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團圓》中女性形象分析—張愛玲如何用“最好的材料”剖析女性


《小團圓》中女性形象分析—張愛玲如何用“最好的材料”剖析女性

圖/網絡


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寧願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導語


《小團圓》中女性形象分析—張愛玲如何用“最好的材料”剖析女性

這段話,是《小團圓》中30歲的九莉寫在日記本上的話。《小團圓》記錄的是九莉從十幾歲到三十歲之間,與家庭和愛情之間千迴百轉的故事。十幾年的時間,對於九莉來說,似乎是一場沒有停過的雨。

《小團圓》是張愛玲的遺作,也是她的自傳性小說,也有很多人將這本書奉為張愛玲的巔峰之作。在書中,張愛玲本人,張愛玲的母親和姑姑,都有對應的角色。

她們三人,在現實生活中都是那個時代下富有傳奇的女性。那麼在張愛玲的筆下,這些女性又將演繹出怎樣的故事呢?本文將分析《小團圓》中這三位女性的形象描寫,藉此來分析時代大背景下,女性個人的抗爭經歷。

一.九莉——原生家庭的受害者,渴望在愛情中得到救贖,然而遇人不淑,是可憐可悲可嘆的犧牲者

九莉這個角色,是張愛玲自身的影子。

張愛玲在與宋淇夫婦的書信往來中,對九莉這個角色是這麼說的:我在《小團圓》裡講到自己也很不客氣,這種地方總是要自己來揭發的好。當然也並不是否定自己。

這本小說創作於1975年,那時張愛玲已經人到暮年,在洛杉磯的公寓裡過著獨居的生活。這本自傳性的《小團圓》,張愛玲一直想寫,已經在心中醞釀了很久。

而《小團圓》講述的是九莉從少女時代到三十歲的這段時光。人到暮年,回憶青春,筆觸客觀冷靜,像講別人的故事一樣講述自己青春時的故事,無論是那些對的,還是錯的…這就是張愛玲自己口中的“不客氣以及也並不是否定自己”。

《小團圓》中女性形象分析—張愛玲如何用“最好的材料”剖析女性

晚年的張愛玲

九莉這個形象,是《小團圓》中最悲劇的形象。她一生都在追求溫暖的家庭之愛和忠貞不渝的男女之愛,可惜始終不得

在親情中,張愛玲用冷靜的筆觸,彷彿若無其事的記錄了很多擱在她心中永遠的傷痛。

九莉把自己的親生父親和母親叫做“二叔和二嬸”,因為自己從小就被過繼到了大伯家。她的父親,是一個典型的紈絝子弟,染上了抽大煙,賭博,逛窯子的惡習。

對九莉和弟弟九林,唯一的教育就是抽他們背書。九莉明明都會背的,但是一看到父親那嚴厲的面孔,腦海裡就只剩下一片空白了。於是,接下來就是父親的一頓責罰。

對於父親的描寫,其實書裡的筆墨很少,總是隻有那麼隻言片語。

《小團圓》中女性形象分析—張愛玲如何用“最好的材料”剖析女性

左邊第二位是張愛玲的父親

而母親,雖然也是封建社會里裹著小腳的女人,但是她不甘心自己的命運,不願意被無能的丈夫拖累。她堅定地離了婚,去到國外。

母親教會九莉唯一的一件事,就是教她整理行李箱。因為母親總是在準備離開,九莉都是在旁邊看著,幫著遞遞拿拿的,也學會了如何把東西收拾得當。

在其他的回憶中,母親對她總是冷漠的,嫌棄她長得不好看,嫌棄她笨,嫌棄她事多,嫌棄她花了很多錢。

有一個片段是說:母親節這天,九莉路過一家花店,看店裡的芍藥開得特別好。她覺得這些花很像是她的母親。當時她身上僅剩2塊錢,她一狠心,花了七毛錢,買了一隻準備送給她母親。


回到家,她笑意盈盈地把花遞給母親。母親接過去,撕開包裝紙,原來那底下的花蒂斷了,用一根鐵絲在撐著。


九莉嚇得魂飛魄散,準備迎接她母親接下來的兩車訓話。“你這些笨也不知道從哪裡學來的,就算是你二叔也沒這本事。就你這樣以後還想怎麼去社會上做人?”

