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之雙靈紀》第三章:以文亂法,儒道添薪

稷下城在泰山之下,緣於三百年前大秦設立的稷下學宮,四方學子鯉匯於此,規模漸大,逐漸發展成為一座雄城,大秦二世而亡,稷下學宮卻日漸昌盛,成為天下學府聖地。時至今日,已是一處天下一等一的中立之地,天下學子出稷下,稷下學宮曾有一任祭酒曾豪言:“我稷下城即便乞兒,也可會須一飲三百杯,對酒狂歌詩千篇”。稷下城學風之盛,可見一斑。

縱觀全城,雕欄畫棟,十里長廊,入目者皆是亭臺水榭,不乏攜美從遊,泛舟江河者,往往詩文對合,一片歌舞昇平之態。

稷下城幾百年來,無論盛世亂世,一直遺世獨立,靜觀人世浮沉,是很多人眼中的人間聖地,由於其特殊的人文地位,歷屆各國掌權者也對其禮遇有加。門生故吏遍天下,影響力遍及鴻蒙世界,又被尊稱“文帝城”,與“武帝城”枳子城並稱文武二城。

如果說稷下城是人間聖地,稷下學宮則是人間聖地中的聖地,先有稷下學宮再有稷下城,三百年來,無數帝王將相在此走出,這便是稷下學宮三百年來積攢的大勢。學宮在城之北,佔地廣袤,極盡精美華麗之能事,乍一看,非常不符合儒家出仕之原則,然而三百年來,從未因此出過什麼奢而忘本、不思進取之人,世人也就見怪不怪了,何況天下間的道理本來就掌握在這裡,論嘴上功夫誰又比的過稷下學宮的千萬學子?

稷下學宮有一處高樓,號稱藏天地造化、學問於一樓,大秦始皇帝親命名:藏天閣。藏天閣高九層,佔地百畝,通體木製結構,據說是大秦始皇帝命墨家、陰陽家、道家等昔日顯學合力打造,窮究天人造化,機巧富麗為天下最。

藏天閣九層樓,一道黑影悄然出現,遊走在各層書架間,似在翻找什麼,而樓臺處有一躺椅,一位鬚髮皆白看不出年歲的老人正在鼾睡,過了許久,突然老人翻身而起,罵道:“隱門的人現在都這麼差勁嗎?天字櫃十三號,你快點找,找完了打一架,老夫還要繼續睡覺呢。”

閣內黑影聞言大吃一驚,下意識抬手,一枚閃爍幽光的暗器以鬼魅角度射向老人……

“呦呵,牛毛斷魂針,還是個天字殺手,不過就一個人,隱殤小兒是不是太看不起我稷下學宮了?”老人說著還擺弄著那枚比牛毛還細的暗器,彷彿發現了什麼新玩具的孩童。

幽光再現,無聲無息,接連數枚,都以極刁鑽的角度射出,銜接緊密,躲無可躲,那道黑影緊隨其後,更是絕殺之招。

不見老人如何動作,幾枚暗器便紛紛倒射而回,黑影險死還生的躲過之後,又被一腳踢在身上,身體瞬間扭曲如弓,飛射而回,比來時更快了幾分。在撞碎數道書架後,強行嚥下一口瘀血,正欲再戰,突然耳朵一動,像是聽到了什麼,一抹笑意悄然出現,隨即身形一陣虛化,並騰起陣陣黑霧,待到黑霧散盡,卻是已經消失無蹤。

遠方突然騰起百餘道寒光,細看之下,竟是一百零八道長劍橫空,交織成一方精妙絕倫的劍陣,一輪交錯後,一百零八道身影騰空而過,皆白衣高冠,手持長劍,氣息交融下,宛若一體,而劍陣之中,三道黑影在其中輾轉騰挪,不落下風,其中一人赫然是剛才的黑衣人,另外兩人卻不知是從何冒出。

三人對一百零八,激戰正酣,閣中老人則是於樓臺觀戰,卻似乎並無出手慾望,不知何時,身旁出現一華服中年儒士,中年儒士相貌平凡衣著簡單,看向戰場時,眼神平靜,卻是說道:“執劍郎培養不易,可惜了!”

老人家聞言卻是看了眼略顯狼藉的破落書架,語氣哀傷:“確實可惜了……”

“以師叔的實力,這些書本不必毀去。”

“做戲做全套。”

……

沉默片刻後,老人沉聲到:“當年師兄選你做接班人,我本就不喜,你今日之所為,不怕動搖我學宮基業,毀儒道千秋?”

“開弓沒有回頭箭,《八極崩龍槍》的秘籍既然都送出去了,這事就已經沒有退路了。”

老人聞言卻沒有勃然大怒,轉身在一地狼藉之中,翻出一卷書冊,拂去上面灰塵,然後扔給中年儒士。

“這是老夫當年結伴一塵負笈遊學的時候,他手書的《金剛經》,待老夫死後,你燒於我墳前”,停頓了下,看了眼遠方已逐漸明朗的戰況,感慨笑道:“誰知道這麼個看見姑娘都會臉紅的笨和尚最後竟然成了不二寺方丈,做了那天下佛首,連帶著一塵這個曾經的法號都快被世人遺忘了”。

“不二佛首為天下故,自當留名學宮所作《聖賢》一書”。

“人都沒了,整這些虛的有個鳥用?”

中年儒士苦笑道:“師叔貴為儒家泰斗,言語間當為天下典範,此等粗語實是不該”。

“滾你的蛋,老子要不是這樣,能輪到你師傅當大祭酒,更別說你個道貌岸然的葉子陌了,少給我扯這些有的沒的,這次的事你要是辦砸了,老夫到地下也要當著師弟的面罵你”。

中年儒士葉子陌對此大不敬之語一笑置之,笑而回之:“自不負儒道!”隨即又將書卷遞了回去,道:“師叔自當長命百歲,不必急於託付後事”。

老人聽罷,也意興闌珊,輕輕撫摸著手中書卷,看著院中一棵長勢旺盛、枝繁葉茂的枳子樹,輕聲道:“長這麼高幹什麼”。

隨即轉身回樓,不見任何動作,身後枳子樹卻彷彿經歷了滄海桑田,在剎那間葉子由青轉黃,然後掉落枯萎,樹體也腐朽成一捧黃土。

中年儒士卻不動聲色,看著遠處勝負己分的戰局,三個黑衣人一人持書突圍而出,兩人身死當場,一百零八位“執劍郎”七零八落的躺在地上,死狀悽慘,僅少數人僥倖重傷未死。

“天涼好個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