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集的遐想

我是個不愛湊熱鬧的人,沒有特別的原因,寧願在原地待著。趕集,我幾乎沒去想過。那天,接受到邀請感覺盛情難卻,就趕了一回集。

趕集的遐想

趕集,感覺是很遙遠的事了。小時候,在姥姥家那邊趕過,集上有一種叫打滷的湯(不知字對否)非常好吃,至今都記憶猶新,感覺那就是家鄉的味道,可惜有好幾十年沒有吃過了,甚至連它的模樣也沒有想起來過,去年,有個和我是老鄉的同事在微信裡發了關於滷湯的照片,我才突然意識到我已經對它久違了;剛剛上班的時候也趕過一回集,那時在一個鎮裡,離家比較遠,中午都在單位,一位年紀比較大的同事家趕會,中午不回家的同事基本都去了,在那天我知道了人和人之間有很大的不同。當時天氣還沒暖和起來,我們都穿著比較厚的襪子,而其中一位年紀比較大的同事竟然穿著薄薄的絲襪子,這位同事怕熱,腳不能穿厚襪子,一年四季只穿絲襪子,我當時聽了很驚訝,人與人的區別竟然有如此之大。

趕集的遐想

後來,我不是沒有趕會的機會,其實,在我們的廠門外,不足一公里的地方有一個村子,每年都會趕會,曾經也有人邀請過,但是我都沒去。一是不喜歡熱鬧,二是不趕會的日子久了,感覺不知道該怎樣去趕這個會,所以也就乾脆作罷不去了。

那天趕會,提前就有人相邀,而且三番五次一再叮囑要去,不去實在感覺讓人無趣,於是我就痛快地答應了。

到了集市上,我才發覺集市小的可憐。那是一條東西向的街道,長不過百米,零零星星地有一些擺攤子的人,所擺物品除了一些兒童玩具之外,還有布匹,還有農具,還有一些小食品。集市小,可能與村子的大小有關係。這個村莊屬於一個大村子的附屬村莊,我是從名字上武斷出來的,全村不過百十來戶人家,這麼小的村莊竟然有集市,倒是很讓人驚奇!

趕集的遐想

集市不大,我倒是沒有想到。接我們的司機一路上說害怕人多進不了村子,特地繞了另外一條崎嶇不平的泥土小路。走到村子附近,我們看到了許多停著的汽車,我們坐著的車還是過不去,又稍稍繞遠了一些才靠近了主人家。主人家開了三四桌子宴請賓客。這些賓客主要是主人家的親戚,其次就是關係比較好的人。

每次看到趕會,看到廠裡的人三個一夥五個一群地有說有笑地走出廠門,我首先感到的就是熱鬧,覺得他們都是去湊熱鬧的。我從來沒有想過還有這麼小的集市。我觀察在主人家吃飯的客人,除了孩子強烈要求要出門趕集之外,大人們基本都在屋裡,或坐,或玩手機,或和主人說話。原來他們都不去集市,原來他們的醉翁之意也不在酒。主人告訴我,每次趕集他家都會來一些客人,趕集是親人間的一種走動,是維護親人間關係的重要紐帶!

趕集的遐想

我不知道趕集起源於何時,但是最早及後來的趕集,都是因為物資缺乏。趕集,不僅方便了人們的購置,更多的是提供了許多平時不常有的物件,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但是現在的集市規模越來越小了,不單單是這個村莊,一些大的村莊也面臨同樣的問題,難道有一天集市會消失嗎?

現在,消失的東西很多,有的是時代發展了不需要了,有的是不太合適宜被別的東西代替了,那麼有一天集市真的會不見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