九莉的一顆熱誠的心就這麼被慢慢冷卻下來,她後來終於徹底關上了自己的心門,冷漠地不再期待任何的親近。

母親總說她是個害人精,為她花了很多錢。後來九莉一直開始存錢,母親回國以後,她把兩根金條遞給母親,說:二嬸為我花了許多錢,我心裡一直過意不去。

在親情裡,九莉就像是一個刺蝟一樣,緊緊地包裹著自己。外表冷漠是她為自己設置的防護線。她也曾經柔軟過,主動過,可惜,得到的回應,總是讓人絕望。

《小團圓》中女性形象分析—張愛玲如何用“最好的材料”剖析女性

張愛玲的母親

九莉在22歲中,遇到了38歲的邵之雍。便開始了一生最大的劫。

邵之雍的形象,對應的是胡蘭成。現在我們說起胡蘭成,對他的印象主要是第一是大漢奸;第二是張愛玲的前夫。

其實這兩人是否有法律意義上的婚姻關係,我們都不得而知。在《小團圓》中,兩人的婚約是九莉去街上買的一張婚書。邵之雍在上面寫著:邵之雍與盛九莉結為夫婦。願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實則,遇上邵之雍,九莉的生活從來都沒有安穩過。這段痛苦的回憶裡唯一的明亮色是兩人在九莉公寓裡傾心對談的那段時光,除此之外,全都是離別,等待,擔心,侮辱,背叛。

小康小姐,辛巧雲,家裡的太太,第二個太太,日本的家庭主婦…這些人,一個個都與邵之雍這個風流文人有著不清不白的關係。更要命的是,邵之雍說:為什麼要選擇呢?選擇就是不好。

九莉終於認清楚了邵之雍的風流成性,她說:沒有她們也會有別人,我不能與半個人類為敵。

《小團圓》中女性形象分析—張愛玲如何用“最好的材料”剖析女性

胡蘭成

反思九莉這個形象,她就像是一顆生長在泥濘沼澤中的小樹苗,一直都在努力地汲取營養,汲取愛。

所以一開始的她,拼命想要得到家庭的溫暖,想要做母親眼中的好看的小女孩。遇上邵之雍,一頭就扎進去了,即使因為她自己也背上了“漢奸妻”的惡名。只可惜,所有付出的愛與熱忱,都化成了加倍的傷害。

張愛玲自己說過一句話:一個有愛情的家庭裡面的孩子,無論生活如何的不安定,仍舊是富於自信心與同情——積極,進取,勇敢。

這句話,用在她自己的身上,就是最好的反面。張愛玲一生都沒有孩子。《小團圓》 給出瞭解釋:她怕她對孩子壞,會替她母親報仇。

而實際上,在與邵之雍交往的時候,對於孩子,他們是有打算的,並沒有在一開始就不打算要孩子。

母親是一方面,邵之雍也是一方面。回想張愛玲孤苦伶仃的晚年生活,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沒有生活在一個“有愛情的家庭裡面”。

《小團圓》中女性形象分析—張愛玲如何用“最好的材料”剖析女性

她是一個原生家庭的受害者,遇到了愛情,以為得到了救贖,一頭紮了進去,然而卻被傷的更深。說到底,原生家庭沒有教會她愛,所以她不知道愛情應該是什麼樣。

她一生都在努力擺脫原生家庭,擺脫悲劇的命運,然而原生家庭的影子一直都在她身上,她一生都未擺脫!

二.蕊秋——自詡為新時代女性,然而思想上卻無法擺脫封建束縛,最後落下“四面楚歌”的悽慘結局

蕊秋就是九莉的二嬸,也就是對應現實中張愛玲的親生母親—黃逸梵。

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去網上搜一下黃逸梵的照片。放在現在,她都是活脫脫的美人形象。而《小團圓》中的蕊秋的形象,落在九莉的眼中,的確是美的。張愛玲對母親是一種“羅曼蒂克式的愛”。

