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媽媽給帶了4年孩子,我一次性給她14.4萬,老婆憑什麼反對?

家裡有孩子的人都知道什麼叫“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有老人幫著帶孩子,兩個人會輕鬆得多;而要是沒有老人幫忙,用我朋友的話說,“我都沒膽量要孩子”。

今兒要討論的問題,正是跟老人幫著帶孩子有關。一哥們說,自己家是農村的,媽媽從農村來幫著給帶了4年的孩子,現在自己按照一個月3000塊的標準,一次性給了老人14.4萬。可卻遭到了老婆的反對。

這兄弟想不通,問我:老婆憑什麼反對?

農村媽媽給帶了4年孩子,我一次性給她14.4萬,老婆憑什麼反對?

這讓我想起了我媽昨天跟我說的一件事:我們樓上的那家換保姆了。

樓上那家特別巧,他們兒子跟我兒子同一天生日。那個保姆我也認識,30多歲,河北的,跟孩子長得特別像,帶孩子也心細,出去別人都以為是孩子的親媽。她從孩子四個多月就過來帶。不僅跟孩子特別親,跟孩子家人也投緣。我們小區裡帶孩子的沒有不認識她的。

“是原來的保姆要回去過年?”

我媽搖搖頭:“不是,人家不幹了。嫌工資少。”

“那她一月拿多少錢?”

“以前是6500,國慶以後漲到7000塊一個月了。”

一個月7000塊,而且還供吃管住,那家人對她也好,時不時還給她買衣服。這7000塊就是實打實的、拿到手的淨收入。這收入水平,比不少畢業好幾年的大學生都強吧?可就算這樣也依然留不住一個育兒嫂。

可見,現在育兒嫂這個市場工資都挺高的。市場在這兒放著,行情就是這麼個行情。按照這個水準,這位兄弟一個月給他媽開出3000塊的工資,按說真的不多。

農村媽媽給帶了4年孩子,我一次性給她14.4萬,老婆憑什麼反對?


可站在她媳婦兒的角度,為什麼她會不同意?這裡真的只是錢的事?我看,事情沒那麼簡單。

我不是當事人,只能斗膽做以下三種分析:

  1. 是對錢數不滿意?
  2. 是給錢的具體方式不同意?
  3. 還是對給錢這件事本身不認同?

第1個問題其實是三個問題當中最好解決的。要覺得14.4萬多,那就讓她提一個她能認可的數,兩個人商量著來辦。

第2個問題也好解決。媳婦其實認為這兄弟事兒辦得不夠漂亮,沒有考慮她的感受。比如說,有可能這錢由她直接給,更能體現兩個人的孝心,她也更有面子;再比如,她想不通這兄弟沒提前規劃和說明。這一點,看看兄弟的問法“憑什麼反對”,就一個“憑“字多多少少能看出這兄弟有點大男子主義。在兩個人的溝通上有點問題。

農村媽媽給帶了4年孩子,我一次性給她14.4萬,老婆憑什麼反對?


最難辦的其實是第3個問題。該不該給媽錢,說的是兒媳婦怎麼看老人給幫著帶孩子這件事。

老人不是保姆,怎麼能這樣每個月計價然後還一次結算呢?老人幫帶孩子,她內心感激。老人回頭病了,她負責照顧,負責養老。可這一給錢,在她看來,就變了味兒。接受不了。

如果真是這樣,那就屬於兩個人價值觀的問題,溝通起來要花的時間和心血可能要翻倍。而且,萬一溝通出了問題,影響到兩個人的婚姻和整個家庭的穩定性也有可能。

老人當時肯答應從農村過來,幫兩個人帶孩子,那麼辛苦,為的是啥?不就是想給小家庭搭把手嗎?做老人的,最大的心願,莫過於看著自己孩子的小家庭過得和和美美,一輩更比一輩強。如果因為給老人錢而把小家庭鬧得雞飛狗跳的,這肯定是老人不願意看到的,也是最讓老人傷心的。

農村媽媽給帶了4年孩子,我一次性給她14.4萬,老婆憑什麼反對?

如果兒子、媳婦孝順,要錢做什麼?如果兒子媳婦不和睦、不孝順,這十幾萬夠乾點啥?

所以,說一千道一萬,兄弟啊,做事不能圖簡單。光給老人錢不夠,還要有能力讓老人拿這錢時自在,花這錢時心安。

真正的孝順,是讓老婆開心,讓家庭和睦,讓老人順心。

這位兄弟啊,別跟老婆急,別讓老母親擔憂。為你加油。也為你祝福。


農村媽媽給帶了4年孩子,我一次性給她14.4萬,老婆憑什麼反對?

大家對這位兄弟一次性給媽14.4萬的做法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歡迎關注我,我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一對姐弟的母親。

養育兒女的難和苦我懂,教育孩子的著急和心累我更懂。用親身經歷加實用心理學知識,與你分享,讓你的焦慮少一點,成就感大一點兒。

點擊關注後,不僅能第一時間收到我的分享,還能隨時給我私信提問。我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