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人是怎樣從美國手中“奪回”石油產業的?

來自:格隆匯 作者 | 諾勒圖吉

沙特人是怎樣從美國手中“奪回”石油產業的?

Ya SalamNancy Ajram - Ya Salam

沙特人是怎樣從美國手中“奪回”石油產業的?

編者按:12月初沙特阿美在沙特證券交易所上市,這個號稱“史上最大IPO”把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沙特這個中東石油大亨國家身上。不少人認為沙特阿美是一家國企,就如同不少人認為沙特是一家極度保守落後的國家。


事實上,阿美石油公司雖然最大的股東是沙特政府,但卻從來都不是沙特的“國企”。當代沙特這個國家,在保守的外表之下,其實也從未停止對財富、對文明、以及對開放的追求。


更重要的是,沙特的石油沒有成為它的“資源詛咒”,相反為這個國家帶來了福祉。在不到90年的短短歷史中間,沙特究竟做對了什麼?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鑑呢?本文帶您回顧沙特與阿美石油公司的歷史,學習沙特的成功經驗。


沙特的故事,要從當代沙特開國之君阿卜杜勒阿齊茲攻取利雅得開始。


1

阿美石油公司的誕生


1932年,流亡科威特的沙特家族首領阿卜杜勒·阿齊茲帶領精兵悍將攻佔利雅得。隨後一年中,帶領自己的駱駝騎兵東征西討,逐步平定阿拉伯半島,建立當代沙特阿拉伯政權。


那個時候,沙特在經濟上仍然維持著原始的狀態,少數有土地的人從事農耕,大多數人以遊牧、倒買倒賣、甚至是搶劫為生。

沙特人是怎樣從美國手中“奪回”石油產業的?

阿卜杜勒阿齊茲·伊本·沙特(右)與伊拉克國王費薩爾,1922年。當時伊本沙特在伊拉克流亡,尚未回國攻佔利雅得登基。


沙特政府,作為兩大聖城——麥加和麥地那——的看護人,向來自世界各地的虔誠的穆斯林收取“香火錢”,佔據了財政收入的7成;其餘則只剩各種罰款和以搜刮民間財務為主的稅收。


1933年,美國石油商人來到沙特,與國王商談合作事宜。美國人猜測,在沙特巨大的沙漠地下,很可能像其它海灣國家一樣蘊藏著石油。


隨後沙特政府對一家美國的石油公司批出了開採特許權,這一舉動將徹底改變阿拉伯半島一窮二白的狀況。而獲得石油開採權的公司,叫做加州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mpany of California,SoCal),也就是後來的雪佛龍。


當時美國的《紐約時報》在頭版的位置報道了這一消息。“沙漠地區生活即將發生鉅變”、“沙特將從一個沙漠國家轉變為工業化國家”、“世界上有一個角落向美國商業利益敞開”……等各種打雞血式的報道開始充斥著西方媒體。


而在阿拉伯人眼中,美國人“坐著飛毯從天而降,用建立的設備割開地球的肚皮,尋找一種全世界都在爭搶的液體汙垢,好讓那些貪得無厭的機器繼續運轉下去。這種液體汙垢在我們的土地下面,到處都是。”

沙特人是怎樣從美國手中“奪回”石油產業的?

沙特第一任財政大臣阿卜杜拉·蘇萊曼(左)與美國商人勞埃德·漢密爾頓簽署石油開採特許合同,1933年。阿卜杜拉·蘇萊曼,大名鼎鼎的“阿卜杜拉長老”,是沙特內閣中唯一非沙特家族中人,然而老國王阿卜杜勒阿齊茲卻對他最為信任。事實上,沙特建國之後與各路美國公司打交道,確立沙特經濟未來走向的數次重大談判,都是蘇萊曼主導的。圖片來源:阿美石油公司。


當時中東地區的石油格局已經基本固定,伊朗和伊拉克是中東傳統大國,也是公認的富油國,英伊石油(APOC/AIOC)、荷蘭殼牌石油、法國石油、以及美國的新澤西石油和紐約石油,都是當地的能源巨頭。


一戰後,英國人獨佔伊朗,而伊拉克的石油資源,被英伊、殼牌、法油以及幾家美國公司,在咖啡館裡就給分了。事實上,當時的國際能源巨頭沒人看好阿拉伯半島這片沙漠,也沒人看好剛剛建立的沙特政權。


然而二戰很快改變了中東地區的格局。1940年,隨著北非戰場爭奪的白熱化,意大利獨裁頭子木索里尼開始轉向針對波斯灣油田的襲擊。加州標準石油公司,由於在轟炸開始之前把燃燒塔轉移到了距離油井較遠處,因而僥倖地躲過了意大利戰機的轟炸。


二戰後,西歐許多國家在中東的油氣設置被毀,而美國傳統的能源巨頭由於政府補貼撤銷,因而產能也跟不上去,就這樣,機會千載難逢地落在了沙特這片新生的土地上。


但是由於缺口太大,加州標準石油自身的財力無法支撐產能的啟動,於是它找到了新澤西標準石油、紐約標準石油(這兩家後來合併,現在叫做埃克森美孚)、以及德克薩斯標準石油公司,四家聯合入股並控股了先前的沙特加州標準石油公司,並改名為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Arabian American Oil Company)。


就這樣,阿美石油公司誕生了。


2

阿拉伯半島,誰是主人?


