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半年,明年還會繼續流浪嗎?

週末跟老白約出來吃飯,自從他6月份離職後,我們第一次小規模聚會。席間,他問我,明年的經濟會好轉嗎?表情故作輕鬆,卻難掩眼神裡落寞與期待的複雜情緒。

“如果不行,我想回老家了”

失業半年,明年還會繼續流浪嗎?

今年的返鄉潮來的格外早

老白是我高中同學,2015年辭去老家菸草局的工作,毅然選擇做一名大齡北漂,那是他已經27歲了。


老白不攢錢,有幾個花幾個,我們幾個聚餐很少能夠搶到結賬的機會,他有一萬種方法偷偷買單,我們說過他幾次,他都擺出一副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情。


2017年他住在東大橋的兩居室,我弟弟在他那裡借宿想分擔部分房租意思意思,他大手一揮,免了。

現在,他在門頭溝的小單間裡龜縮了半年,連100塊電費都要精打細算。


這種變化是無數北漂們的縮影。

餐閉,他扭捏地給我發微信,問我這次能不能AA,手頭比較緊。我心中泛起一股酸楚,既為朋友的近況擔心,也為自己席間無意中說出的,比較打擊人的話而內疚。

失業半年,明年還會繼續流浪嗎?

老白最早的根據地

關於他問我的那個,“明年經濟會好嗎?”的問題。

我的答案是:不會。

未來5到10年,是一個世界經濟格局重新洗牌的過程。洗牌到哪種程度,不好說,但是牌局上的每一個人都不好過,都在挺著。挺到最後,就是勝利。

中國手裡的牌還算好看,有的國家手裡拿張紅桃3,哭都沒地兒哭。從2018年開始,明眼人估計也看出來了,企業不好過。當時有的人鼓舞軍心,挺挺就過去了,明年就好了。

結果呢?更糟。今年年初,毛衣戰因為華為的影響力開始被大範圍宣傳,各大巨頭企業,包括那些曾經被認定為體制外的金飯碗的互聯網公司也都開始裁員,這種跡象說明什麼?

這才剛開始。

不說虛無宏觀的東西,就說說我的本行吧——貸款行業。

往年諮詢我的,大多數是準備買房、加槓桿投資、給自己資產增重的。進門都是笑容滿面,出門都是躊躇滿志要大幹一場。

今年來做的,大多數是優化負債結構、降低月供壓力,用時間換空間的。進門都是愁雲滿面,出門都像看破紅塵。

這場經濟寒冬持續的時間會很長,寒冷程度會時常反覆:可能會有小陽春,也會有倒春寒。整體來說就一個字兒,冷。

為什麼會有經濟寒冬,我的理解就是透支未來消費和生產,所產生的。有興趣的可以查查全球的實際負債率,現在的位置已經基本高於1929年的水平,08年,全球聯手防水,拖了12年,現在已經拖不下去了。

未來會有三個走勢:

1. 爆發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帶來增長,減小現在的泡沫。

2. 大家一起過苦日子,慢慢擠泡沫,把負債率降下來。

3. 爆發局部戰爭,輸的人,透支未來幾十年,為所有人買單。


從現在來看,我覺得第二種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第一種不太現實,5G帶來的變化還不足以和蒸汽機,燃油機相提並論。

第三種不符合現在國際形勢,也不希望它發生。


第二種說是苦,但比起第三種那就是甜了。況且以現在的科技水平打底,也不至於吃不上飯,就是少一些不必要的消費而已。


作為普通人,給各位一點忠告,如果成家了,儘量至少有一個人是體制內的,能上岸上岸。不要負債,尤其是負債消費。也別去投機一些高利率的金融產品,存定期就行。資產價格在未來下降,拿著現金反而是對的,別總聽人家說什麼通貨膨脹,24年以後,保持現金流,比什麼都強。在寒冬以前,會有一次大牛市給企業再輸一次血,我們可以跟著喝口湯。


至於房產投資,謹慎謹慎再謹慎。剛需買房無所謂,現在買還好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