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中國是世界領土面積第三大的國家,共960萬平方公里,稱的上是地大物博。在中學地理中,我們學習到:中國地處歐亞大陸東岸中緯度地區,地形地勢成三級梯狀分佈,西高東低,共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其中山地佔33%,高原佔26%,盆地佔19%,平原佔12%,丘陵佔10%。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中國地形圖

那麼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都有哪些優勢和劣勢呢?

地理位置

  • 緯度

中國絕大部分地區位北溫帶,而溫帶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的溫度帶。相比之下,俄羅斯縱然有無可比擬的廣袤領土,可緯度太高,氣溫太低不適宜居住,是中國古代流放犯人的苦寒之地;而南美大國巴西,近一半領土都是亞馬遜雨林,氣候炎熱潮溼,不僅不適合居住,而且開發困難、環境脆弱,是“瘴氣”滋生之地。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中國人口集中的東部地區,屬於溫帶中的亞熱帶和暖溫帶。較為溫和的氣候,對人類的居住生活,耕作生產是至關重要的。

  • 氣候

處於溫帶的國家那麼多,並不是所有國家都是幸運的。溫帶氣候中大體分為:

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溫差大,降水稀少

溫帶海洋性氣候:冬季溫暖,夏無酷暑,溫暖多雨

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低溫多雨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從特徵上看,似乎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也不缺降水,是不是很好?但在農業上有一個叫“雨熱同期”概念,即:降水高的同時溫度也高,大多數農作物的快速生長期都在這段時間內。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降水較為平均,夏季溫度也不會太高,因此土地的淨初級生產力(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固定的能力)低,這決定了這塊土地可以出產多少糧食、可以養活多少人。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全球淨初級生產力概況,同緯度地區中國南方淨初級生產力最高

雨熱同期的代表便是季風氣候,其中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佈在南亞和東南亞,而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分佈在東亞。這直接導致在這兩個地區形成了中國和印度,兩個有13億人口的巨型怪物。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全球人口密度分佈圖

為什麼季風氣候只有這兩個地區才有呢?這裡要感謝一下青藏高原。巨大的青藏高原切斷了全球氣候帶,形成了獨立於全球氣候分佈格局的季風氣候單元,強勁的季風在夏季為南亞和東亞送來豐沛的雨水,極其利於農作物生長,尤其適合水稻這張單產超高的作物生長。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相應的,季風氣候也有他的弊端:季風氣候區夏季更熱、冬季更冷,更容易產生旱澇災害。不過,社會發展到現在,旱澇災害早已是我們可以從容應對的了。

  • 地緣格局

中國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共14個),周邊局勢紛亂錯雜。

友好的巴鐵,野心勃勃的印度,背信棄義的越南,不受控制的朝鮮小弟,恩怨已久的日本,相行漸遠的蒙古,虎視眈眈又抱團取暖的俄羅斯......

陸上鄰國: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老撾、越南

海上鄰國:韓國、日本、菲律賓、印尼、文萊、馬來西亞、新加坡

中國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文明圈,與周邊國家有著複雜的歷史糾葛和恩怨矛盾。如何處理好周邊關係是相較於其他國家而言顯得更為重要。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全球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圖中圈內

同時,中國的區位也有無可比擬的優勢。隨著新興國家的崛起,亞洲東部已經成為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地區,再加上世界上一半的人口都分佈在這片區域。如果在未來可以順利發展,這裡將成為世界的重心,中國也將站在人類文明的核心,成為真正的中央之國。

地形地貌

  • 平原

我們知道,平原是最適合人類居住活動的地形單元,但中國的平原面積僅佔國土面積的12%,其中最大的平原是東北平原(35km²),其次是華北平原(30萬km²),再次是長江中下游平原(20萬km²)。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相較之下,領土差不多的美國,平原面積就有480萬km²,佔比達到一半,其中美國的大平原就有153萬km²,輕鬆超過中國三大平原之和。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人口差不多的印度,298萬km²的領土,有119萬km²的平原,佔領土面積的40%。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人多地少的中國,生存空間是十分有限的。大量的人口聚集在東部地區,也就有了著名的胡煥庸線。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中國人口密度分佈圖,圖中直線為胡煥庸線

平原有限,肥沃的耕地就有限。耕地面積中,美國1744萬km²,印度1596萬km²,中國1432萬km²。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全球耕地面積排名