在阿美石油公司剛剛建立的那幾年,美國人曾經天真地認為,沙特人必須依賴美國人才能搞經濟建設,因而有求於自己,並且沙特人乃至沙特王室放在眼裡。


然而,經歷了幾次博弈交鋒之後,沙特人以自己的方式給美國人上了一課。美國人終於知道,誰才是這片土地的主人。


美國人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導致他們長期都把沙特政府看做阿美石油公司的成本部門;特別是當阿美石油公司為沙特的基建提供貸款之後,美國人對沙特的財政更是指手畫腳。


在美國人看來,沙特人狡猾貪婪、好吃懶做、而且不具備管理能力。美國人擔心大手大腳的沙特王室還不上債,進而引發債務危機,影響美國人在這片土地上的利益。


沙特人花錢大手大腳是真。沙特剛剛建國且經歷了二戰,百廢待興,道路、橋樑、醫院、學校、政府大樓、以及輸油管道,什麼都需要建設,什麼都需要花錢。而且王室成員的揮霍也確實相當驚人。

沙特人是怎樣從美國手中“奪回”石油產業的?

沙特本拉登集團,沙特知名的國際建築設計公司,系1931年由穆罕默德·本·拉登創立。在沙特建國之後,本拉登家族憑藉與沙特家族良好的關係,迅速為公司承接了大量的基建業務。麥加的皇家鍾飯店、吉達的國王機場、以及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機場等,都是本拉登集團承包的。基地組織頭目奧薩瑪·本·拉登系穆罕默德·本·拉登的孫輩。911事件後,本拉登集團宣佈與基地組織劃清界限。事實上,沙特王室與世界各地恐怖組織關係撲朔迷離,難以釐清。


但是,對於沙特王室花了多少錢,以及應該給美國人多少錢,當時沙特財政大臣阿卜杜拉·蘇萊曼而言,心裡是有一本賬的。只是這本賬與美國人的賬本,不一樣罷了。


1950年5月,蘇萊曼開始停止支付阿美石油公司貸款的利息,並致電阿美公司副總裁詹姆斯·杜斯到王宮面談。


此次會面,蘇萊曼從頭至尾只強調了一句:沙特政府已經下定決心,按照沙特人認為合適的比例,從阿美公司獲取利益。


起初,美國人對此的理解只是沙特為了拖欠債務而耍的小把戲;但後來發現沙特人在欠了債之後依然氣定神閒,並且還在若無其事地跟阿美繼續訂購貨物的時候,美國人有點坐不住了。


美國人開始用自己的方式調查沙特人的錢都花到哪去了。後來蘇萊曼下令海關搜查寄給阿美公司的每一個包裹。隨後又切斷了阿美與外界的通信,阿美公司與沙特政府的關係一度惡化。


到了10月,雙方再次回到了談判桌前,沙特方仍然堅持:“阿美公司必須支付更多的錢,否則沙特人會對你們的石油開採另作安排。”


事實上,雖然阿美公司的業務在沙特境內,但卻一直在向美國繳稅;並且阿美公司在與沙特政府分潤的時候所使用的油價一直低於在國際市場上賣出原油的真實價格。這些都不計較,還要干預沙特政府怎麼花錢,是可忍孰不可忍。


美國人仍然覺得只是蘇萊曼在搞鬼,他們覺得沙特王室有求於美國人,不敢得罪美國人。但是當問題捅到老國王阿卜杜勒·阿齊茲那裡的時候,美國人終於碰了大釘子。


“老夫帶人騎著駱駝東征西討的時候,這裡一個美國人都沒有。涉及到王國尊嚴,絕對不容侵犯。”老國王語速超快,越說越激動,甚至用手橫在脖子上做了一個動作。“放在以前,這都要斬首的。”

沙特人是怎樣從美國手中“奪回”石油產業的?