她會說流利的英語,懂時尚,有情調。在香港度假,住在最好的淺水灣飯店。即使是裹著小腳,也會穿著泳衣帶著九莉去海灘上。

她勇敢擺脫舊式的不幸婚姻,離開那個只會抽大煙,賭博,嫖娼的無能丈夫。是那個時代新女性的代表。

只可惜,她最後的命運,是在歐洲獨自去世,寫信希望能見九莉最後一面的願望,也被九莉拒絕。

《小團圓》中女性形象分析—張愛玲如何用“最好的材料”剖析女性

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

蕊秋雖然做出了“離婚,出國”等驚為天人的舉動,看似是擺脫了封建的社會,實則思想仍然被深深束縛。

比如說她不允許九莉說“碰見了誰”,也不能說“快活林”,不能形容一個男人“高大”。九莉後來才知道,因為這些都是與性有關的。

可見,蕊秋的思想深處,也是極其封建頑固的,並沒有表面看上去的那麼新潮獨立。

她離婚,是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當時她和一個叫做簡煒的男人在一起,還為她打過胎。可是,當她終於恢復自由身,她愛的那個簡煒,卻認為離婚的女人有礙於他的事業,轉身娶了一個南京當地的大學生。

至此,蕊秋自詡的新潮女性形象,徹底崩塌。她後來一生都在各種男人之間穿梭,來來去去,卻始終沒有找到自己可以依靠的那個人。

為了追求自己所謂的幸福,她拋棄兒女。《小團圓》中寫過與九莉一起過馬路的情景。(蕊秋)一咬牙,方才抓住她的手,抓得太緊了點,九莉沒想到她手指這麼瘦,像一把細竹管橫七豎八夾在自己手上,心裡也很亂。


九莉感到她剛才那一剎那的內心的掙扎,很震動。這是她這次回來唯一的一次形體上的接觸。顯然她也有點噁心。

可見,母女二人有多生疏。親生女兒以二嬸相稱,最後甚至到了“還錢斷情”的地步。無疑,做母親她也是失敗的。

《小團圓》中女性形象分析—張愛玲如何用“最好的材料”剖析女性

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

冰心的詩裡說: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如果說追求自由,追求幸福是蕊秋一生的事業的話。那麼對於這項事業,她最多隻是參悟到了怎樣的生活才是她想要的生活。

至於如何過上想要的生活,她從來都沒有領悟到正確的方法。說到底,她自己一生的幸福,都寄託在男人身上。

在《傾城之戀》 中,張愛玲借白流蘇的口說出:一個女性,再好些,得不到異性的愛,也就得不到同性的尊重。

這話映射在母親身上,母親雖然是新女性,但是根深蒂固的思想裡,同樣也是裝著封建的男尊女卑的思想,認為女人的幸福都寄託在男人的身上。

她為追求幸福拋棄兒女,在海外漂浮了快十年。最終還是孑然一身地回來。

張愛玲的筆下最後是寬容的,她形容蕊秋的生命是“四面楚歌”,這些來來去去的男人們,是她生命中“溫暖的記憶”。

說到底,蕊秋並沒有完全逃離這種封建制度帶來的思想上的束縛,這就造成了她後來的悲劇命運。

三.楚娣——悲劇時代下的“中立派”,獨善其身,不動聲色,是九莉生命中唯一的溫暖色

《小團圓》中楚娣的形象,對應的原型是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

書中對楚娣的描寫貫穿了始終,但是又沒有大筆墨的記錄。楚娣彷彿是整個故事的背景一般,潑墨不多,卻無法抹去。

小團圓中那些人來來去去,充滿熱情的希望而來,短暫停留,然後又決絕地離去。無論是蕊秋,還是邵之雍。只有楚娣,一直都堅守在這裡。

她也是一位新舊時代交替中的新潮女性,曾經和蕊秋一起去歐洲留學。但是她和蕊秋又有根本的不同。蕊秋的生命,總是在各色男人之間來回周旋,而楚娣不同,從頭到尾,她愛的那個人,似乎都是隻有一個緒哥哥。

