018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建議分階段在中國內地推行每天工作9小時,每週工作4天的36小時工作制,直到2030年全面覆蓋。這種安排被稱為“做四休三”,相比現行“雙休日”制度可以使勞動者獲得更多的休閒時間。這聽起來不像是一件壞事,可不少中國網友的反應令人意外,他們留言稱:“還是算了吧!”

如果就此認為中國的勞動者不想獲得更多的休息時間,那是一個莫大的誤會。之所以網友對這樣的提議反應冷淡,不是因為“做四休三”的制度有何不好,而是因為它與現實距離太遙遠。

休息日製度的調整與社會勞動生產率的變化具有相關性。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每週休息一天,1994年變為“大週末休息兩天,小週末休息一天”,現行的雙休日製度直到 1995 年才正式推行。按照這個邏輯,提議中國到2030年全面實現“做四休三”制度,其實考慮了生產力發展狀況,與中國社會的整體發展趨勢並不違背。不過,這僅僅是理論上推演的結果。

現實是,目前中國實行的“五天工作制”和“帶薪休假制”落實情況尚難令人滿意。上述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報告中就有一組調查數據:2017年中國人每天平均休閒時間為2.27小時,較三年前(2.55小時)有所減少;而美國、德國、英國等國家國民每天平均休閒時間約為5小時,為中國人的兩倍。在週末休假的兌現上,75.2%的有業群體可以享受週末雙休,16.1%的群體只能享受週休一天;而在帶薪休假方面,仍有40.1%的受訪者表示“沒有帶薪年休假”。

休息權作為公民基本權利之一,已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和法律保障。中國《勞動法》中也對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做了明文規定: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週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週至少休息一日。但為何這些規定最終只停留在紙上?

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除去某些行業和崗位的特殊情況——它們對整體調查結果的影響不大,網友提及最多、也最不滿意的其實是“加班文化”。無論在勞動密集型產業還是高精尖的IT產業,“996”現象(早上9時上班、晚上9時下班,一週上6天班)都十分普遍,一些企業甚至把加班時間長短視為評價員工進取心與責任心的隱性指標。

當然,加班成為常態,原因不只是企業“強迫”,員工的配合與妥協也是一個重要方面。中國官媒新華網做過一項關於帶薪休假的在線調查,結果顯示:在放棄帶薪休假的受訪者中,22.4% 表示“想休但不敢休”,22.3% 表示“想休但沒時間休”,9.7% 擔心“休假會影響發展前途”。其中就有一些員工願意主動加班,因為加班可以獲得更高的工資。

這種現象的存在雖然不一定違法,但大概並不符合保護勞工權益的初衷。其背後的深層原因在於,高度競爭的勞動力市場使不公平的僱傭關係被合理化。僱主很容易在合約關係中掌握主動權,進而支配員工的休閒時間。而面對公司和單位的各種“內部規定”,員工並沒有議價的條件,權益受損時申訴的成本又過高,所以很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回看中國社會科學院報告提出的“做四休三”建議,雖然在網上它遭到不少人的嘲諷,但網友其實並非針對提議本身,而是指向與政策精神相脫節的現實境況。應該承認,專家們提議推行“做四休三”工作制,本是為了進一步保障勞工的權益,其初衷是美好的;但因為脫離了勞工的真實處境,無法回應他們的真實訴求,所以淪為空談。與其耗費心思空中畫餅,還不如腳踏實地,研究如何將現行制度的保障落到實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