1945年,沙特國王阿卜杜勒阿齊茲與美國總統羅斯福在昆西號巡洋艦上秘密會面,商談戰後兩國關係以及國際能源格局等問題。在國王右手邊,一位美國軍官單膝跪地彙報。


最終國王沒有把阿美的管理層斬首,也沒有趕走美國人,但是到這裡,阿美公司已經意識到,必須就石油開採特許權以及利潤分成問題,與沙特政府好好談談了。


最終,阿美公司與沙特政府定下了特許開採費不變的基礎上,就阿美公司利潤進行“五五分賬”的原則。阿美公司虛報油價而導致的隱瞞利潤,到1953年已經積累了7000萬美元;這筆錢,阿美公司一分不差地還給了沙特政府。


這一輪交鋒,沙特人相當現實,沒有像隔壁伊朗那些孩子們讓美國人滾,但是屬於沙特的利益,一分一毫都不讓。打完了,握手言和,美國人在沙特的生意,繼續做。


3

“收購”而非“國有化”


阿美石油公司與沙特政府的關係,是典型的先苦後甜。經歷了50年代初的那波激烈交鋒之後,反而越來越相敬如賓,惺惺相惜了。


20世紀50年代,中東國家中興起過一場對西方石油公司的國有化。而阿美石油公司,在那一波國有化中倖免;後來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中東世界掀起了又一波能源公司國有化的高潮,而阿美石油公司再次倖免。


事實上,阿美石油從未真正被沙特政府“國有化”;直到近期上市,它都是嚴格按照股份公司的模式運營。

沙特人是怎樣從美國手中“奪回”石油產業的?

第二任沙特石油部長艾哈邁德·扎基·亞瑪尼(1962-1986)。是他最初提出以收購的方式代替對阿美石油公司“國有化”的想法,並在他手上完成了對阿美石油的收購。


1980年3月9日,沙特政府完成從美國的股東手中對阿美石油公司股份的購買,成為單一最大股東。對此,沙特官方以及沙特石油部,從來都說這只是股票購買(share purchasing),而非國有化(nationalisation)。


沙特阿美易主完成的那一刻,幾乎沒有人注意到,以致於所有財經媒體都忽略了對此事的報道。直到半年後,美國《紐約時報》才發表了幾句評論:


與其他國家那些暴力的劇烈的國有化運動相比,沙特阿拉伯對她最大的能源企業的收購,明顯不夠刺激。


然而,正是這溫和的、不刺激的、甚至是不夠性感的方式,保證了阿美可以一如既往的為沙特的國家利益服務。想想看,對於運營得好好的沒毛病的公司,如果伴隨著股東的變化,管理層和管理方式就要變來變去,那生意還怎麼做。


從1980年3月完成公司所有權的易手,到1988年公司最後一名美國CEO約翰·凱爾博瑞爾離開,這8年的時間裡沒有發生任何重大事件。1988年4月,阿美迎來了史上第一位沙特籍CEO,一位從放牛娃做到沙特石油部長的傳奇石油大亨,阿里·納伊米。


納伊米走馬上任7個月後,一家註冊地為沙特阿拉伯的實體——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Saudi Arabian Oil Company)成立。而註冊地為美國特拉華州的真正的阿美石油公司,則併入新註冊的沙特石油公司。隨後,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更名為“沙特阿美石油公司”。


有人糾結為什麼新公司還要沿用舊名。對此,時任沙特石油部長希拉姆·納澤爾說,“名稱的連續性對一家公司的發展至關重要”。可見沙特人在處理因循與變革的關係上非常謹慎,能不變就不變,能少改就少改。


管理層換成了沙特人,註冊地也變為沙特,對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沙特而言,這家公司事實上已經牢牢握在政府手中了。很自然的,沙特政府(財政部)對阿美石油公司動了干預的念頭。


就在沙特阿美註冊新公司的時候,沙特財政部曾經提到過一種方案:將沙特阿美納入財政部,所有公司收入歸於國家財政收入,而公司運營的成本與開支由財政撥款來提供。如果這個方案落地,那沙特阿美就真的“國有化”了。


而時任阿美CEO的納伊米,對此非常警惕。“不可能,絕對不可能”他說,“收入一定是我們的。我們會從中支付你們特許費、發放分紅、以及納稅。”


這一輪談判持續了2年,納伊米也頂住了巨大的壓力。最終,國王法赫德對於納伊米和阿美管理層的觀點“表示理解”,“與政府保持一定的距離對阿美來講是好的”法赫德說。

沙特人是怎樣從美國手中“奪回”石油產業的?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前CEO、沙特前能源部長阿里·納伊米2016年工作照。納伊米出生在利雅得附近的一個貝都因家庭(阿拉伯世界的少數民族),小時候做過放牛娃;後來加入阿美石油公司,從底層員工一直做到CEO,阿美公司的多元化國際化業務發展戰略就是納伊米規劃和主導的。後官至沙特能源部長,人稱“石油先生”。阿里·納伊米的故事是沙特通過石油產業脫貧致富的一個縮影,也是這個過程中的歷史性機遇造就的。