緒哥哥是楚娣的侄子,但是他們後來礙於壓力,還是分開了。緒哥哥還是和家裡介紹的女人結了婚。楚娣無怨無悔,提起緒哥哥,除了有點兒遺憾,也不大抱怨。

《小團圓》中女性形象分析—張愛玲如何用“最好的材料”剖析女性

張愛玲的姑姑

除此之外,楚娣的生命中,便再沒有其他男人。她總是在那個小公寓裡,剛開始和蕊秋住在一起,後來九莉搬了過來,再後來蕊秋出國了,只剩下她和九莉。

九莉心疼三姑,和她平攤房租,家務上也儘量幫忙打理。我覺得,三姑楚娣,是小團圓中唯一的溫暖色。

她就像一個港灣一樣,一直守著那個小公寓,公寓的大門,隨時為九莉,為蕊秋而敞開的。

對於親情,她更多是站在是非的角度而不是站在血緣的角度。九莉被繼母無故關押,是楚娣前去解救的。

她有自己的事業,雖然賺錢不多,但是好歹是靠自己養活自己。蕊秋總是激進暴躁,而楚娣則一直都是在包容著她。

她代替蕊秋,照顧九莉。給九莉送洋娃娃,九莉生病的時候做了雞湯送到醫院去陪護。她知道九莉與蕊秋之間的隔閡,儘管她和蕊秋的關係很好,和九莉也長期相處,但是她從來沒有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指責誰不對。對於九莉要還蕊秋錢的做法,她也沒有加以否定。

而九莉和邵之雍之間的情感,她也全程旁觀了。但是,她也從來沒有作為過來人的“情感專家”的身份,否定這段感情。

楚娣全程“不動聲色”地見證了九莉與蕊秋之間,九莉與邵之雍之間的情感變化。她最大的特點便是“不動聲色”。

我認為,同為新時代女性,如果說蕊秋是激進派,那麼楚娣則是中和派。

《小團圓》中女性形象分析—張愛玲如何用“最好的材料”剖析女性

張愛玲的姑姑

一方面,她並沒有擺脫舊時代裡的關係,無論是血緣關係,還是愛情關係;另一方面,她同蕊秋又有最大的不同,她對愛情忠貞,雖然最後未能相守,但也沒有怪過誰;她靠自己養活自己,雖然日子過得清貧艱苦,但是也無須求人。

楚娣,是《小團圓》整本書中,張愛玲用筆最溫柔的一個形象。對於父親乃德和母親蕊秋,她的文字是報復,而對於楚娣,她的文字才做到了客觀。

當然,書中最讓人費解的,就是蕊秋與楚娣之間是否有不正當的同性戀愛關係。我認為兩人之間並沒有不正當的戀愛關係。為什麼這麼說呢?

除了在蕊秋離婚前,兩人是同去的歐洲,到後面,都是蕊秋一個人出國,楚娣從來沒有陪同前往。而且前面也說了,蕊秋其實骨子裡還是很傳統的女人,九莉和比比的關係很好,蕊秋還提醒九莉:不要被比比控制。意思就是不要同比比談同性戀愛。

可見,在蕊秋的骨子裡,是反對同性戀愛的,所以我覺得蕊秋是不可能自己同楚娣談同性戀愛的。

況且現實生活中,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是一個非常深情執著的人,苦等初戀50多年,78歲時才終於與心愛的人喜結連理。

《小團圓》中女性形象分析—張愛玲如何用“最好的材料”剖析女性

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與她的初戀情人

姑姑對張愛玲有救命之恩,張愛玲沒有必要在文學作品中給姑姑扣上不實的帽子。

所以,綜上所述,我認為楚娣是在該時代背景下最好的適應者。她不似大部分女人那樣對自己的命運逆來順受,而是主動出擊,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

她也不像蕊秋那麼激進,楚娣在追求自我的同時,也保留了一份對血緣關係的珍重—比如她對九莉常年的照顧,對蕊秋毫無條件的收留。

書中沒有指明楚娣的結局,但是我想她的結局會是好的。現實生活中,她與愛人終成眷屬。這麼一位珍惜愛情,珍惜親情,勇敢把握自己命運的女子,理應會有好的結局。她是書中最大的溫暖色。

《小團圓》中女性形象分析—張愛玲如何用“最好的材料”剖析女性

張愛玲的筆下,寫過太多太多的女性形象,比如《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的王嬌蕊和孟煙鸝,這些女性,大多是悲劇的。

但是悲劇的結局之下,也隱藏著她們對自身命運的抗爭過程。而《小團圓》作為張愛玲的自傳性小說,筆下的女性形象更顯得富有意味。

張愛玲自己說:最好的材料是你最深知的材料。所以,《小團圓》作為自傳性小說,無疑是“最好的材料”造就的。

當然,對於《小團圓》的解讀,也有各種不同的見解,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要了解張筆下的“千迴百轉”,不如親自翻開書,靜下心來細細品味。


--END--

--參考書籍《小團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