凡是可以種地的地方,中國人都將它開墾出來。在山區,就開成梯田;在黃土高原,就築壩淤泥;在湖灘,就圍淤築垸......中國人對土地的執念是外人無法理解的。可就算如此,中國依然需要面對的巨大土地壓力,尤其是東部地區,城市的發展與土地供給的矛盾日益突出。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雲南元陽梯田景觀

  • 山區

這裡的山區不單單指籠統的山地地形。在地理教材中,我們常說中國的山地佔國土面積的33%,然而實際上山區面積遠不止於此。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高原在我們的認知中,是海拔較高且平坦地區,但以雲貴高原為例,並非我們所想的那樣平坦。雲貴地區分佈著我國最大的喀斯特地貌(石峰、石林、天坑等就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點),碳酸類岩石經過漫長的水蝕風化,使得雲貴高原變得坑坑窪窪,崎嶇不平。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桂林山水

在傳統的地圖上,我們看到的貴州基本是這樣的,還起來還算平緩: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貴州地形圖

可在谷歌地形圖上,我們看到的確是這樣的,幾乎看不見一塊平坦的地方,全都是山: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事實上也是如此,位於雲貴高原上的貴州,幾乎找不到一塊平原,92.5%的面積為山區和丘陵,以至於窮山惡水的貴州成為除西藏外,最後一個脫貧的省份。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貴州北盤江大橋

並且複雜的喀斯特地貌不僅僅是導致地形崎嶇這麼簡單。喀斯特地貌往往發育有複雜的地下河網和各類溶洞天坑,使得地表的水資源很難保存,這導致雲貴地區成為我國旱災發生最頻繁的地區之一。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中國旱災分佈圖,華北、東北、河套、西南是旱災高發區

同樣的,黃土高原的地形地貌,也是溝壑縱橫,遠不是我們在地圖上看到的樣子。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支離破碎的黃土高原(中間狹長的河谷地帶為延安城區)

  • 自然資源

佔國土面積2/3的高原山地,雖然不適宜生活居住,卻也帶來了豐富的礦物資源。石油、天然氣、煤炭、有色金屬等各類資源,總量豐富,總類齊全,在工業化初期,基本可以自給自足。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其中,中國有稀土、石膏、釩、鈦、鉭、鎢等12中礦物資源世界排名第一。

中國有長江、黃河、瀾滄江等世界級大河。這些大江大河蘊含著豐富的水資源,可用於工農業生產,也可用於開發水電,通航運輸。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這些江河將沿海地區與內陸串聯起來,形成城市群與經濟帶,進一步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這是一般小國所羨慕不來的。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除礦物資源和水資源外,得益於中國體量,在土地資源、森林資源等自然資源上也是名列世界前列。但中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不足,也是無法忽視的問題。

海洋資源

長期以來中國都是一個陸權國家,對海洋的開發不夠重視,但即使如此中國也有1.8萬千米的海岸線,並且還有屬於自己的內海——渤海。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海灣內的養殖產業

漫長的海岸線上為中國參與國際貿易提供便利(想想沙皇為多的一個出海口,莽過德意志,捶過土耳其,幹過小日本,當然也欺辱過中國)。在中國東部沿海,形成了大連、天津、青島、上海、舟山、廣州等超級大港。在全球港口吞吐量排行裡,中國獨佔七座。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青島港

除了海運之外,海洋裡也有著豐富的資源。爭端不斷的南海,其石油天然氣儲藏量超過200億噸,就是因為有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導致域內外國家紛紛插足,想從中奪取撈取好處。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三沙市永興島

此外,17年,中國在南海神狐海域成功開採可燃冰,並穩定產氣,成為全球首例。並且,中國的海域可燃冰儲量預估有800億噸石油,相當於一個波斯灣的石油儲量。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中國成功在南海穩定開採可燃冰

當然,中國的海洋爭端問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東海上,與日本存在釣魚島爭端;南海上與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文萊存在爭端;臺海問題目前也是撲朔迷離。

就地理條件而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嗎?

南海被他國侵佔島嶼情況

同時,中國近海還有島鏈封鎖,美國佈置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力量時刻監視著中國的一舉一動。


總的來說,中國的地理條件還是不錯的,能與中國相比較的也就只有美帝一家,不過也沒必要妄自菲薄。不錯的先天條件如果沒有後天努力也是白搭,只有修煉內功,使自己變得強大,才能成為真正的強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