就這樣,在美國、沙特政府、公司管理層等多方努力與妥協的基礎上,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從形式上歸屬於沙特政府(即國王),並且在公司治理與運營管理上保持著相當大的獨立性。


最終,沙特的石油產業,回到了沙特自己人手裡。沒動一兵一卒,沒有一句惡語相向。


也許,從一開始沙特人就心照不宣,這家石油公司遲早是沙特人自己的事業,只是暫時交給美國人去打理罷了。沙特收回阿美公司的方式,用一句話概括:目標堅定,手段佛性。


1953年11月9日,老國王阿卜杜勒阿齊茲在睡夢中安詳地去世。不知在他的夢中有沒有看到,後世子孫把阿美石油公司收回的那一天,會是什麼樣子。


4

謀萬世者


世界上有這麼多坐擁天賜資源的國家。然而在絕大多數國家中間,資源並沒有為他們帶去富裕和文明,反而引發無數戰爭糾紛和悲劇。


富油的中東國家,例如伊朗伊拉克利比亞甚至埃及,在宗教問題的保守與激進上,反覆糾纏;對於能源企業的所有權問題,更是爭得你死我活。同樣是自然資源豐富的南美洲國家,如阿根廷委內瑞拉古巴墨西哥,則在軍政府與民選政治之間“打擺子”,悠悠百年,逡巡不前。這種現象被經濟學家稱為“資源詛咒”或“拉丁美洲陷阱”。


而從這個意義上,沙特似乎是走出“資源詛咒”(拉美陷阱)的一個很好地範例。我們不妨看看沙特做對了什麼。

沙特人是怎樣從美國手中“奪回”石油產業的?

沙特第五任國王法赫德與美國總統里根及其夫人,聯合國大會,1985年。美國政商界精英與沙特王室長期保持良好關係。圖中法赫德國王正在和伊凡娜·川普(美國現任總統川普前妻)握手,而右側西裝領結的男士即是唐納德·川普。


首先沙特知道自己一沒技術二沒錢,必須依靠發達國家的援手,於是老國王阿卜杜勒阿齊茲毫不猶豫地請來了美國人開發石油,而沙特政府收取特許費第一桶金。


當貪得無厭的美國人不把沙特人放在眼裡,並侵害沙特政府應收的商業利益的時候,財政大臣蘇萊曼並沒有像埃及的納薩爾或伊朗的霍梅尼一樣,高喊“Damn American”把那些英美的油企搶過來;


相反,蘇萊曼本著實用主義,並憑藉採用高超的談判技巧,與阿美石油公司取得了五五分成的協議。那時候,沙特認清楚,趕走了美國人,他們自己也搞不好這家公司,還不如讓美國人繼續在這裡幹活,自己多分點利潤。


到了80年代,雖然阿美石油公司被沙特政府買下了,但一不改名、二不換人、三不變制度,繼續沿用美國人行之有效的方法去管理;但是註冊地遷回了沙特、政府拿到了收稅、並且隨著美國管理層自然退休,沙特人頂上,其實等於是不動聲色地把公司拿回了自己手裡。


這些操作手法堪稱高明而且細膩,每一步都很小,但很堅定,最終積跬步而成千裡。莊子曰為大於其細,事實上,改變一個國家的變革,哪有什麼驚天動地、畢其功於一役的效果,都是涓涓細流,滴水穿石。


沙特的開國之君阿卜杜勒阿齊茲曾經說,沙特是一個被祝福的國家。這祝福,一半是來自地下的黑色金子,另一半則是這個國家的管理者們。他們每一個人都為這個國家的大廈添磚加瓦,為國家、臣民、以及沙特人的子孫後代,做最有益的事情。箇中也許會有停滯,甚至有反覆,但是在一個堅定的目標下,幾代人的堅持努力,最終總會實現。


他們都是當之無愧的謀萬世者。



沙特人是怎樣從美國手中“奪回”石油產業的?

沙特女人。左圖為沙特女人的日常,長袍蒙面,冰水名包。右圖為2018年6月的Vogue雜誌封面,一輛老式敞篷車中,海法公主穿著白色長袍照手握方向盤。彼時沙特剛剛通過允許女性駕駛的立法。

2010年後,沙特女性平權進程取得長足發展。2013年家暴被列入犯罪行為。2015年12月沙特女性進行了第一次市政選舉。2017年2月沙特股票交易所迎來第一位女性掌門人。2018年2月,允許沙特女性開公司。2018年4月,沙特公共影院重開。2018年6月,沙特女性獲得駕駛權。2019年8月,沙特立法允許女性出境旅遊,在無監護人的情形下結婚或離婚,以及擁有對子女的監護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